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州治水阻碍重重 村民抢种树索要千万补偿

  2010年6月30日前,广州要完成中心城区主要河涌的整治。自本月12日张广宁市长定下这一“硬任务”后,相关部门频表决心之余,喊难之声不绝于耳。 记者实地走访石井河、车陂涌、石溪涌等整治工程及“三涌补水”工程,发现“绊脚石”确实不少,接下来一年半的“治水”之战,着实需要上下一心,举全市之力,方能破局。

 
 车陂涌工程

  拆迁复建地块审批未有期

  万棵“拦路树”索偿高过商用地

  新快报讯与其他河涌一样,车陂涌截污工程也遇到了征地拆迁的“拦路虎”。相关负责人昨天表示,一旦问题解决,铺设管网的工程4个月便可完成了,但是现在,一年半后能否完成整治,大家心中都没底。

  协商一年征地陷僵局

  在棠东村段的涌面段,熏天的臭气令人不得不掩鼻而行,而在某段涌面的拐弯处,一只已经死了多时的狗,被涌水泡得开始发肿发臭,不少路人见状忍不住大声惊呼。

  “我们早就计划在这里铺设污水管道了。”市污水公司的业主代表高原告诉记者,相关工程已于2007年7月完成招标,但是在2007年8月该公司在现场勘探施工用地时发现,在即将实施的污水管道必经之路上,已种植了大量的经济树木。

  “1429平方米里种了10637棵树,按照相关的标准计算,仅树木的补偿金额就高达9840026元了。”高原告诉记者,2006年前往该处作前期布点时,该处尚未种上树木,那时征用该地块大概只需要几十万元就可以了,而现在的补偿金额,比商品房用地的拍卖价还要高。

  记者现场看到,村道两旁的农用地上,大多是用来种菜的,只有高原所称的工程用地上,种满了密密麻麻的树木,这些比人还高的树下,密布垃圾,俨然成了一个天然的垃圾场。

  “听说他们这里抢种的树还挺贵的呢,不过也只有在我们下了线要铺管网的地方他们才种,说起来让我们挺哭笑不得的。”高原表示,从今年初起就已多次和该处用地所属的棠东村反复协调,但其均不接受协商的补偿标准,现在谈判已陷入僵局。

  
复建房难居民迁不走

  车陂涌口段的截污工程,同样因为“地”的问题被“卡”了一年多。有关负责人告诉记者,西面的工程已完成了,但是东面的工程涉及到近200户居民的拆迁问题,因此迟迟未能施工。

  “不是居民不愿搬迁,而是其中有53户居民要求先安置后搬迁,但是复建的房子却一直没办法建。”据车陂街党工委何书记介绍,约42亩的复建房用地早已选定,且已于一年多前便上报审批,但至今未有结果。

  据介绍,由于该地块中有几百平方米是农用地,因此须上报省有关部门审批。“不是我们不想选非农用地的地块,当时已和规划等部门反复协商过了,但在这边要找一块合适的用地真的很难。”何书记说,现在除了等以外,似乎已没有别的办法了。

  
联合补水工程

  东圃泵站征地遇“钉子户”,一亩地开价600多万

  “庄老板”推迟三涌补水超一年

  新快报讯 原计划年底通水的“三涌”联合补水工程(三涌指沙河涌、猎德涌、车陂涌),由于征地拆迁的补偿条件谈了一年多还谈不拢,至今无法引来珠江活水。

  为了解决靠近珠江前航道水域的这三条河涌截污后严重缺水的问题,“三涌”联合补水工程从去年就已经开工,计划引来珠江活水,达到水安全及水环境综合整治的目的,还河涌清流。但是东圃泵站至今开工一年多,用地仍未全部交出,使得连接输水主干管的压力水箱“咽喉”工程无法施工。如果这个泵站“咽喉”不完工,整个工程的补水就无法实现,要实现整个工程通水的目标困难极大。

  记者在“三涌补水”工程的东圃泵站施工点看到,一期工程图上有一块醒目的红色标示“庄老板地块”。

  “就是因为这块庄老板地块让我们整个补水工程竣工推迟了1年多。”据广州市河涌管理处副主任周新民介绍,猎德涌、沙河涌和车陂涌三条河涌截污后生态和环境用水都要从这块地下面提取,3000多平方米的“庄老板地块”,正好位于设计中的压水箱位置,从去年9月开始就与庄老板商谈征地,“对方开价一亩地要600多万元,我们请来了有资质的评估公司评估,最高每亩也只需60万元,相差10倍”。

  周新民说,要不是因为庄老板这块地的问题,三个月内就可以把珠江水送到现在干枯的猎德涌、沙河涌里了,而现在工程什么时候能完工,只能说是未知之数了。

  石溪涌工程

  拆迁补偿群众嫌少治涌公司坚称“算高”

  两岸难拆迁 河道挪六米

  石溪涌全长1.4公里,根据最初整治方案,将在两岸架设的排污管道总长3.6公里。 负责石溪涌整治的广州市河涌治理公司副经理安关峰告诉记者,河涌改造技术上没有难题,难的是河涌两岸的拆迁,“只要拆迁没问题,石溪涌不消一年就可变清流,但这拆迁,真不知道什么时候能搞妥”。

