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方面是GDP增速6年居全国之首,一方面是污染物排放实现“双降”
![]() |
内蒙古赤峰市的风电场俨然一幅流动的风景画。 |
![]() |
内蒙古北方电力乌拉山电厂一期7.5万千瓦两座冷却塔成功爆破拆除的过程 |
![]() |
鄂尔多斯棋盘井生态公园一角 |
从2002年以来,内蒙古自治区经济增长速度连续6年居全国第一。然而高增长,并没有以牺牲环境为代价。在经济快速发展的同时,内蒙古的节能减排工作也在稳步推进。2007年和今年上半年,全区能耗下降幅度好于全国平均水平,主要污染物二氧化硫、化学需氧量排放实现双下降。这“一增一降”是如何实现的?本报记者走进引领内蒙古发展的鄂尔多斯、包头等地,探寻这片大草原是如何走出一条环境与经济协调发展之路的。
淘汰落后产能
绝不要污染的GDP
从内蒙古首府呼和浩特西行两小时,越过黄河就进入了鄂尔多斯境内。
在昔日著名的“黑三角”一翼的鄂尔多斯鄂托克旗棋盘井镇,只见一座座高大的厂房林立于蓝天白云下,但已闻不到呛人的味道。这使记者想起2005年4月来这里时,几公里外就看到浓烟滚滚,天空一片灰暗,空气中弥漫着刺鼻的酸臭味。
从上个世纪90年代开始,随着能源需求量的不断增加,在棋盘井这样一个不到几十平方公里的区域里,小煤窑、小炼焦、小水泥、小白灰、小冶金等“五小”企业迅猛崛起,到处高炉林立,烟囱四起。冶炼业“村村点火,处处冒烟”;煤炭业“无序开采,到处乱挖”;采矿业“炮声隆隆,山石滚滚”……人们将这里比喻为“八百里火焰山”。棋盘井和乌海市、乌斯泰一起被称作内蒙古的“黑三角”。
破坏环境、盲目开发所付出的沉重代价,促使鄂尔多斯市深刻反思,痛下决心:坚决关停整顿“五小”企业,不要污染的GDP。
“旗委主要领导那段时间住进了棋盘井,每天不停地给拟关闭企业做工作,无论企业怎么骂政府,我们都笑脸相迎,但一说到关闭绝不松口。”回忆起那段寝食难安的日子,鄂托克旗原旗委书记、现任鄂尔多斯市政协副主席刘桂花仍然十分感慨。
“那次清理整顿使棋盘井产值减少近3亿元,财政收入减少近5000万元,但是我们因此消减了3万吨的粉尘排放量。”棋盘井工业园区管委会有关负责人说,从此,棋盘井‘黑三角’的帽子终于被摘除。
摘掉污染帽子的行动也在内蒙古各地轰轰烈烈地展开,仅2007年一年就关停改造小火电机组103.8万千瓦,完成与国家签订“十一五”期间关停责任书的75.5%,受到国家发改委的表扬。
截至今年7月末,全区列入2007年度淘汰落后产能的企业已全部关停,列入2008年度淘汰落后产能的有134户(生产线)被关停,其余也正按计划拆除主体设备及辅助设施。
发展循环经济
实现示范园区污染零排放
与棋盘井相距不过50公里的蒙西工业园,走过了一条不同的发展道路。
从1998年建园伊始,他们就坚持“五高三新”原则,即坚持高起点、高科技、高产业链、高附加值和高度环境保护,机制创新、制度创新和技术创新,为发展循环经济提供了可靠保证。
在“五高三新”中,最为抢眼的是“两高”。一是高产业链,凡进入园区的项目要有高度关联,上游产业的产品和“三废”尽量是下游产业的原料,某些产品应做到零排放、零成本;二是高度环境保护,凡进入园区的项目,环保要达标,高污染、难治理的项目一律不得进入园区。
