开启生态建设新纪元 三北防护林体系是一项壮举

  在三北工程迎来第三十个春天之际,记者采访了国家林业局三北局局长潘迎珍。

  记者:您如何评价三北工程在我国生态建设和环境保护中的意义?

  潘迎珍:三北防护林体系在我国生态建设中发挥了先导作用。在我国历经十年“文革”,百废待举、百业待兴的重要历史时刻,党中央、国务院决定建设三北防护林体系,第一次把改善生态、保护环境上升为国家意志,开启了生态建设的新纪元,为我国后来大规模生态建设奠定了基础。

  30年来,建设区森林覆盖率由工程建设前的5.05%提高到10.51%,改善了生态环境,提高了土地生产力,保障了粮食稳产高产,开辟了农民增收的新渠道,强化了全社会的生态绿化意识。

  记者:三北工程在全球生态建设中起到什么作用?

  潘迎珍:三北工程是我国在国际生态建设领域的重要标志和窗口,为我国在全球气候变暖以及人口、资源、环境等国际环保领域增加了更多的发言权。同时,也向世界充分展现了中国政府对全人类负责任的大国风范,体现了保护环境、实施可持续发展战略的坚定决心。

  近年来,先后有70多个国家、地区和国际组织的官员、专家、学者、新闻记者前来三北地区考察、访问和学习,一致给予三北工程很高的评价,赞誉三北工程是“改造大自然的伟大壮举”、“世界生态环境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1987年以来,先后有三北防护林建设局、新疆和田县等十几个单位被联合国环境规划署授予“全球500佳”称号。

  记者:我们在三北工程建设中获得了哪些重要的经验和启示?

  潘迎珍:一是第一次把森林的物质、生态和文化三大功能有机结合起来,突破了过去林业建设以生产木材为主的指导思想,成为我国林业发展的历史性转折点。二是第一次把生态建设作为林业发展的主要任务,提出了建设以木本植物为主体,多林种、多树种、乔灌草、人工治理与自然修复相结合的防护林体系的建设思想。三是第一次提出了建设生态经济型防护林体系的思想,把追求森林的生态效益和经济效益相结合。四是第一次把生态建设以国家重点工程的形式组织起来,实现了以工程带动生态建设,促进了林业全面发展。

  记者:三北工程在实现我国扩内需、保增长、促就业的目标中起到了什么作用?

  潘迎珍:2008年,国家增发国债、刺激经济增长,专门安排三北防护林体系建设工程新增投资15亿元,占整个林业新增投资36.5亿元的41%。

  截至目前,三北地区各省(自治区、直辖市)已安排落实到县(旗、市、区)工程建设资金193505.7万元,占总投资194625万元的99%。据测算,完成1500万亩三北工程新增建设任务,将拉动相关地方、社会及群众投工投劳投入近60亿元,提供季节性就业岗位约200万个,带动种子、苗木、仓储、运输、建材、农机具等农业生产资料等相关产业的发展,也为解决就业、农村产业结构调整、农民增收、区域经济发展打下了基础。
文章来源:       发布日期:2009-03-30
 

CopyRight(C)2008 city-water.cn All Rights Reserved 豫ICP备15001236号-2

地址:中国河南省郑州市金水路109号 邮编:450003

主办:河南省城市水资源环境工程技术研究中心

承办:黄河勘测规划设计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