  拆迁难的焦点集中于补偿款上,根据相关文件,对石溪涌两岸拆迁补偿平均约5000元/平方米,与房主的心理期待相差悬殊,双方一直僵持。

  临涌住了50多年的陈伯在自家院里一脸凝重:“补偿那么低,我们一栋房的补偿连间厕所都买不到,河涌治好了我们住哪里?”陈伯告诉记者,补偿款才3000元/平方米,现在瑞宝乡周边的房子动辄八九千元一平方米,让他们很是吃不消。

  “二三千元一平方米的补偿算高的了。”安关峰表示,当地需拆迁的房屋包括国有、集体和私人三种,5000元/平方米指的是平均价。

  宅基地房补偿标准政府也有文件规定,确定的3000元/平方米的补偿额度,已经是考虑了地价和建设成本等诸多因素在内。

  安关峰指出,石溪涌的蚝壳洲至九亩洲段是拆迁的重难点,目前针对其中石溪涌南段靠近珠江后航道的河道,整治人员经调研论证已作出最新的修正方案,将河道整体平移6米,使长达700米的河道绕开民居,以空出河道来埋装排污管道。

  “如果将河道由东向西挪动6米,花费的仅仅是填土方、堤岸建制的费用,预算为1500万元,至少比征地补偿省去了一半,唯一遗憾的是一河两岸、堤岸景观搞不了了……”安关峰说。

  对岸征到地可以改道,但对于两岸都是密布民居且河道狭窄的中段河涌,安关峰直言很棘手,“河涌太窄,连暗涌都埋不下,两头治好了中间卡住也是白搭!”

  在众河涌中,石井河的出名除了发黑发臭外,主因更是治污之难。石井河总长约21公里,汇水面积约89.67平方公里,包括新市涌、嘉禾涌、景泰涌及其他43条支涌总计121公里,现有河涌宽度约为21-122米,沿线居住人口79.97万人。

  
整治8年仍发黑发臭

  白云区副区长王文生说,石井河治理早在2000年2月便已开始,目前已完成34公里河道的整治,投资1.7个亿,但因为其支涌未能全面清淤,更有一半的支涌流经“城中村”,且还有数量众多、没有治污设施的家庭作坊和“三无”企业,每天产生生活污水、工业废水36万吨,除黄石路以南的13万吨进入大坦沙污水处理系统外,其他23万吨均排入石井河及其支流,致石井河至今未能告别黑臭。

  王文生说,石井河流域内大量污水排入珠江造成污染,同时对石门水厂的取水水源水质也造成污染,除了要对该区域尚未截污的河涌尽快实施截污外,下一步重点要做的就是全面清淤,通过对其38条支涌的清淤来达到不黑不臭的目的,同时,推进支涌截污工程,并加快建设江高-石井污水处理系统,完善大坦沙污水处理系统管网,将石井河上游的污水收到石井系统处理,下游污水收到大坦沙系统处理。

 
 半数支涌难铺截污管

  王文生坦言,石井河治理困难重重,原计划于2007年建成的石井污水处理厂,征拆工作直到最近才达成协议。

  位于石岗村的马务涌是石井河其中一条支涌,全长两公里,河道下游有工业区,中段几乎被居民楼前修建的水泥场地覆盖,成为了名副其实的“下水道”。

  在石岗东路其中一段涌口前,广州市污水治理有限公司副经理谢强鹏指着象发霉一样颜色的污水对记者说,这里两边都是房子,前面那里还有一条食街,每个餐馆都有一条排水管伸到涌里,“这些支涌是能够补水的,可进行涌内截污,但两岸房屋密集、要铺设管网的征拆难度大,且一旦施工,便无可避免地会妨碍村民的生活”。

  谢强鹏介绍,像马务涌一样,需要截污而又存在拆迁和施工难题的支涌,至少占了石井河支涌的一半,“但这种支涌起码涌面还不算很窄,最头疼的是那些窄到只有1米的支涌”。

  谢强鹏向记者展示了石井河的另一条支涌--长江涌的图片,只见整条涌几乎全“埋”在两旁的楼房中,本已狭窄的涌面上布满了塑料袋等五颜六色的生活垃圾。

  “我第一次看见就觉得头疼了,旁边的楼都是六七层以上的民房,拆也不好拆,里面那么窄,截污的管网施工都做不了,说老实话,我至今都没想到很好的方法去弄。”谢强鹏说,像这样的涌,只能利用现有水闸隔断污水,闸前加泵将污水送入污水收集系统,但这样是否可行不太能确定,要彻底截污,或许要等到“城中村”改造时,和相关的市政设施一起去改造。

  由于流域内有白云机场、京广铁路、新机场高速公路及广清、广花、广从公路等主要交通干线,因此在进行管网铺设过程中与上述沿线部门的协调问题,也是石井河整治的另一大难题。

