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年后我国可能面临“南旱北涝”趋势

    据国家气候中心最新研发的中国地区气候变化预估数据集估计,到2100年,我国年均气温将上升2.2至4.2摄氏度,年均降水量将增加6%至14%,青藏高原、西北、华北、东北地区气温升高和降水增加幅度将大于南方大部。

    据国家气候中心相关负责人介绍,根据该数据集模拟的全国范围1961年至1990年和21世纪后期2071年至2100年的地面温度和降水数据,到2100年,我国北方大部地区在气温升高和降水增加幅度均大于南方,原因在于北方气温升高使蒸发量增大,空气中水汽含量增加,导致降雨增幅大于南方,但根本原因还在于大气环流。

    该负责人表示,此次研发的预估数据集采用了政府间气候变化专门委员会(IPCC)第四次评估报告中用到的20多个全球气候模式及国家气候中心运行的一个区域气候模式,是目前全国最全面、最可靠的中国和东亚地区范围未来气候变化预估数据,对国家防灾减灾有重要意义。在此之前,我国研究气候变化影响的学术机构多采用基于1个模式或1个情景的预估方式。

    近年来,全球气候变化对环境、生态和社会经济影响越来越深远,气候变化问题成为21世纪各国可持续发展中面临的重大课题。根据IPCC第四次评估报告,过去20年全球气候变暖主要是人类活动所致,本世纪变暖幅度还会增大,全球变暖对自然生态和人类生存环境产生了显著的影响,并可能对粮食安全、水资源安全和沿海地区构成严重威胁。

文章来源:       发布日期:2008-11-03
 

CopyRight(C)2008 city-water.cn All Rights Reserved 豫ICP备15001236号-2

地址:中国河南省郑州市金水路109号 邮编:450003

主办:河南省城市水资源环境工程技术研究中心

承办:黄河勘测规划设计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