过去5年,我省建成节能建筑超6亿平方米,
累计实现节能达1630万吨标准煤
在昨天召开的全省住房和城乡建设暨住房保障工作会议上,一个个数字,一个个目标,一个个案例,让未来的“美丽江苏”壮阔画卷渐次展开。省住房城乡建设厅厅长周岚满怀信心地说,江苏将努力走出具有江苏特色的城乡统筹、集约高效、低碳生态、和谐幸福的城乡建设发展道路,不断丰富“美丽中国”在江苏建设的实践探索,让人民群众透过住房城乡建设的成果,增强幸福感和满意度。
今年,省政府出台了《关于扎实推进城镇化促进城乡发展一体化的意见》,并作为今年一号文件下发,这也成为今年住建工作的重中之重。
城乡一体化,不是一样化。“我们鼓励具有特色产业、文化积淀、生态魅力的小城镇个性化发展,建设一批工业商贸强镇、文化旅游名镇和生态宜居城镇。”周岚透露说,今年我省将结合“重点中心镇培育计划”实施,启动10个左右“综合规划建设示范镇”创建工作,新建农民集中居住点,将突出城乡空间特色差异化,探索符合当代农民需求、体现乡村特点的规划建设模式。
城乡之间的不均衡一直是南京发展的短板。刚刚进行了区划调整,南京市11个城乡统筹试点镇街法定规划已全部完成。“我们正在逐步撤并农村规模较小、布点分散的非规划布点村庄,着力打造一批城区面积3-5平方公里、人口规模2万左右的新市镇。”南京市副市长陆冰告诉记者,目前已开工面积达197万平方米,竣工66万平方米。
2010年,“江苏可再生能源在建筑中的应用”获得中国人居环境范例奖,2012年再获“迪拜国际改善居住环境全球百佳范例奖”;2011年“江苏省推进节约型城乡建设实践”获得中国人居环境范例奖……这一个个奖项的背后,是江苏在全国率先提出节约型城乡建设的理念,把资源节约、建设集约、环境友好、生态宜居的理念推广到城乡规划建设的全领域的成功转型。
“从2013年起,所有政府投资项目和新建保障性住房项目全面按照国家星级绿色建筑标准建设,到2015年,城镇新建和改造项目要全部达到江苏省低碳绿色建筑标准。”周岚介绍说,节约型城乡建设的深入推进,显著提升了建设领域对全社会节能减排的贡献率。作为节能建筑规模、星级绿色建筑数量等均居全国第一的江苏,五年间,全省已建成节能建筑64153万平方米,累计实现节能量达1630万吨标准煤,减少社会能源费支出约300亿元。
生态优先,将成为江苏未来城乡建设发展的新模式。“以后重点城建项目达不到绿色建筑标准的一律不予通过!”扬州市副市长闻道才掷地有声地说,扬州市计划培育一批百亿级的建筑企业逐步从“三高一低”的传统生产方向向以“建筑标准化、构配件生产工厂化、施工机械化、组织管理科学化”的大工业发展转变。
通讯员 高 峰 赵怀民 本报记者 金 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