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
生态文明
●“生态文明”写入中共十七大报告
建设生态文明成为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新要求
关键词
区域限批
●首次使用“区域限批”遏制高污染产业
1123亿元82个严重违规项目被查处
国家环保总局1月10日向媒体通报了投资1123亿元的82个严重违反环评和“三同时”制度的钢铁、电力、冶金等项目,并表示将首次启动“区域限批”政策来遏制高污染高耗能产业的迅速扩张趋势。
这82个项目是环保总局在建设项目环保“三同时”核查和新开工建设项目环评审批专项清查工作中发现的。其中23个严重违反“三同时”环保验收制度,59个严重违反环评制度。这些项目涉及全国22个省市的钢铁、冶金、电力、化工等12个行业,其中最严重的是北京周边的河北省唐山市和山西省吕梁市。
此次“区域限批”的行政区域包括河北省唐山市、山西省吕梁市、贵州省六盘水市、山东省莱芜市;企业集团包括大唐国际、华能、华电、国电等四大电力集团。这些地区大多本身已无环境容量却仍然盲目发展高耗能高污染产业。比如唐山市,在没有环境容量的情况下,全市依然建设了70家钢铁企业,且80%没有经过环评,近几年钢产量已达到全国1/10,但钢铁企业的平均产量仅在65万吨以下,规模小且布局分散,造成大气和水的严重污染。
为此,对23个“三同时”违规项目,环保总局责令其限期办理验收手续、限期改正或停止试生产。对59个未批先建违规项目,环保总局责令其停止建设或生产。
关键词
流域限批
●长黄淮海四大流域部分水污染严重
对6市2县5个工业园区实行流域限批
由于水污染持续恶化的趋势已非分割的治水管理体制所能解决,必须尽快建立跨区域跨部门的流域污染防治机制和新环境经济政策体系,环保总局自7月3日起对长江、黄河、淮河、海河四大流域部分水污染严重、环境违法问题突出的6市2县5个工业园区实行“流域限批”,同时对流域内32家重污染企业及6家污水处理厂实行“挂牌督办”。
据中国环境监测总站今年1-4月对全国地表水水质监测结果表明,流域限批城市的水质多数为重度污染。如长江安徽段的巢湖全湖平均为V类(Ⅴ类水已不能和人体接触,劣Ⅴ类水更是丧失基本生态功能)。黄河支流渭河的渭南市、淮河支流沙颍河的周口市的国控断面全部为劣Ⅴ类。海河和淮河流域干流和支流67个断面水质同样全部为劣Ⅴ类。
从即日起,环保总局停止这些地区除污染防治和循环经济类外所有建设项目的环评审批。并按照相关法律法规,要求被限批的13个市、县、工业园区在3个月内对本辖区存在的环境问题进行整改。截至8月17日,各地共清理违法企业和项目1162个,其中关停400个、停产整顿249个、限期治理102个;追缴排污费7.25亿元,罚款787万元。
关键词
挂牌督办
●一些地方工业园区和重点污染企业监管不力
5月下旬,国家环保总局组织对安徽、河南、广西、四川、陕西5个省、自治区的16个市工业园区和重点污染企业进行了环保专项行动督查,针对开发区、工业园区中存在的环评、“三同时”执行率低、企业违法排污以及环境监管不力等问题,环保总局与监察部决定联合对5个开发区9家企业挂牌督办。
挂牌督办的5个开发区涉及4个省、自治区,存在的主要问题是违规审批、“三同时”执行不力、违反国家产业政策、无污染物治理设施、超标排放污染物和欠缴排污费。9家企业涉及5个省的8个市,共有4家造纸企业、3家化工企业、1家有色冶炼企业、1家金属加工企业。存在的主要问题是未办理环评审批和“三同时”验收手续、擅自停用污染物治理设施或无治理设施,采取隐蔽手段偷排,排放污染物超标严重和欠缴排污费。
7月初,国家环保总局又对38家企业(含6家污水处理厂)进行了“挂牌督办”。此次行动是针对一些地区水污染形势严峻,流域环境隐患突出,饮用水安全受到严重威胁,而传统的污染治理、管理方式已经不能有效解决积累的环境问题情况下的一项有益探索,将有助于流域整体环境污染问题的解决。
关键词
太湖蓝藻
●太湖蓝藻爆发导致无锡市饮用水污染
江苏计划5年投资1085亿元改善太湖水质
今年5月底,太湖蓝藻大面积爆发,致使无锡市城市饮用水取水口被污染,自来水出现臭味,引发了一场严重的饮用水安全危机。
