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为年底哥本哈根联合国气候变化大会之前最后一次、也是最为重要的世界首脑聚会,联合国气候变化峰会尽管只有短短一天时间,但其在凝聚世界各国共识、寻求共同政治意愿、推动气候变化谈判取得突破等方面的重要性毋庸置疑。
在峰会上,中国国家主席胡锦涛首次在联合国讲坛向世界宣示中国应对气候变化的未来政策和目标,首次提出显著降低单位GDP碳排放量,赢得世界一片称赞;而美国、日本等发达国家,尽管也表达了降低温室气体排放的意愿,但试图给没有强制减排义务的发展中国分配强制减排指标,以“共同责任”取代或者弱化“有区别的责任”,混淆历史责任与现实责任,这一倾向必须引起重视。
如何达到消除分歧、凝聚共识,使通往哥本哈根之路不再荆棘密布,已是时不我待。
中国首次明确提出显著降低碳排放强度
在讲话中,胡锦涛明确提出,中国要加强节能、提高能效工作,争取到2020年单位国内生产总值二氧化碳排放比2005年有显著下降。
“胡锦涛在讲话中,明确提出到2020年要显著降低碳排放强度,这是一个非常重要的变化,”世界自然资源研究所中国区首席代表邹骥在接受记者采访时表示,“这从政治上指明了中国未来一段时间应对气候变化的方向和目标。”
胡锦涛指出,今后,中国将进一步把应对气候变化纳入经济社会发展规划。对此,邹骥认为,中国今后在制定经济社会发展规划时,将会充分考虑碳排放强度问题,并以此作为中国应对气候变化的重要举措,这是中国迈出的重要一步。
“尽管并未提出明确的数量指标,但这是中国向世界做出的宣示,是一个重大的政治决断,明确了前进方向,”邹骥指出,“这是中国为应对气候变化所采取的负责任举措,表明中国是实实在在做事,一步一个脚印,向着遏制气候变化的目标前进。”
排放责任与发展权力不容混淆
美国总统奥巴马在此次联合国气候变化峰会上提出,发达国家必须在应对气候变化的问题上发挥带头作用,美国正积极致力于此,但与此同时,包括新兴发展中国家在内的所有温室气体排放大国都应当承担减排责任。
与美国不谋而合,日本首相鸠山由纪夫也表示,作为中期目标,日本计划到2020年将温室气体排放量在1990年的基础上减少25%;但他同时强调,日本这样做的前提是所有主要经济体就雄心勃勃的减排目标达成协议。
对此,邹骥指出,“共同但有区别的责任原则”是《联合国气候变化框架公约》及其《京都议定书》所确定的原则,凝聚了国际社会的共识,不容混淆,不容模糊。中国温室气体排放责任大,但绝不意味着发展权力小。中国的人均排放量仍然远远低于发达国家。
邹骥认为,正如胡锦涛在讲话中所指出的,气候变化是人类发展进程中出现的问题,既受自然因素影响,也受人类活动影响,既是环境问题,更是发展问题,同各国发展阶段、生活方式、人口规模、资源禀赋以及国际产业分工等因素密切相关。归根到底,应对气候变化问题应该也只能在发展过程中推进,应该也只能靠共同发展来解决。因此,绝不能以“共同责任”混淆“有区别的责任”,绝不能借口减排温室气体,限制发展中国家的发展权、生存权。
全国人大环资委调研室副主任翟勇则从法律的角度分析指出,联合国政府间气候变化专门委员会(IPCC)的评估报告明确指出,现在全球温室气体浓度主要是过去200多年来西方国家工业化时期积累的结果,而这一科学论断也成为制定《联合国气候变化框架公约》及《京都议定书》的科学基础。
在此基础上,《京都议定书》明确规定,附件一国家即发达国家必须承担具有国际法律约束力的、量化的减排责任,包括中国在内的发展中国家则不需要承担这种具有法律约束力、量化的减排责任。中国作为一个负责任的大国,从全人类的根本和长远利益出发,主动采取积极的、有效的减排举措,承担的是道德责任,但绝不是法律责任。
翟勇指出,法律责任主体和道德责任主体是不一样的,也绝不能混为一谈。因此,有的发达国家借口共同责任,试图混淆法律责任主体和道德责任主体,这是必须要警惕的。
“大国责任是虚拟的,历史责任是实际的,二者不容混淆。”翟勇指出,中国所应承担的是与自身发展阶段、应负责任及实际能力相符的减排责任。
中国减排举措切合实际雄心勃勃
胡锦涛在讲话中提出,今后,中国将进一步把应对气候变化纳入经济社会发展规划,并继续采取节能和提高能效、发展可再生能源、增加森林碳汇、发展绿色经济等强有力的措施为遏制气候变化的全球努力和行动做出积极贡献。
对此,邹骥认为,中国采取的应对举措是积极的、量力而行的,具有很强的可操作性。要避免出现超越自身发展阶段和能力的所谓“低碳大跃进”,认认真真做事。
中国社会科学院可持续发展研究中心主任潘家华在接受媒体采访时也表示,中国确定大力发展绿色经济,积极发展低碳经济和循环经济的政策,是走上了一条适应世界未来发展方向的正确道路。
另据外媒报道,尽管中国降低碳排放量的具体细节仍未公布,联合国气候变化框架公约秘书处执行秘书伊沃?德波埃尔说,中国将提出一套排放标准,规范中国国内的工业与汽车排放及建筑物的节能基准。此外,中国也将提出一套碳排放的交易架构。他称赞中方提议的计划“极具雄心”,认为“这将使中国的排放量大幅减少,让中国变成处理全球气候变迁问题的领导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