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态化城乡建设发展趋势及其对策

 

    党的十七大报告把“建设生态文明,基本形成节约能源资源和保护生态环境的产业结构、增长方式、消费模式”作为对实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奋斗目标的新要求之一提到全党同志面前,这无疑对全国正在实施的生态省、生态市、生态县建设起到推动和促进作用,同时也提出了更新、更高的要求。
  生态化城乡建设内涵与生态省、生态市建设提出的目标内容不一定完全相同,但都从不同的侧面体现了生态化发展的进程。各级政府决策部门和广大群众越来越意识到城乡生态化发展及建设生态文明的重要性和迫切性。
  生态化城乡建设发展趋势
  相关资料显示,我国的生态化建设起步于上个世纪90年代末。早在1999年,海南省就提出了到2020年建成生态海南的战略目标。安徽省作为森林资源、水利资源、矿山资源、农业资源较丰富的内陆省份,于2003年便开始实施生态省建设规划,紧随黑龙江、吉林、福建、浙江、山东省之后,成为全国第七个生态省建设试点。目前全国已有10多个省(市、区)、100多座城市相继实施生态化建设工程,如安徽省的池州、铜陵、马鞍山等市都是较早开展生态市建设的城市。
  城乡生态化意味着一场深刻的社会变革,因为它不仅涉及到城乡物质环境的生态建设、生态恢复和生态重构,更涉及到发展观、价值观、生活方式、政策法规等方面的根本性转变。我国是发展中国家,综合国力、科技水平、人口素质、意识观念与发达国家相比还有很大的差距,这些因素都将影响到城乡的生态化发展。
  自改革开放以来,城市建设和社会经济取得了举世瞩目的发展,人们的物质和文化生活水平得到了很大的提高。但由于在城市化进程中,大批的农田被侵占,森林、山川、河流被作为旅游资源开发,致使城市的发展与自然的演进严重失衡,生态环境问题日益突出。为解决城市发展的生态危机,人类首先必须以谦恭、友好的态度尊重自然、呵护自然,重构城市发展与自然演进的平衡机制,这也是历史发展的必然趋势和客观要求,同时也是人类进步的重要标志。
  生态化建设理念与策略
  生态化建设理念与策略应包括5个部分的内容:
  一、倡导“天人合一”的哲学观念。即尊重城市的历史文脉与地域文化,复兴被冷落或被遗忘的城市历史场所,找回失落的空间,重新唤起对城市历史的记忆,实现城市现代化与城市地域化、个性化相结合。
  二、推动城市园林化,实现城市生态化。建立城市的绿色平衡体系,加大公共绿地面积,增加城市绿地覆盖率。如努力做到人均公共绿地面积不少于10平方米,绿地覆盖率不低于35%,充分发挥绿地系统的综合生态服务功能。
  三、建立人与生物、人类与自然互惠共存的协调关系。生物多样性是人类赖以生存的物质基础,也是城市生存的基本条件。保护城市及其周边地区的生物多样性对于维持城市与区域的生态平衡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要像珍惜生命一样保护城市的山水体系,山脉、水系、水源保护地、郊野荒地、滨水岸线、湿地必须谨慎地加以保护。
  四、树立健康的生态价值观。发展生态产业,推广生态建筑、生态社区、生态出行与交通、生态材料,提倡生态化生产方式和消费方式。根据自然生态规律和城市发展规律,合理组织城市空间结构,引导城市构建健康的发展形态,优化城市资源配置。
  五、科学制定城乡发展总体规划和生态化建设发展目标。建立城市发展与自然演进平衡的监督与管理机制。
  城乡生态化发展战略的实施
  中国开展生态省建设和循环经济建设的区域已涉及到全国1/3的人口、1/7的国土面积,关系到近50%的全国经济总量。安徽省2003年启动生态省建设,目前已经全面进入建设热潮期,计划用20年的时间建立起协调发展的生态经济体系。但笔者认为,城乡一体的生态化建设是一项庞大的系统工程,从现代城市发展到生态城市也是一个长期的生态化过程,要想达到理想化的目标,可能需要经过几代人的努力,少则20年,多则50年甚至上百年。实施城乡生态化战略,必须分3步走。
  在起步阶段,应大力普及和提高公众的生态意识与环境意识,倡导生态价值观,引起人们对城乡生态化建设和环境保护的重视。制定行动计划,建立示范工程。对社会经济组织结构、功能进行初步调整,调整一切不符合生态原则的政策。
  在发展阶段,重在逐步调整、改造社会经济结构,提高生活质量,改善环境质量,加强生态重构和生态恢复,增强城市共生能力,大力推广示范试点工程,进一步增强人们的生态意识,使之更加自觉地参与到城乡生态化建设的活动中去。加强生态立法与管理,建立适应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城市生态化发展法律、法规体系。
  在成熟阶段,实现城乡自然、经济、社会复合生态系统的全面生态化。这一阶段生态城市不是处于静止的理想状态,而要自觉地通过各种技术、行政手段和行为诱导的手段实现其动态平衡、持续发展,增强自行组织、自行调节能力。
  以上3个阶段,对于不同城乡因发展水平不同,每一阶段的时间跨度不尽相同。可喜的是,我国有不少城市乡村已处于起步期或发展期,但还有不少城市与农村仍在继续重蹈传统工业化的高能耗、高污染、低效率或“先污染,后治理”的城乡发展老路。在新的生态价值观指导下,应用生态化理念和综合生态系统分析方法,系统地研究城乡规划建设的理论、原理、方法、手段、技术和法规、管理等系列问题,对新时期的城市政府决策者、城市规划建设管理部门来说,无疑将具有特别重要的理论意义与现实意义。


 

文章来源:       发布日期:2008-09-07
 

CopyRight(C)2008 city-water.cn All Rights Reserved 豫ICP备15001236号-2

地址:中国河南省郑州市金水路109号 邮编:450003

主办:河南省城市水资源环境工程技术研究中心

承办:黄河勘测规划设计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