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华网昆明12月4日电(记者秦晴)记者近日从中科院昆明植物所办公室获悉,该所关于青藏高原气候变化的研究取得新成果:气候变暖使青藏高原高寒草甸和高寒草原生长季推后、生长期缩短,这可能会导致在一年中的某些时期出现牧草短缺现象。
尽管此前的研究指出气候变暖使多数植物的春季物候提前,但仍有大约四分之一的温带植物并不遵循这个规律。中国科学院昆明植物所许建初研究员及其团队利用遥感手段模拟了青藏高原植被1982年到2006年的生长季变化,并分析了高寒草甸和高寒草原生长季开始和结束日期与月气温的关系。
研究发现,尽管气温在研究期内是持续上升的,但两种草地类型的春季物候变化却不一致:在上世纪80年代早期到90年代后期这段时期内提前,而在后一段时期内延迟。虽然气温上升推迟了寒冷季节的到来,秋季物候变化却不明显,这使得该区域的生长季长度从2000年到2006年缩短了3个星期甚至更长的时间。
许建初指出,冬季的升温可能会使冬季休眠植物所需的低温满足时间推迟,从而导致草原返青期推后。他们推断:继续升高的气温可能会逆转现在多数植物生长季延长的现象,大大缩短植物的生长季。如果按照现在的趋势发展下去,青藏高原的牧民将来可能必须要适应缩短的植被生长季,这可能会导致在一年中的某些时期出现牧草短缺现象。
据悉,11月29日,美国《国家科学院院刊》发表了许建初及其团队关于青藏高原气候变暖对植物生长影响的这一最新研究成果。同日,《自然》新闻栏目对该研究成果进行了报道和评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