未来气候变暖将影响东北粮食生产

  专家认为对大豆、水稻总体有利,对玉米、春小麦弊多利少,应未雨绸缪

  东北粮食产区未来几十年内,很可能面临历代农民都没有经历过的高温。这是IPCC(政府间气候变化委员会)最近给出的分析结果。据IPCC估计,到2100年,全球平均气温可能升高幅度是1.8~4.0℃;根据多种大气环流模型的预测结果,我国东北地区的增温幅度要明显高于全球平均水平。东北地区是我国重要的粮食主产区和最大的商品粮生产基地,对维系我国粮食安全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气候及其变率变化将给东北地区粮食生产带来很大影响,应引起高度关注。

  20世纪80年代以来,受全球气候变暖的影响,东北地区热量不足的状况有所改善,给粮食生产带来有利的一面。但是,另一方面,与气候变暖相伴发生的气候变率的增大则明显增加了干旱、洪涝和低温冷害等灾害性天气的发生几率,致使该地区已成为我国粮食单产波动最大的区域之一。
  最近,在江苏省农业科学院农业资源与环境研究所金之庆研究员主持的“气候及其变率变化对东北地区粮食生产的影响”课题中,专家们利用3种国际上通用的大气环流模型的输出值,结合东北三大农业生态区的气候本底资料和有关未来气候变率变化的若干假设,生成兼顾气候及其变率变化的各种情景,然后将大豆、玉米、小麦和水稻4种作物生长模型,放在不同情景下运行,最终就气候及其变率变化对粮食作物产量影响做出定量评价。

  该项研究结果表明:当CO2有效倍增时,东北地区尤其是北部高寒区与东部湿润区目前热量不足的状况将显著改善,主要表现为作物生长季将明显延长;高温危害将是东北粮食生产中不容忽视的重要气象灾害,高温不仅缩短作物生长期,使光合时间减少,灌浆不充分,还会影响花粉受精而导致严重减产;随着气候变率的增大,高温、暴雨、季节性干旱等灾害性天气的发生频次将明显增加,低温冷害的发生几率尽管明显降低,但依然存在。

  未来气候变化对东北地区粮食生产有哪些影响?专家研究认为,对大豆生产总体上有利,即使考虑气候变率增大的不利影响,全区大豆模拟产量仍以增产为主,这可能和大气CO2浓度增长的直接增益作用有关;未来气候变化对玉米生产将弊多利少,各区玉米模拟产量在所有情景下均显著下降,这可能和玉米这类C4作物光合作用很少从CO2浓度增长中直接受益有关;未来气候变化对春小麦生产以负面影响为主,这是因为小麦对水分有较高的要求,季节性干旱频次增加对其生长将产生不利影响;未来气候变化对灌溉水稻的正面作用似乎占主导地位,在不同生态区和各情景下水稻都表现为增产。随着气候变率的增大,大豆、玉米、春小麦等旱作作物的模拟产量进一步下降,且稳产性变差,但气候变率增大对灌溉水稻产量的影响较小。

文章来源:       发布日期:2008-11-12
 

CopyRight(C)2008 city-water.cn All Rights Reserved 豫ICP备15001236号-2

地址:中国河南省郑州市金水路109号 邮编:450003

主办:河南省城市水资源环境工程技术研究中心

承办:黄河勘测规划设计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