生态,全面小康不可或缺的考量

  苏北全面小康建设,生态是不可或缺的考量。

  在省委省政府召开的苏北工作暨扶贫开发工作会议上,李学勇省长强调,“发展经济的根本目的是增进民生幸福”。苏北全面小康建设,目的是让老百姓感受到生活的幸福。“开着宝马喝污水”,显然称不上幸福。人民群众对天蓝地净水清的渴望,倒逼我们在发展中必须更多植入绿色考量。

  梳理我省新实施的《支持苏北地区全面小康建设的意见》中十方面内容,加强“环境保护与生态建设”,与“推进新一轮产业转移”、“加快新型城镇化步伐”一样,成为单列的一条,足以看出我省在苏北全面小康建设中对生态环保的重视与强调。

  “苏北在全省生态环境中具有重要战略地位。”省环保厅厅长陈蒙蒙表示,苏北广阔的腹地空间,为江苏发展提供了重要的生态资源。从目前来看,苏北的自然生态保护得还比较好,拥有3个国家级自然保护区。不过,苏北的环境也非常脆弱:一来地处淮河流域下游,又承担着南水北调的通道任务,同时,苏北正处于工业化、城镇化的高速发展期,对环境保护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遵循生态优先的理念,《意见》明确,苏北各地要着眼于生态文明、可持续发展,编制实施重要生态功能区规划,科学划定“生态红线”,优化国土空间开发格局。大力发展循环经济和节能环保产业,提高集约开发水平,降低能源和资源消耗。同时,还要深化苏北地区良好生态创建,加快城乡环境基础设施建设,推进城乡环境整治,进一步加强环境执法监管,强化水、大气、土壤等污染防治,防范环境风险,解决危害群众健康和影响可持续发展的突出环境问题等。“苏北绝不能重蹈‘先污染后治理’覆辙。存量如何生态化改造,增量产业如何优化选择,城镇化如何积极稳妥地推进,这些都是苏北全面小康建设进程中如影相随的考验。”陈蒙蒙说。

  事实上,面对环境容量的倒逼,苏北各地已经在积极谋变。记者近日在徐州采访时就了解到,该市已经明确,主城区(鼓楼、云龙、泉山区)禁止审批建设各类重污染工业项目,鼓励发展现代服务业;铜山、贾汪不再新(扩)建火电、钢铁、煤化工等重化工业项目;徐州工业园化工产业园(贾汪)不再新建或扩建各类化工项目。而淮安市委书记姚晓东则强调,淮安是一座风景秀丽、生态宜居的城市,必须继续走新型工业化道路,提高产业层次,提高环保准入门槛,加强生态建设和环境保护。为此,在产业梯次发展的项目转移中,淮安承接的应当是对环境友好、科技含量高的项目。

  记者注意到,在综合各方意见的基础上,我省还明确了下一步支持苏北全面小康建设的六项工程。其中,“实施城乡供水与污水处理工程”便与生态环境建设紧密相关。“虽然这两年苏北区域供水工程有了一定的提升,但是覆盖面不高,受益人口面还需要进一步扩大。”副省长缪瑞林说,到2015年底,苏北地区城乡统筹区域供水乡镇覆盖率达到85%以上;实施新一轮农村饮水安全工程,解决苏北5市计划内685万农村居民饮水安全问题;加强建制镇污水处理设施建设,到2015年苏北建制镇污水处理设施覆盖率达到90%以上。

  苏北是全省区域协调发展大局的重中之重。全省全面达小康,关键看苏北,重点在苏北,难点也在苏北,没有苏北的小康就没有全省的小康。同样,没有苏北生态达小康,全省全面小康也只能是“水中月镜中花”。 本报记者 杭春燕

 

文章来源:       发布日期:2013-08-13
 

CopyRight(C)2008 city-water.cn All Rights Reserved 豫ICP备15001236号-2

地址:中国河南省郑州市金水路109号 邮编:450003

主办:河南省城市水资源环境工程技术研究中心

承办:黄河勘测规划设计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