  成功个案

  占尽天时地利人和

  黄埔涌整治两年“臭变清”

  一年多前仍臭不可闻的黄埔涌,自2006年起开始整治,七八公里的河涌已整治近2/3。 海珠区农业水利局副局长邹国成打保票称,不到2010年就可完成全部整治,2010年游泳绝对没有问题。

  记者在黄埔涌珠江口处的北闸看到,水闸工程就位于磨碟砂公园内,涌水虽谈不上清澈见底,但已有相当的能见度,没有臭味。

  邹国成告诉记者,整治工程2006年起开始实施,分为堤岸整治、景观绿化、截污工程和建闸蓄水保持景观水位四部分,工程总投资5.32亿元,河涌平均宽度95米,涌底的淤泥平均1米半深,仅清理淤泥就要清理多少?

  邹国成告诉记者,黄埔涌贯穿海珠区及万亩果园,是海珠区最重要的水路,加上毗邻会展中心,直接关系到广州形象,因此市里和区里都给予了高度支持,“因此项目审批都非常快,这是整治迅速的重要原因”。

  “拆迁任务比较轻,这个确实不能忽视。”邹国成坦承,河涌两岸居民不多,再加上两岸居民非常支持,使得工程得以顺利进展,“再加上河涌连接珠江前后航道,涨潮和退潮时,分别通过前后航道换水,也算是占了别的河涌没有的地利”。

  “现在河涌里的水质肯定达到5类,等全部完工后会更好,2010年游泳绝对没有问题。”邹国成说,虽然还有一些拆迁任务,但已谈得差不多了,按工程进度计算,不到2010年就能完成工程建设。

  
治涌对策:电脑调补水激活臭河涌

  荔湾拟对所有河涌实行“群闸联控”

  (记者 吴璇坚 通讯员 彭淑芳)记者昨天从市人大代表视察荔湾联组会议上获悉,荔湾区争取在亚运前对所有河涌“群闸联控”,实现电脑自动“调水补水”助河涌“换血”。

  荔湾区区长周亚伟介绍,荔湾区将力争在2010年6月前基本完成区内12条重点河涌、17条一般河涌的整治任务,再现城水相依、水秀花香的岭南风光。目前,外江堤围基本实现了石堤化,珠江、平洲水道、广佛河等外江堤围已基本完成加固。基本完成珠江堤岸、花地河、大沙河和下市涌等河涌约22公里堤岸的综合整治。其中花地河、大沙河的整治工作将于今年底前基本完成。下市涌、冲口涌等一批河涌正在有序推进实施,五眼桥涌、秀水涌等一批河涌已基本完成前期工作。

  “荔湾区这两年在组织治理河涌上投入了13亿元,在广州众区中投入最大。”荔湾区副区长陈玉亮汇报说,荔湾区需完成整治的河涌达29条,完成全区规划河涌的整治约需资金40亿元,仅依靠财政支持,无法解决庞大的资金缺口,目前,治理大沙河和花地河仍存在6000万元缺口。

  据透露,荔湾将在河涌安装电脑控制的自动水闸,并将所有固定区域的水闸统一进行电脑管理操作,电脑每天都会根据河流的地形地貌和潮退潮涨情况,调控水闸引入珠江活水及时为河涌“换血”,提升河涌的自净能力,预计“电脑调水”建成后将囊括区内54条河涌。

  荔湾区农业水利局局长甘振光表示,“大河有水小河涨”,“群闸联控”将透过对花地河等6条骨干河涌为区内沙面、大坦沙、芳村围片、海龙围片和葵蓬围片5个较为独立水系内的河涌提供足够水位,实现“水动、水清”河涌水及时置换。

 
 代表建议减少行政流程

  特事特办才能两年治好涌

  (记者 吴璇坚)“欲两年整治好广州河涌,常规做法可能性比较低。”昨天,在市人大代表视察荔湾联组会议上,人大代表纷纷提出治理河涌的建议。

  人大代表、市水务局城市排水监测站站长李明指出,目前广州市的河涌整治主要成果在堤岸整治方面,河涌的水质并没有得到改善。很多河涌由于受到污染,已经丧失了自净能力,在现有情况下,按照常规办事程序,两年时间仅仅是停留在规划、环评等程序,按这样的进度,两年内要把河涌治理得可以达到下水游泳的程度可能性很低,建议市政府在加快河涌整治方面可以实行特事特办,减少行政流程上的时间。

  曾数次横渡珠江的人大代表李志明强调,与珠江整治一样,河涌的整治也不能操之过急。还有代表提出,现在不少河涌经过堤岸整治后,尽管很漂亮,但人为雕琢的感觉太浓,建议在堤岸整治中突出原生态,还能节省施工成本。

文章来源:       发布日期:2008-11-21
 

CopyRight(C)2008 city-water.cn All Rights Reserved 豫ICP备15001236号-2

地址:中国河南省郑州市金水路109号 邮编:450003

主办:河南省城市水资源环境工程技术研究中心

承办:黄河勘测规划设计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