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说山西好风光,地肥水美五谷香”。
汾河,山西的母亲河。古老的汾河源远流长,从管涔山奔流而下,在太行山和吕梁山的簇拥下,一泻千里,滋润了三晋大地。汾河流经晋南临汾,因地处汾河之滨而名;若干年前,也因污染而蒙尘,在全国113个环境重点监测中排名倒数第一,汾河也深受其害,污水肆虐,河床干涸。
治理汾河!控制污染!改善临汾环境!保护汾河生态!这是人民群众强烈的呼唤。
这是平阳百姓已久的期盼。
这是市委、市政府的英明决断!曾几何时,临汾人以壮士断腕的气概,背水一战,奋力治污,改地换天,大打翻身仗,彻底摘掉了黑帽子,从倒数第一的位置前移84位,跃居全国正数第29位。
海清河晏,天高云淡,不似江南,胜似江南。汾河临汾段的旧貌换新颜,就是历史的见证。
你看今日之临汾,今日之汾河,还能找到当年乌烟瘴气、满目疮痍的影子吗?不仅是外地人对临汾刮目相看,就是临汾人都十分惊讶:这就是昔日污水横流、杂草丛生的汾河滩吗?
“蓝天碧水”让430万临汾人绽开了笑脸,让临汾以从容和自豪重新面对全世界。
临汾汾河生态公园是重点项目建设的成功典范。省委书记袁纯清对此高度评价,他说,临汾的汾河生态工程走在了全省的前面,实现了自然性、生态性、现代性的有机统一。王君省长亲自出席了开工奠基,称赞这是一项造福百姓的民生工程,是科学发展、和谐发展的利民工程。
历史将铭记:2009年以来,在省委、省政府的关怀下,临汾市委、市政府把改善汾河环境、保护汾河生态作为重大的民生工程,纳入科学发展的蓝图。市委书记谢海,市委副书记、市长罗清宇高瞻远瞩、运筹帷幄,多次深入现场检查指导工作,有力地推动了工程进展。市委常委、常务副市长赵建民把汾河工程挂在心坎上,将身子扑在工地上,现场指挥,就地办公。他对工程指挥部、设计单位、施工单位负责人强调,景点建设、生态绿化,理念要超前,特色要突出,内涵要丰富,质量要一流。
在对173公里汾河段全面治理的基础上,临汾市汾河生态治理建设工程指挥部全力以赴,精心策划,精心管理,精心设计,精心施工,投资14.9亿元,将汾河临汾城区段重点打造成生态环境治理的精品工程。
临汾汾河公园即临汾市汾河城区段生态环境综合治理修复与保护是个浩大的工程,该工程北起屯里大桥,南至尧庙景区,东起滨河东路,西至滨河西路,全长11.2公里,宽950米,规划面积10.6平方公里,主要工程包括河道治理水利工程、湿地保护生态工程、市民休闲景观工程。通过治理修复极大提升了临汾城市的品位,改善了临汾生态环境,提高了市民生活质量,对临汾经济社会发展、扩大临汾对外开放具有重大意义。
在汾河城区段生态环境综合治理修复与保护工程指挥部的强力推动下,河道治理、湿地保护、休闲景观三大工程同时布局、整体推进,使汾河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临汾汾河实现了华彩转身,呈现给临汾人民一川绿水、两岸锦绣的美好画卷,汾河公园成了全市人民文化活动、生活休闲的好地方。纷纷称赞这里是临汾市的城市客厅、城市绿肺、城市名片。
这是智慧的结晶。这是辛劳的成果。
还青山一片绿色,还秀水一片清澈,还蓝天一片纯净,还临汾一个好名声,这就是指挥部全体人员的心愿,也是他们的行动。许多人不知道,这里没有白天与黑夜的区别,常常连轴转;许多人不知道,这里没有周末和星期天,就连过大年都是要换班。大禹治水,三过家门而不入,他们几天不回家是家常便饭。700多天,建起了16000余亩的公园。他们,演绎了一场现代版的“大禹治水”;他们,创造了临汾速度;他们,树起了汾河品牌!很多朋友去过杭州的西湖,西湖很大很美,大家可能不知道,我们的汾河公园比西湖还大,是西湖的1.67倍。西湖有6.5平方公里,我们的汾河公园有10.6平方公里。
万亩汾河公园共挖土石方1400万方,一方一方连起来,等于从临汾到北京往返一个来回;园区共铺筑道路170余公里,若一个人一天走10公里,逛完整个公园要半个月!
