绿色已成为廊坊城市底色。金志超摄
地处京津走廊中间,生态环境好坏直接影响着京津两大城市。为此,河北省廊坊市围绕“绿色、高端、率先、和谐”发展定位,以建设京津冀绿色生态带为目标,把绿色环保理念融入经济社会发展和生产生活各环节,打造绿色生态环境、构建绿色环保产业体系、倡导绿色生活方式,全民携手打造绿色环保生态高地,引领经济社会健康发展。
绿色生态
打造京津冀生态涵养保护支撑区
3月19日,廊坊春季万人义务植树活动在全市范围内展开,市委书记王晓东、市长冯韶慧等市四套班子领导和全市15000多人一起植树5万余棵,拉开新一轮全民植树、为廊坊添绿的序幕。
今年,廊坊把抓好植树造林、重塑生态优势、建设首都生态涵养区作为重要的政治任务,作为建设生态文明、加快绿色发展的重要举措,作为改善生活环境质量、造福广大人民群众的民生工程,坚持绿色发展理念,以更大的决心、更实的举措推进造林绿化和环境保护,为构建环京津绿色发展带做出贡献。
“让保护生态环境融入我们的血液,让植绿护绿爱绿成为我们的自觉行动。”王晓东要求。着眼于打造首都“环境护城河”,创建国家森林城市的决策部署,去年,廊坊启动“两年攻坚战、造林一百万”工程。通过科学规划、创新机制,因地制宜、植护并重,在全市人民的广泛参与和共同努力下,全年完成河北省下达4年的造林任务,全年造林57.35万亩,市区新增绿地113万平方米。
今年,该市继续启动此项行动,重点实施生态廊道绿化、规模化造林、环京津边界绿化、重要交节点绿化和村庄绿化5项市级工程,城镇绿化、名优林果苗木基地建设和高标准农田林网建设3项县级重点工程,力争通过今年一年的奋战,达到全国平原森林城市标准。
与此同时,廊坊的生态修复全面实施。今年3月,《京南森林、湿地生态走廊建设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通过专家评审,项目实施后,将在廊坊南部地势低洼的霸州市、文安县、大城县形成一个南北宽30公里、东西长45公里,面积为208.5万亩的生态走廊,为改善京津冀区域生态环境提供助力。
4月初是植树造林的好时节,在文安县小白河北岸,忠江林木种植专业合作社出动全部机械,加紧京南森林湿地生态林建设。“我们承包了600多亩地,计划种植法桐、白蜡、国槐等20多个品种,共40多万棵。”合作社负责人缴志松说。
坚持生态优先发展理念,廊坊突出重点,综合施策,坚决向污染宣战。去年,组织开展“八大攻坚战”、“蓝天行动”和淘汰产能拆除集中行动,超额完成省下达淘汰过剩产能任务,大气污染治理成效明显,PM10、PM2.5、二氧化硫、一氧化碳浓度同比下降13.6%、9.1%、21.7%和18.2%。全年空气达标天数153天,同比增加21天,重污染天气减少14天。今年,印发实施了《廊坊市2015年大气污染防治攻坚十条》,即:实行空气质量改善“双控”目标;控制燃煤污染;控制机动车污染;控制扬尘污染;控制烟气污染;控制涉气行业企业污染;实施重污染天气“削峰减频”;实施全市域网格化监管;实行党政同责;强化督导问责。一项项严厉法规出台,一条条防治污染措施实施,2015年,在治理生态环境污染问题上,廊坊态度更加坚决。
廊坊市正在加快推进生态修复工程,逐步构建北部以潮白河―北运河流域为中轴的园林风景生态区,中部以永定河流域为中轴的名优林果生态区,南部以大清河―子牙河流域为中轴的森林湿地生态区,全力打造京津冀生态涵养保护支撑区。
绿色产业
构建环保产业城市
在大力推进生态环境建设、着力提升自然生态系统功能质量的同时,廊坊加快环保型产业发展,促进产业的环保,努力打造环保产业城市。
去年6月27日,三河市在冀东水泥有限公司举行了淘汰落后产能集中拆除行动,也是该市当年第三次集中拆除行动。据悉,去年,三河关停了全部23家水泥矿粉企业53条生产线,淘汰产能1447万吨;取缔30家手续不完善的搅拌站,淘汰产能1260万方;对盗采盗运矿产资源、超限超载和平原粉石进行了严厉打击。同时,三河全面启动整治修复矿山工作,把昔日污染严重的矿山区域建设成绿色生态屏障,努力打造文化旅游生态新区。
在霸州市信安镇的鑫雅达轧钢制管公司,院内两栋崭新厂房和与之相邻的两处旧厂房形成鲜明对照。新厂房内,5台新安装好的车架焊接变位器待装发货,每台成品的价格高达400多万元。“这就是我们俗称的焊接机器人。”公司老板刘根强也摇身一变成为装备制造企业河北天昊瑞工公司的总经理。