蒙西工业园区管委会办公室主任崔永忠透露,目前,园区已形成高新材料、建材、冶金、化工、煤炭、房地产六大产业体系,打造了一支以蒙西、神华、北方联合电力等知名企业为龙头的联合舰队,构筑起煤矸石综合利用、二氧化碳综合利用和煤化工三条循环经济产业链,生产总值达30多亿元。
“我们用发电后废弃的煤矸石、自燃后的煤矸石、到处都有的风积沙,以及从粉煤灰中提取氧化铝生产水泥。”在电脑监控室里,蒙西水泥公司事业部副经理张永辉一边指着监控屏幕上的生产线,一边向记者介绍,“同时对水泥窑尾废气进行回收,生产纳米轻质碳酸钙、可全降解的塑料。这样的生产工艺在内部不产生废渣废气,达到了污染零排放。”
神华蒙西煤化股份有限公司也从循环经济中尝到了甜头。公司总工程师倪天祥说,目前,公司的原料产品和动力供应都处在工业园区的循环经济链条中。其中,公司年产70万吨捣固焦项目所产生的3亿立方米焦炉煤气,可作为园区内高岭粉体公司的燃料,生产高附加值的高岭粉土,同时又可送到蒙西自备电厂发电,而电厂又将产生的电以低于市场的价格用于公司的生产。
蒙西高新技术集团公司技术中心主任汪英杰说,通过发展循环经济,蒙西高新技术工业园将以前的废弃物变成工业原料,不但降低了下游企业的生产成本,提高了上游企业的利润率,而且实现了园区污染的零排放。
目前,内蒙古已建成类似蒙西工业园的国家循环经济试点示范园区和企业7个,自治区循环经济试点示范园区和企业20个,涉及钢铁、有色金属、建筑材料、化工、电力等重点行业。仅去年,就完成循环产业链重点项目28项,实现节能135万吨标煤,减排二氧化硫1.55万吨、二氧化碳2.58万吨,减少固体废弃物12.4万吨,利用工业固体废物量478万吨,利用工业废水178万立方米。
依靠科技进步
“污染大户”变成“环保明星”
在鄂尔多斯市环保行动取得突出成效的同时,与它相邻的工业大市包头市也传来了好消息。10月29日,内蒙古自治区目前最大的节能减排项目――包钢2台15万千瓦燃气蒸汽联合机组投产运行。它不但可为包钢年节约电费8亿元、创造利润4亿元,还使包钢基本消除了煤气污染。
作为内蒙古自治区最大的工业企业,包钢近年来坚持以科技进步为依托,以节能减排为重点,努力打造“绿色包钢”。
包钢大力推广使用“三干三利用”先进节能环保技术,干熄焦、转炉煤气干法除尘、烧结的半干法脱硫都走在了全国同行业前列。包钢还通过负能炼钢、燃煤锅炉改烧煤气、建设燃汽轮机组,使煤气的利用也进入先进行列。
包钢率先建设全国示范生态工业园区,被列为全国首批循环经济试点单位之一,在2007年首次评比的“中国能源绿色企业50佳”中位列第一,由“污染大户”变成“环保明星”。
包钢的变化,只是近年来内蒙古依靠科技促进节能减排的一个缩影。近年来,内蒙古大力组织实施了节能减排科技专项行动,积极推动以企业为主体、产学研相结合的节能减排技术创新与成果转化体系建设,取得突出成效。
国家总量减排核查组今年7月对内蒙古进行检查后认为,内蒙古有3项减排措施在全国领先:电厂脱硫设施的投运率达到90%,稳定运行率达到90%,循环硫化床脱硫除尘效果稳定。
此外,内蒙古大力推动绿色能源开发利用,风电装机容量在全国遥遥领先。至今年10月底,内蒙古已投产的风力发电机组总规模已突破200万千瓦。通过这些努力,内蒙古自治区在保持经济又好又快发展的同时,区域环境质量也得到了改善。9个主要城市上半年空气质量优良天数平均达到151.3天,其中呼和浩特市优良天数最多,达到169天。重工业城市包头、乌海和赤峰市空气质量二级以上良好天数也都有所增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