炎炎夏日,空调、电风扇、冰箱等电器迎来了热捧时节;节约一滴水、一度电、一张纸、一粒米………一场以“践行节能低碳,建设美丽家园”为主题的第23个全国节能宣传周活动,6月中旬刚刚结束。 然而,低碳行动不能止步于宣传周,节能减排事关经济结构优化、产业转型升级的大局,不是突击战,而是持久战。省发改委副主任余群表示,“十二五”前两年,我省单位生产总值能耗下降完成节能目标总体进度的48.08%,超出序时进度8.08个百分点,为全面完成国家下达的节能减排目标任务奠定了坚实基础;但同时,我省还有一批重大用能项目投产,面临的形势仍然十分严峻。
企业:当做低碳发展“主力军”
日前,国家2013“全国节能先进典型”评选结果揭晓。我省马钢、奇瑞、铜陵海螺等六家企业获此殊荣。
企业已成为低碳发展的“主力军”。 2011年底以来,国家发改委等17部委先后联合制定发布“十二五”《万家企业节能低碳行动实施方案》、《万家企业节能目标责任考核实施方案》等,努力实现“十二五”万家企业节能2.5亿吨标准煤的目标。
在国家公布的万家企业及节能量名单中,我省共有349家重点用能单位,其“十二五”节能量为840万吨。为此,在开展国家万家企业节能低碳行动的基础上,我省又制定了《千家企业节能低碳行动实施方案》以及《千家企业(单位)节能目标责任考核实施方案》,提出全省千家企业“十二五”实现1500万吨标准煤节能量的目标要求。千家企业涵盖工业、建筑、交通运输、教育、机关等领域能源消费大户,占全省能源消费总量的80%以上,实施好万、千家节能企业节能低碳行动,是完成我省“十二五”节能目标的重要举措。 “在节能、环保产品研发方面,我们致力于推出电动轿车、新能源客车、节油VVT发动机等产品;在工艺应用方面,我们也积极推进节能减排技术改造,淘汰耗能大、污染严重的工艺设备。此外,我们不仅重视在员工中普及节能环保意识,与供应商、经销商洽谈时也加强节能、环保理念的沟通。”江汽集团副总裁赵厚柱表示,作为国民经济支柱产业的汽车工业,理应成为节能的主力军。
家庭:更多选择节能产品“天热了,空调几乎卖断货了! ”记者近日走访省城家电卖场时,三里庵附近一家大型家电商场的销售人员说,有些高科技含量的产品价格有些高,大一匹空调售价高达4000多元,但是新产品还是有不少消费者购买,他们看重的是使用方便、节能。但也有不少消费者还是很看重价格的,虽然有省电的变频空调,但还是会买便宜的定频空调。
在商场家电区徘徊的消费者张先生表示,目前节能产品良莠不齐、产品价格过高,以及对节能产品了解不够等原因,是人们不敢轻易“下手”的主要原因。如果产品信息更透明点,在价格上政府补一点、企业让一点,相信会有更多市民购买节能产品,实实在在地为自己也为国家节约能源。
“在推动节能产品惠民方面,我省圆满完成了2012年度国家下达的财政补贴高效照明产品(节能灯)800万支的推广任务,并加大了对农村和边远、贫困地区的推广力度,推广量不低于总量的70%。 ”省发改委环资处有关人士表示。 据了解,我省抢抓国家政策机遇,多措并举,积极推动家电企业节能产品申报、节能家电产品消费、节能家电产业转型升级。到去年底,我省共有40家家电企业1946个节能产品型号入选国家节能产品惠民工程推广目录,为我省节能产品推广、企业抢占市场占有率、提升品牌效益奠定了良好的基础。为增强政策实施效果,我省简化补贴资金拨付手续,补贴资金即到即拨,截至去年底,我省已拨付补贴资金21987万元,有效缓解企业资金紧张的难题。
交通:限制高能耗车辆
蚌埠市自2012年被纳入全国第二批低碳交通运输体系建设试点城市后,加快了推进公交行业节能减排的步伐。 2012年,新增320台LNG和CNG新能源公交车辆。 2013年,蚌埠还将新增211台公交车,其中100台为气电混合车,主要用于更换老旧车辆和新开辟线路。
如何让交通运输绿色、安全、高效发展,进一步降低道路运输发展对资源、环境的负面影响,逐步提高道路运输业能源利用效率,正成为我国急待解决的问题。
“我省交通运输行业将节能减排作为加快交通运输发展方式、促进现代交通运输业发展的重要抓手,重点推进了车船更新及节能新技术的运用。”省交通运输厅副巡视员姜芸说。 姜芸认为,从交通层面上讲,需要严把营运车辆准入关,从源头上限制高能耗车辆进入公路运输市场,严格控制年平均实载率低于70%的县际以上客运班线,推进班线客运车辆更新改造。此外,在推广节能新技术方面,引导我省驾驶员培训学校推广使用先进的多媒体教学设备和汽车驾驶模拟器;推进全省邮政网点、手机代售汽车票等。在公路工程建设领域积极推广应用沥青路面再生技术、水泥混凝土路面碎石化技术,实现资源的再利用。(记者 郑莉 通讯员 张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