太湖蓝藻爆发后,国家环保总局和无锡市政府及有关部门采取了五大举措予以应对:一是启动补水机制,从长江向太湖进行补水,使太湖水位达到合理的高度,为减少蓝藻爆发创造条件。二是实施划片分工,建挡打捞。在建围挡减少外来水华蓝藻聚集的基础上,安排专人打捞蓝藻。三是加强对涉及排磷、排氮企业的监督管理,全面排查涉及排放磷、氮的企业,超标排放一律停止,达标排放也要根据太湖湖体中氮磷的承受能力实行限产限排。四是鉴于今后一个时期还存在蓝藻爆发的实际情况,要求地方政府制定蓝藻爆发的应急预案。五是根据国外治理蓝藻的经验,研究为太湖流域购买捞藻船的可行性。
关键词
碧沽天池
●《无极》剧组破坏香格里拉碧沽天池引发公愤
自然保护区核心区禁止影视演艺活动
《通知》要求,因影视拍摄和大型实景演艺活动造成自然保护区、风景名胜区、文物保护单位等环境敏感区生态破坏、环境污染或文物破坏的,各主管部门要依法予以制止,并责令责任单位限期恢复原状。对于无法恢复原状的,视破坏的程度,采取其他补救措施,并处以罚款。如果造成严重破坏或环境污染的,除了采取以上措施外,还应当追究有关单位和人员的责任。
关键词
生态工业园
●全国6900个工业园区急需生态化改造
3部局联合推动国家生态工业示范园区建设
目前我国有国家级经济技术开发区54家、国家级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55家。全国已建和在建的各级、各类工业园区接近6900个。工业园区的兴起和发展,有力地促进了当地经济的发展。但是也有一些工业园区盲目追求经济增长,忽视环境保护,污染问题不断。2006年,国家环保总局执法检查中,共检查工业园区1900多个、园区企业近3万家,查处违法企业4000多家。
随着我国建设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的不断推进,急需对传统开发区进行生态化改造,提升、优化产业链网结构和资源能源利用方式,保护区域环境,促进开发区又好又快发展。国家环保总局从2000年开始,在全国范围内,对建设生态工业园区进行了探索和尝试。目前,已批准建设的国家生态工业示范园区发展到24个,其中行业类园区8个,综合类园区15个,静脉产业类园区1个。
关键词
休养生息
●全国湖泊、河流污染防治会议相继召开
要让全国湖泊河流休养生息
关键词
绿色信贷
●单纯行政手段已难以阻止污染恶化趋势
以绿色信贷遏制高耗能高污染行业扩张
对于环境污染的防治,“区域限批”和“流域限批”已是环保总局现有法规内最强有力的措施,但作为单纯的行政手段,还是不能根本遏制污染恶化的趋势,需要更多地结合经济杠杆的力量。为此,7月中旬,国家环保总局、中国人民银行、中国银监会联合推出了《关于落实环境保护政策法规防范信贷风险的意见》,对不符合产业政策和环境违法的企业和项目进行信贷控制,以绿色信贷机制遏制高耗能高污染产业的盲目扩张。环保总局随后向银监会、人民银行通报了第一批蚌埠农药厂等30家环境违法企业名单。
《意见》规定,金融机构要依据环保部门通报情况,严格贷款审批、发放和监督管理。对未通过环评审批或环保设施验收的新建项目,不得新增任何形式的授信支持。对于各级环保部门查处的超标排污、超总量排污、未依法取得许可证排污或不按许可证规定排污、未完成限期治理任务的已建项目,在审查所属企业流动资金贷款申请时,应严格控制贷款。
关键词
生态补偿
●在四个领域开展生态补偿试点工作
建立补偿标准体系探索多样化补偿模式
为推动建立生态补偿机制,完善环境经济政策,促进生态环境保护,国家环保总局今年9月发布了《关于开展生态补偿试点工作的指导意见》,在四个领域开展生态补偿试点。通过试点工作,建立重点领域生态补偿标准体系,探索多样化的生态补偿方法模式,推动相关生态补偿政策法规的制定和完善,为全面建立生态补偿机制奠定基础。
这四个领域分别是:自然保护区的生态补偿,重要生态功能区的生态补偿,矿产资源开发的生态补偿和流域水环境保护的生态补偿。
环保总局将选择开展规范化建设的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和优先启动建设的国家重点生态功能区开展生态补偿试点工作;在开展煤炭工业可持续发展政策措施试点和深化煤炭资源有偿使用改革试点工作的地区开展煤矿等矿产资源开发的生态补偿试点工作;积极配合财政、发展改革部门推动开展跨省流域生态补偿试点工作。各地环保部门也将结合本地实际情况和生态保护重点工作分别选择条件成熟的地区开展生态补偿试点工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