近两年,以传统产业为支柱的霸州,域内已经有越来越多的企业主动转型。“这是为适应国家经济新常态的主动作为,企业要发展就必须将眼光放远。”刘根强将一个轧钢制管企业打造成高端装备制造企业,用了不到一年时间。接下来,天昊瑞工将把另外两栋老厂房拆除,“腾笼换鸟”建造高水准现代化厂房,并研发生产家具制造用机械手,扩展产业链条。
倾力上优淘劣、实施产业置换已成为廊坊经济发展的一种潮流。去年廊坊组织开展了三次集中拆除行动,关停拆除水泥、矿粉企业28家,淘汰产能1603万吨;关停拆除岩棉保温材料企业70家,淘汰产能21.1万吨;关停拆除胶合板企业80家,淘汰产能7.87万吨;关停拆除50家违规排污企业,涉及产能1.73万吨,超额完成省下达的节能减排和淘汰落后产能任务。
新兴产业快速发展。电子信息产业持续壮大,华为、富智康等既有企业增势不减,联通华北基地、鼎威液晶显示等一批新项目加快建设,全年实现营业收入278亿元,同比增长10%。先进制造业加快发展,维特根、航天振邦、日上门业、立马电动车等重点项目实现扩大再生产,航天技术应用产业基地、镁合金高铁轻量化部件等一批新项目加快建设。新增规上工业企业160家。现代服务业增势强劲,鲁能生态区、大城红木家具城等项目带动作用持续增强,港中旅海泉湾、胜记仓、新朝阳二期、京东商城华北订单处理中心等一批新项目加快建设,服务业增加值增长12.2%,居全省第一位。现代农业蓬勃发展,达利食品、汇福粮油、太古冷链、新苑阳光等现代农业项目势头强劲,新增农业高效节水面积15万亩,农业产业化经营率提高到67%。
传统产业升级步伐加快。大力实施“四个五十”工程,市县两级设立技改专项资金3亿元,以政银企合作新模式撬动金融资本,实施技改项目604项,完成工业技改投资573亿元,增长29%,居全省第一位。
绿色生活
共建美丽清新城市
“推进生态环境建设,就是要着力提升自然生态系统功能质量,加快环保型产业发展,努力打造环保产业城市。”市长冯韶慧说。
去年,廊坊共整合投入各类资金30余亿元,开展了以厕所改建、污水处理、民居节能改造、村庄庭院绿化等项目为重点的农村面貌改造提升攻坚行动。目前,全市3220个村街全部完成“四清”任务,133个省级重点村完成实事1701件。
为配合铁拳治理大气污染专项行动,加快推进市城区原煤散烧面源污染治理进程,廊坊于2013年分两批试点集中推广了1200台新型环保炉具,取得了良好的减排治理效果。去年,该市打响城中村散烧煤专项治理攻坚战,继续大力推广“烧无烟清洁型煤、换节能环保炉具”行动,取暖季前在市区建成区城中村,采取对成建制的村街实行整体推进的做法,采取以奖代补的方式,完成1万户居民散户环保炉具置换工作,同时大力推广无烟型煤。
“根据测算,燃煤是廊坊PM2.5的最主要来源,贡献超过50%。控煤是防治大气污染的一个重点。”该市环保局负责人说。按照分类治理、分步实施的原则,廊坊努力实现“冬污夏治”。据悉,去年该市755台工业燃煤锅炉全部完成治理;全市236台燃煤茶浴炉,已完成治理179台,占总任务的76%;在城中村组织实施“烧无烟清洁型煤、换节能环保炉具”工程,在前年成功推广1197户的基础上,去年再推广1万户,并配套建成1座年产20万吨以上优质型煤厂。
“没特殊情况我都不开车,坐公交方便又环保,省钱还不堵车。”4月2日早上,在安泰小区站牌前等车的吴颖说。继市区2000余辆出租车实现油改气后,为进一步满足城市环境提升的需要,廊坊进一步加快公交车辆升级换代,于去年初实现了绿色环保公交车城区全覆盖。新型全封闭式绿色环保公交车在能源燃料上全部使用更为清洁的天然气,粗略推算,这些车辆每年将减排有害气体3000余吨。
在馨境界社区居委会门前,“绿箱子行动、你我共参与”的宣传口号很惹眼。作为河北省第一个引进“绿箱子”环保行动的社区,自2013年起,馨境界社区的业主们就把收集起来的废旧家电、手机等容易产生污染的电子产品,送到这个“环保屋”。
“手机换了好几部,卖了不值钱,在家占地方,扔了污染环境,这个活动真是办到了我们心坎里。”小区业主王丽告诉记者。活动启动以来,在社区人流密集地段设立的两个“绿箱子”每天都能收纳不少废旧家电和电池。
“我们每天收集业主交来的废弃电子产品,及时交由美华公司统一分类处理。废物回收产生的全部款项将捐赠给白血病等大病患儿,并在社区公示栏内进行公示。”馨境界居委会党支部书记张静说,希望通过这个活动,将环保意识融入居民的生活中,带动更多的人参与环保事业,共建绿色社区、美丽廊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