园区有景点和设施154处,总建筑面积达30万平方米。
园区增加湿地水面4017亩,增加生态绿地8778亩。
很多朋友去过太原的汾河公园,很大很美,但临汾的汾河公园较之太原有五大特色:
一是亲水性好。没有栏杆,河岸与水面自然衔接并设置了56个亲水平台,游人可以尽情嬉水,与大自然亲密接触。
二是生态性好。河床不做防渗,地表水可以对地下水永久补充。坝内河道水与景区湖水融会贯通,水质流动清洁,可有效避免人工防渗带来的水藻疯长。
三是人文性好。我们的景区宽度达到900米,景观丰富,楼、台、亭、榭、廊五大古建造园手法或集中使用,或分散使用,体现了博大精深的尧文化主题,使游客们在休闲中受到国学文化的熏陶。
四是实用性好。汾河的改造立足于水利,过去的汾河只有十来米宽,还常常断流;而今,河道拓宽到280米,东侧190米,西侧90米,水深达2米。河坝既是防洪堤,又是游览路。按照50年一遇2800米防洪标准设计。中隔堤将清水渠与泄洪槽一分为二,来洪时可同时泄洪,确保安全;同时,有效调节了城市气候,景区湿度大,负氧离子丰富,气温比市内低1℃至2℃。
五是兼容性好。景区建设与城建功能相融合,划分为文化艺术区、科普活动区、素质拓展区、体育休闲区、地域文化区、青少年活动区,图书馆、博物馆、九洲广场等隐映在绿树红花之中,满足了游人多角度的需求。
汾河生态公园的建设不仅起点高、创意新,而且在施工上凸现了“三新”,这就是技术新、工艺新、材料新。
景区工程展览大厅前的停车场,是采用透水混凝土铺筑的,下了雨也不会积水。这是奥运会用的新技术。
4.5米宽的园区主路“康庄大道”使用的是彩色沥青,我们先于亚运会之前就铺好了。
园区滨水路“击壤道”采用的是水泥压花新工艺,比上海世博会的还要好,大家看到的仿鹅卵石,是工人用毛笔一笔一笔着的色,十分逼真。
园区的南山是用河道清淤的30万方泥土堆砌而成,由于需要一定时间沉积而实,所以,这里的山道没有铺水泥沥青,而是因地制宜,就地取材,用固化土铺就,既防止了下沉,又节约了材料,而且下雨不泥不软不粘鞋,可以称之为生态路。
此外,园区的交通自成系统,十分便捷,叫做“小封闭”“大循环”。“小封闭”就是十多平方公里的园区没有围墙,市民、游人可以自由出入,但车辆进不来,保障了老老少少的安全;“大循环”就是园区道路通过桥、堤、阶、径既可与横跨汾河的彩虹桥、锣鼓桥、平阳桥等上下衔接,又可与河东河西的各个景观相互沟通,园区内配备的龙舟、游艇、电瓶车和多人自行车往返穿梭,为游人观光提供了便捷,巡逻车的昼夜巡查保障了安全。
千里汾河万古流,百年大计质量优。汾河城区段生态环境综合治理修复与保护工程指挥部把质量第一落实到了一亭一桥、一砖一石。室外工程室内标准,土木工程装潢标准。抗震设防、耐火等级面面俱到、美学效果、实用价值统筹兼顾。
古代曾有传说,鲁班造桥,到最后剩下三块砖,工匠们问留着何用?鲁班说,留着日后修补用。而我们现在看到的这座祥云桥,设计多少块,用了多少块,一块不差,不多不少。所有的砖,角对角、缝对缝,横成线、纵成行,分毫不差,是临汾有史以来,不使用切割、拼接的第一桥。堪获鲁班奖,人居示范奖。
大家或许留意到,景区的许多景观建筑大都是古色古香,原汁原味,保持了原生态的古朴自然,就连泵房、配电室、洗手间也都是采用仿古建筑,与景区格调统一,与青山绿水相映成辉,让人们赏心悦目;一些辅助设施也考虑到综合利用,如移动基站的塔杆上也装上照明灯,既美观又实用。
绿色是汾河公园的主旋律,三友园的竹子,南竹北移,棵棵成活;景区内的百年老松树,都是在吉县、大宁、蒲县的高山峻岭上寻觅到、从悬崖峭壁上移植来的。大堤两侧的立体绿化带,树、草、灌、林相结合,疏密相间,不同种类的经济林木、不同颜色的景观林木组合出春夏秋冬四季争辉的瑰丽景色。
你知道整个园区栽了多少树木吗?数以万计?不对。十万?不对。百万?还不对。是1100万!
