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国生态功能区划》发布 全国划为216个功能区

中国网7月31日北京讯(记者韩琳) 由环境保护部和中国科学院联合编制的《全国生态功能区划》31日正式发布。该《区划》提出全国生态功能区划方案,并据此方案将全国划分为216个生态功能区。

生态功能是生态系统的内在属性。生态功能区划是在深入认识了气候、土壤、植被、水文等的空间分异规律的基础上,依据生态系统内在属性特征,对其在空间呈现的同一性和差异性做出的科学划分。《全国生态功能区划》对我国生态空间特征进行了全面分析,对生态敏感性、生态系统服务功能及其重性进行了评价,确定了不同区域的生态功能,提出了全国生态功能区划方案。根据这一方案,全国被划分为216个生态功能区,其中具有生态调节功能的生态功能区148个,面积占国土面积的78%;提供产品的生态功能区46 个,占国土面积的21%;人居保障功能区22个,面积占国土面积的1%。

31日下午,环保部和中科院在北京联合召开《全国生态功能区划》新闻发布会。环保部副部长吴晓青、中科院副院长丁仲礼到会,就该《区划》的有关情况作了详细解释。

丁仲礼副院长在讲话中指出,该区划力求符合我国生态环境保护的要求以及我国国情的特点,直接服务于国家区域发展战略和可持续发展战略需求,是保障国家生态安全的科学基础和前提,为国家主体功能区的划分、生态补偿机制的建立奠定了基础。

吴晓青副部长说,要充分发挥《全国生态功能区划》的作用,使之逐步纳入国家限制开发和禁止开发主体功能区管理体系,成为区域开发和经济发展的准入条件;成为指导资源开发、经济结构调整和产业布局、生态环境保护和建设的重要依据;成为全面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牢固树立生态文明观念,推动环境保护历史性转变,建设资源节约型和环境友好型社会的有力手段。

据悉,2000年,国务院颁布了《全国生态环境保护纲要》,要求开展全国生态功能区划,为经济、社会和环境保护持续健康发展提供科学支持。从2001年开始,国家环保总局会同有关部门组织开展了全国生态环境现状调查。在此基础上,由中科院学生态环境研究中心以甘肃省为试点开展了省级生态功能区划研究工作,并编制了《全国生态功能区划规程》。 2002年8月,环保总局会同国务院西部开发办联合下发了《关于开展生态功能区划工作的通知》,启动了西部12省、自治区、直辖市和新疆生产建设兵团的生态功能区划;2003年8月开始了中东部地区生态功能区划。2004年全国31个省市自治区和新疆建设兵团完成了生态功能区划编制工作。2004― 2005年,环保部门在此基础上又会同中科院编制了《全国生态功能区划》初稿;此后召开了多次全国性技术分析协调会和专家论证会。来自中科院、高等院校和相关研究单位的100多位专家,包括几十位院士参加了专家论证会。2006年10月,初稿经修改后形成《全国生态功能区划》征求意见稿;其后再经多次征求意见及进一步修改,于2007年5月形成了《全国生态功能区划》。

文章来源:       发布日期:2008-08-20
 

CopyRight(C)2008 city-water.cn All Rights Reserved 豫ICP备15001236号-2

地址:中国河南省郑州市金水路109号 邮编:450003

主办:河南省城市水资源环境工程技术研究中心

承办:黄河勘测规划设计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