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东威海海洋环境与渔业生态状况两大公报发布

    ■近岸近九成海域水质一类

    ■增殖放流占全省总量的30%,放流规模创历史新高

    ■规划建设了16个省级现代渔业示范园区,建设规模居全省首位

    5月3日,山东省威海市举行新闻发布会,向社会公布了《2012年威海市海洋环境公报》和《2012年威海市渔业生态状况公报》。记者从发布会上了解到,2012年,威海市近岸海域环境状况总体良好,全市近岸近九成海域水质一类;渔业生态状况方面,全市共放流各类苗种13.2亿单位,占全省增殖放流总量的30%,放流规模创历史新高。

    2012年,威海市组织开展近岸海域的海洋环境监视、检测和动态监管,实施近岸海域海水等环境质量状况监测,加强了对陆源入海排污口、海水增养殖区、海洋保护区、滨海旅游度假区等海洋功能区的监测,开展了海洋垃圾监测及赤潮、绿潮、海水入侵等海洋环境灾害的监测与调查,基本掌握了全市近岸海域质量状况。

    《海洋环境公报》显示,全市近岸海域环境质量状况总体继续保持良好。2012年,威海市符合第一类海水水质标准的海域面积占89%,与2011年相比,第一、二类海水水质海域面积均有所增加。全市近岸海域海洋生物多样性水平较高,海洋物种分布较为均匀,群落结构稳定。2012年,威海市沿岸实施监测的陆源入海排污(河)口,邻近海域生态环境状况符合区域海洋功能区要求。与2011年相比,各种污染物入海总量均有一定程度的减少,污染负荷同比下降13.4%。威海市主要海洋功能区环境质量能较好地满足海域使用要求,海洋特别保护区和渔业种质资源保护区主要保护对象和保护目标良好,生态系统基本稳定。

    《渔业生态状况公报》称,2012年,威海市渔业生态建设规模持续扩大,新增2处国家级和1处省级水产种质资源保护区,保护区面积增加1667公顷;为实施渔业资源修复计划,全市共放流各类苗种13.2亿单位,占全省增殖放流总量的30%,放流规模创历史新高。完成海洋牧场建设397公顷,开发利用海底面积487公顷。去年,以现代渔业园区为主,突出渔业品牌特色,威海市规划建设了16个省级现代渔业示范园区,建设规模居全省首位。全市新增水产健康养殖示范场25处,无公害水产品基地1个,截至2012年底,威海市水产健康养殖示范场面积约2.6万公顷。渔业发展的良好基础,促使威海市渔业经济持续平稳发展,去年威海市实现水产品总产量229万吨,渔业经济总产值777亿元,同比分别增长5.1%和8.2%。

文章来源:       发布日期:2013-05-07
 

CopyRight(C)2008 city-water.cn All Rights Reserved 豫ICP备15001236号-2

地址:中国河南省郑州市金水路109号 邮编:450003

主办:河南省城市水资源环境工程技术研究中心

承办:黄河勘测规划设计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