本是杂草丛生的荒郊,本是乱石匝地的野滩。而今旧貌换新颜,犹如弹指一挥间!那不是海市蜃楼,那不是梦中幻觉,那是实实在在的亭台楼阁,那是真真切切的鸟语花香,那是清清澈澈的蓝天碧水!看:气势恢宏的九洲广场,碧水环绕的祥云水系,清幽恬静的三友园,玉带横陈的七孔桥,巍峨耸立的望河楼,寓教于乐的清莲苑,凌波驾浪的台骀画舫,四季如春的桃花洲,笑语欢歌的白沙银滩,大气磅礴的汾水古韵……数不胜数的美丽景观如珍珠般撒落在汾河之畔。鱼儿游来了,天鹅飞来了;私家车、公交车开来了;北京的河南的新疆的内蒙的客人来了,上级领导来了,参观学习取经的来了,旅行社的老总来了……人们惊讶!人们赞扬!指挥部的领导当起了导游,讲得嘴上起了泡,走得脚上打了泡,但他们心里是甜的。他们未敢知足、未敢停步,因为二期工程更宏大、更艰巨。他们将做得更好,走得更远,想得更高,干得更欢!
绿地、碧水、蓝天,谁不喜爱?
美景、健康、幸福,谁不憧憬?
汾河公园的建设在不知不觉中悄然兴起,给了广大市民一个惊喜,人们奔走相告,口口相传:汾河变了,汾河美了!
晨练的人们来了,纳凉的人们来了,休闲的人们来了,看夜景的人们来了,扶老携幼,人如潮涌。大家欣喜地说,这是咱家门口的园博会,不闭馆的园博会!纷纷称赞,市委、市政府为临汾人民办了件大好事,功德无量;汾河生态环境综合治理工程指挥部为再造新临汾、勇当排头兵,劳苦功高!
金秋时节,艳阳高照,汾河城区段生态综合治理修复与保护南延工程建设工地机声隆隆、人头攒动,一派热火朝天的施工景象。市委书记谢海踏着泥泞的道路,实地查看工程建设进展情况。他指出,当前启动实施的汾河城区段生态环境综合治理修复与保护南延工程,将拉长拉大“一川清水、两岸锦绣”的秀丽景观,对调节城区空气的清洁度和湿度、补充涵养地下水、改善城区生态环境都具有重要作用。他强调,要紧紧把握全省“大水网”建设的良好机遇,围绕百公里汾河先行先试“四位一体”示范走廊的战略部署,按照百万人口大市的城市定位,依据城市的扩张速度,科学合理规划,统筹分步实施,深度开展汾河城区段生态综合治理修复与保护工程,充分发挥工程的民生、生态、经济、景观等多重效益,努力打造成为百公里汾河先行先试“四位一体”示范走廊中的典范。
市委副书记、市长罗清宇主持召开专题会议,就汾河城区段生态治理修复二期工程、市区环城水系景观工程进行详细研究,对市城市规划展览馆、博物馆、图书馆、政务中心等项目的规划情况进行了部署,他要求,要依托汾河这条景观带,围绕空间形态、景点布局,对街区、道路进行亮化,要体现整体的协调性,使之与汾河总体风貌相适应。要立足历史,着眼未来,彰显特色,以世界眼光、国际标准和本土优势,高标准、精细化地做好规划建设,体现现代的临汾、开放的临汾和发展的临汾的大气与活力。
市委常委、常务副市长赵建民主持召开的临汾百公里汾河先行先试“四化一体”(即农业现代化、工业新型化、市域城镇化和城乡生态化四化合一)示范走廊座谈会,进一步夯实了临汾百公里汾河先行先试“四化一体”示范走廊内的道路交通、产业园区、城镇化建设等内容,基本圈定了临汾百公里汾河先行先试“四化一体”示范走廊轮廓。
以汾河为依托,北起霍州,南至侯马,纵贯霍州、洪洞、尧都、襄汾、曲沃的跨越发展的新轴线正成为再造新临汾的新亮点!
大气概,大手笔,大运作,大蓝图。
省委、省政府,市委、市政府为临汾的发展吹响了新的号角,在百姓心中架起了通向小康的彩虹桥!
临汾,越来越好。
试看明日之汾河――
姹紫嫣红更妖娆!
(记者 王燕 通讯员 李兴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