湖北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呵护生态资本 实现绿色崛起

洪湖湿地是我国重要的雁鸭栖息地之一(温峰摄)

洪湖湿地是我国重要的雁鸭栖息地之一。温峰 摄

人民网武汉11月24日电 良好生态环境,是最公平的公共产品,是最普惠的民生福祉。多年来,中国政府以建设生态文明和美丽中国为目标,在改善森林和湿地自然生态、维护生物多样性、应对气候变化、提高民生福祉等方面成果丰厚,在国际上树立了良好的生态大国形象。

11月3日至6日,笔者参加由国务院新闻办公室、国家林业局主办的中外记者采访自然保护区活动,实地感受洪湖国家级自然保护区、神农架自然保护区的生态环境恢复保护和生态移民安置发展情况。

神农架实现绿色崛起

作为全中国唯一以“林区”命名的地方行政机构,多年来,神农架林区坚持走生态文明之路,积极盘活、呵护生态资本,实现了由木头经济向生态经济、由深山穷区向旅游名区的历史性转变,走出了一条经济发展与生态文明的绿色崛起新路。

金丝猴,是470多种中国所特有的珍稀濒危野生动物之一。在金丝猴的故乡――神农架大龙潭金丝猴研究基地,一个金丝猴与人类和谐友好的景象令人赞叹不已:

栈道扶手上十数只萌态可掬的金丝猴一字排开,有的好奇地四处张望,有的优雅地梳理着毛发,还有的上蹿下跳寻找食物。尽管有游客靠近他们,它们也不会惊慌失措,更不会一哄而上争抢游客的食物。看到游客很喜欢它们还会大方的亲近,毫不生涩更谈不上惊恐。

研究基地的工作人员介绍说,这一友好共处的和谐境况,与神农架多年的保护工作密不可分。“过去人类滥砍滥伐破坏栖息地,还捕杀金丝猴,它们只要看到人就跑,根本无法接近。为此,近年来林区政府采取了封山育林、科学保护野生动植物的一系列有效措施。”

放下手中斧头,守护莽莽林海,神农架生态环境持续改善。数据显示,2010年至2015年短短5年时间,神农架高等植物种类净增445种、脊椎动物净增45种、昆虫净增1120种。森林覆盖率由88%攀升至90.4%,其中保护区内达到96%以上。

呵护绿色生态,增加绿色财富,神农架生态经济红火异常:2011年至2014年,神农架年游客接待量由不到300万人次攀升至700余万人次,旅游经济总收入由不到10亿元增至25亿元;2010年至今,神农架城镇常住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达到21593元,年均增长14.1%;农村常住居民人均纯收入达到7543元,年均增长13.1%。

神农架绿色崛起的背后,是中国加强野生动植物保护力度的不断加强。国家林业局数据显示,截至目前中国已建有2729处自然保护区、3100处森林公园、1000多个国际重要湿地和湿地公园、33个国家沙漠公园和一批沙化土地封禁保护区,总面积1.69亿公顷,占国土总面积的17.6%。

神农架金丝猴保护与研究取得重大进展,群体数量达到1300多只。(罗永斌摄)l

神农架金丝猴保护与研究取得重大进展,群体数量达到1300多只。罗永斌 摄

  洪湖湿地保护中南之肾

冬日洪湖,波光粼粼,美景如画,静谧之中的生态之美淋漓尽致。

舟行于洪湖国家级自然生态保护区的重要组成部分――金潭湖植被恢复区,在清悦的《洪湖水浪打浪》的悠扬歌声中,笔者被水天一色、烟波浩渺的洪湖景色深深吸引:荷花盛开虽已不见,但墨绿的荷叶和芦苇等各种水草点缀于湖面,白鹭、须水鸥在天空中自由飞翔。

同行的洪湖湿地管理局局长朱俊华告诉记者,这样的美景在2004年之前的十余年曾经绝迹。“上世纪90年代,由于过度推广围网养殖技术,洪湖70%的水域被竹竿渔网所吞噬,生态严重恶化,水质急剧下降,水禽和天然鱼类剧减,水生植物几乎绝迹。”

作为湖北省第一大湖泊,中国七大淡水湖之一,水域面积53万余亩的洪湖是江汉平原重要的调蓄湖泊和生态屏障,也是许多珍稀动植物的栖息、繁殖和越冬之地,被誉为“中南之肾”。以洪湖为中心,是中国重要的商品粮生产基地和淡水渔业生产基地。

基于此,2004年以来,湖北省对洪湖采取生态环境抢救性保护措施,斥资7000万元人民币拆除围网37.7万亩,安置离湖渔民3000多户。

随后,在国家林业局、世界自然基金会和全球自然基金的帮助下,洪湖保护区金潭湖植被恢复区采取封闭式管理,辅助人工种植方式,并开展植被恢复示范工作。恢复区内植被种类由30种增加到38种,覆盖率从原来不足30%提高到85%以上,植被恢复到上世纪90年代中期水平。

以金潭湖为代表的长达10年的生态修复工程,终于让洪湖重现生机。截至目前,洪湖水生植被面积恢复到85%,核心区水质由四类转变为二类。如今的洪湖莲甜菱香,生态旅游业也得到蓬勃发展,游客人数和旅游收入每年以30%以上的速度递增。依托生态旅游的发展,“离湖上岸”的渔民,大部分实现了转产转业。他们有的成为保护区或旅游区的工作人员,有的则依靠发展第三产业致富。

洪湖的修复治理过程,是中国生态文明进步的一个样本。近年来,中国政府加强了湿地资源的恢复和保护,相继实施了湿地保护行动计划和湿地保护规划,以及湿地生态保护与修复工程,扩大湿地面积,增强湿地功能。10年来,受保护湿地面积增加了525.94万公顷,湿地保护率由30.49%提高到43.51%。(高丽君)

文章来源:       发布日期:2015-11-25
 

CopyRight(C)2008 city-water.cn All Rights Reserved 豫ICP备15001236号-2

地址:中国河南省郑州市金水路109号 邮编:450003

主办:河南省城市水资源环境工程技术研究中心

承办:黄河勘测规划设计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