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华网武汉5月5日电 由中国政策科学研究会国家安全委员会主办的中西部开发与生态文明建设研讨会今天在武汉举行。
当前世界,频发地震、极端天气等自然灾害,以及由全球气候变化和人类不可持续经济活动引发的森林植被破坏、水资源污染、各种流行性传染病的发生,对人类生存构成严重威胁。应对气候变化,解决生态危机、实现和平发展已成为世界各国关注重要问题。
改革开放30年,中国取得了巨大的成就,特别是经济建设领域突飞猛进,生产总量已跃居世界第二,但也面临着资源锐减,环境污染严重,生态系统遭到破坏的严峻形势,生态问题已经严重到影响中华民族的生存。
出席会议的30名专家学者围绕4个主题――中西部地区经济发展战略地位与国家安全、经济建设与生态文明建设协调发展路径、世界各国保护生态环境经验与教训以及科技创新在生态文明建设中的重要作用,进行了深入的探讨和交流,并提出了建立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方案。
中国政策科学研究会国家安全委员会会长巴忠??在会上说,面对日益恶化的环境,人们必须要有紧迫感和忧患意识,必须在发展中树立尊重自然、顺应自然、保护自然的观念,建设和谐社会。
国际生态安全合作组织主席蒋明君在发言中说,世界文明离不开生态文明,生态文明应占世界不同文明的主导地位。生态和环境是一个统一体,两者相辅相成,缺一不可。因此生态建设要因地制宜,生态项目决不能照搬照抄,如果单纯强调以人为本,就不能实现人与自然的和谐。
瑞典皇家工程科学院外籍院士、中国循环经济研究中心主任吴季松认为,水是生态的基础,水决定一切,他用许多自己亲生经历的事情,阐明人与自然和谐的生态文明意义。
中国工程院院士、华中科技大学教授潘垣就我国能源短缺和能源环境日益恶化的局面,从宏观到微观,具体提出消除雾霾,标本兼治的方案,建议国家支持静电催化人工降雨新技术,积极开发大气水资源,不断改善西北生态环境,不可盲目引进中、东部的落后产业,特别是高污染、高耗能产业,并严格限制对煤电的开发,从根本上增强西部可持续发展的潜力,进而改善我国的能源安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