根据最新研究成果,黄河水资源总量是647亿立方米,其中河川天然径流量是535亿立方米,地下水资源量为378亿立方米,地下水和地表水不重复的部分是112亿立方米。黄河自然条件复杂,河情特殊,有着不同于其他江河的显著特点,如水少沙多,水沙异源,水沙关系不协调;水量年际变化大,年内分布集中,连续枯水段长;水土资源分布不一致;生态环境用水问题比较突出。
黄河水资源利用及管理现状
截至目前,黄河流域已建蓄水工程1.9万座,设计供水能力56亿立方米;引水工程1.3万处,设计供水能力284亿方立方米;提水工程22338处,设计供水能力69亿立方米。并建成机电井工程60万眼,供水能力148亿立方米。此外还建成了少量污水回用工程和雨水利用工程。灌溉范围由过去的宁蒙汾渭扩大到沿黄9省(区),灌溉面积由1950年的1200万亩发展到2006年的1.15亿亩。黄河以占全国2%的水量支撑着占全国15%的耕地、12%的人口和9%的城市供水。
目前黄河水资源利用中还存在一些问题:如水资源总量不足,难以支撑经济社会的可持续发展;水沙关系日益恶化,严重威胁河流健康;生态用水被大量挤占,生态环境大量恶化;用水效率偏低,与严峻的缺水形势不相适应;纳污量超出水环境承载能力,水污染形势十分严峻;水资源管理尚不能满足现代流域管理的要求。
水资源供需形势预测
经过对各项研究成果的综合分析,黄河下游利津断面河道内低限需水量为200亿~220亿立方米,黄河上游河口镇断面河道低限需水量为近200亿立方米。黄河流域河道外需水量中,生活需水由基准年的25亿立方米增加到2030年的49亿立方米;生产用水由452亿立方米增加到491亿立方米;河道外生态环境需水由3.2亿立方米增加到4.5亿立方米,总需水量由480亿立方米增加到2030年的547亿立方米。
尽管黄河是一条资源性缺水河流,但是目前和将来还都承担着向黄河流域以外调水的任务。目前黄河流域向流域外调水是107亿立方米,到2030年需要调水103亿立方米。
根据需水预测成果,黄河流域内缺水量如果到2030年没有外流域调水,在节水75亿立方米的前提下,缺水仍将达到100多亿立方米。同时,入海水量也没有完全满足预测需要。
对策措施
节约用水,建设节水型社会。在节水中求发展是缓解黄河水资源供需矛盾的最重要途径之一。黄河农业是用水大户,搞好农业节水工作至关重要。还要加强工业和城市生活节水工作,提高大中城市工业用水的重复利用率,促进废水、污水处理利用。建立健全节水型社会的制度建设体系,逐步形成自律式的用水行为规范。
完善黄河水沙调控体系,适时建设南水北调西线工程。黄河干流龙羊峡、刘家峡、大柳树等水利枢纽工程对调节黄河径流泥沙、改善不协调的水沙关系、合理配置水资源具有重要作用。为缓解黄河河道淤积,要加大前期工作力度,尽早建设干流古贤水利枢纽和支流河口村水库等。
黄河资源性缺水的现实将难以改变,依靠节水措施和加强管理难以完全满足日益增长的供水需求,必须抓紧进行南水北调西线工程的前期工作,力争2030年前建成一期工程。
要认真贯彻《黄河水量调度条例》,健全流域水资源统一管理与行政区域管理相结合的管理体制,实行“水量国家统一分配、省际断面流量控制、重要取水口和骨干水库统一调度、用水省(区)负责”的制度,建立与流域特大干旱、连续干旱以及紧急状态相适应的调度应急预案,完善应急管理体系。
加强水资源保护,建立流域与区域相结合的水资源分级负责管理体制,完善重大水污染事件快速反应机制,提高处理突发事件的能力。
加强基础研究和高新技术在黄河水资源管理中的应用,对国际上水资源管理的先进技术和手段,要结合黄河流域实际加以借鉴和应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