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交大农业与生物学院邱江平、蒯琳萍教授领衔的课题组多年来致力于水污染控制与治理、分散污水的治理方法和工艺等研究,结合上海市科委“黄浦江、苏州河水环境治理生态修复关键技术及集成示范”重大项目,于2006年成功开发了一套适合于村镇综合污水分散式处理的节能型组合式复合生物滤池技术。
交大“滤池技术”属于生物膜法污水处理工艺范畴。在曹家浜污水处理站,农户的污水通过管道收集进入集水池后,由水泵抽入组合式复合生物滤池进行处理,生物膜中的微生物能够吸附、分解水中有机污染物,再经过草坪下的高通量人工湿地,最后出来的就是透明、无异味的清水。
因为投资省占地小,与传统的生化处理工艺相比,生物滤池技术处理每吨污水工程费可节省1/3以上,而且能耗低。曹家浜污水处理站每天可处理污水60立方米,投资不到40万元,设计使用寿命为20年以上,每吨污水处理能耗仅0.1千瓦时。
本市青浦区、南汇区、崇明县甚至上海之外的张家界景区、宁湘市以及常德一家公司也都建起了依托交大“滤池技术”的污水净化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