产业结构越来越重的环渤海,徘徊在发展与污染之间。火线上马的重化工,更为其本已脆弱的生态环境,带来了更大的隐患。
不过,令人欣慰的是,环渤海各城市已经意识到了这个问题,并开始花大精力进行生态治理。
本版推出的“重型化环渤海”系列报道,不是指责发展,而是希望环境保护、民生投入等等,能成为环渤海各省市发展整体中的一个重要部分。从这个意义上来说,我们的报道,没有结束。我们的使命,还在继续。
“面朝大海,春暖花开。”我们渴望这美丽的画卷,能温暖地轻拍下一代的心扉,让他们在后工业时代的文明中,真正拥有阳光、海浪、沙滩所带来的幸福的感受。
被原油污染的海面波澜不兴,一片死寂。渔民养殖的扇贝等已无法打捞。他们意外的“收获”是:几根秫秸蘸取海面的原油后竟能烧熟一顿午饭。
海边长大的王诗成,为这个来自渤海湾边的真实画面而伤心。
王诗成是山东省海洋与渔业厅副厅长。但他并没有放弃希望。他告诉本报记者,国家《渤海环境保护综合整治规划》(以下简称《规划》)近日已通过11部委联合会签,报国务院办公会审议后有望实施。王曾参与该《规划》的立项编制。
关于环渤海生态治理更多的利好消息传来。国家渤海环境保护总体规划编制组组长夏青不久前透露,《规划》如获通过,国家将新增投入600亿元用于渤海湾的环境治理,如果加上自2001年开始的“碧海行动计划”中投入的500亿元,国家在渤海湾环境保护中的总投入将达1100亿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