郭声琨同志认为,生态建设涉及到人民群众最长远、最根本、最现实的利益问题。优美宜人的生态生存环境,是人民群众最广泛最长远最直接的根本利益。要树立经济发展是政绩,保护环境、建设生态更是长远政绩的政绩观,自觉把这项工作作为对人民群众最大的责任,作为人民群众最长远、最现实、最根本的利益来抓,进一步保持和扩大我区良好的生态优势。生态优美、环境良好、宜居舒适的生活条件,是广西的财富和品牌,是核心竞争力与新的生产力,更是一种最根本的民生,是人民群众最能共享的一种幸福。加强生态环境保护,既是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必然要求,也是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重要着力点。
林业是生态环境之基,绿色是生态环境之本,生态环境是人类生存之源。郭声琨同志特别重视林业在经济社会发展中的战略地位,认为林业建设不但关系经济发展,还关系生存环境和社会进步,是一项事关科学发展的大事。发展林业,功在当代、荫及后世、恩泽人类。随着时代的发展,林业的内涵在深化、功能在转变、效益在提升,在国家建设全局中的地位越来越重要,国际战略意义也越来越突出。站在新的历史起点上,我们必须用全新的视角、全新的理念,全面审视新形势下的林业工作,充分认识推进林业改革发展的重大战略意义。加快林业改革发展,着力打造林业强区,建设生态文明示范区,是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的具体体现,是提升我区核心竞争力的重大举措,可以极大地发挥发展优势和潜力,有利于破解“三农”难题,关系生存环境和社会文明进步。要推动林业生态、经济、社会三大功能的最佳组合和生态、经济、社会三大效益最大化,把广西建设成为林业强区。
怎样进一步搞好广西的生态建设?从城市到农村,从区域发展布局到产业发展战略,郭声琨同志有许多精辟而独具风格的阐述。他批评一些地方搞城市建设不注重生态环境保护,见树就砍、见山就推、见水就填。毁掉了生态,破坏了环境,即使得到一时的发展“功名”,最终却逃不脱历史和群众的骂名。城市建设要有新的规划理念,尽可能不砍树、不推山、不填水,保留自然生态特色。显山露水,依山而建,才能宜人、宜居、宜商、宜发展。
在全区掀起全民植树造林绿化新高潮,郭声琨同志要求大种树、年年种、人人种。在具体工作中,突出抓好中心城市、重点城镇和乡村的绿化工作,强调城市建设和工程建设要做好“山文章、水文章、树文章、绿文章”,努力实现“一座城市一片森林”、“林在城中、城在林中”。要参照创建“国家森林城市”的做法,在广西开展“森林城市”、“森林乡镇”、“森林通道”、“森林单位园区”等范围不同、类型多样的绿化模范创建评选活动。在农村要结合新农村建设,大力开展村屯路旁、水旁、村旁、宅旁植树和农田防护林建设,努力把每一个村庄都建成一座“绿岛”。集体林权制度改革是农村改革的又一次重大突破。这项改革使农民从单一依靠田地转向“山”、“地”并重,找到了增收的又一重要增长点,也使各地真正把林业作为一个可持续发展的产业体系来抓,形成了农民增收、经济增量的良好局面。在公路、铁路、河流沿线,大力实施绿色通道工程,构建绿色屏障,打造绿色水路通道,形成“一条干线一道绿色走廊”。在城乡风貌改造中,要特别重视绿化工作,“城市抓森林,农村抓树林,单位抓园林”。
必须遵循环保优先原则,充分发挥后发优势,努力把我区建设成为全国最干净、最优美、最宜居的生态文明示范区。要加强广西北部湾经济区生态环境建设,打造产业发达、碧海蓝天的现代化沿海生态新区。高速公路是展示北部湾经济区经济社会发展成果的重要窗口,一定要想办法绿化好。要继续推进退耕还林、沿海防护林、珠江防护林、生态公益林等重点生态工程建设,加强湿地生态系统保护,加快石漠化综合治理,打造北部湾绿色生态屏障和西江千里绿色走廊。
要结合构建现代产业新体系,加快发展循环经济、生态产业,积极开展低碳经济试点,重点在制糖、有色金属、钢铁、水泥、林浆纸等产业中,推进一批循环经济示范工程建设,规划建设一批生态工业园区。着力发展以生态旅游业为重点的生态服务业。
郭声琨同志特别指出,加快林业改革发展,打造林业强区,建设生态文明示范区,关键在加强组织领导。必须进一步加强对林业工作的领导,完善机制,落实责任,密切配合,齐抓共管,加大政策支持力度,为林业改革发展提供强有力保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