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市民在沿江风光带欣赏夜景,随着环境越来越好,更多人愿意走出户外,呼吸新鲜的空气。图/记者张必闻)
红网10月20日讯(潇湘晨报记者 周华平 赵晶 实习生 刘平)“对环境污染,是零容忍态度!”对于环保,长沙市委副书记、市长张剑飞毫不含糊。如何“零容忍”?《行动计划》探索研究了一系列新措施和办法来保障落实,这些制度在长沙市甚至全国的环保历史上都属创新。
为了确保环保措施行之有效、持之以恒,长沙市着力在制度上进行有益的探索。将试行多个全国首创的制度。年度环境质量状况、生态环境保护成果……这些内容也将成为专题汇报内容之一,每年向同级人民代表大会进行报告,长沙市将实行人民代表大会报告环境保护工作制度。每年由各级政府向同级人民代表大会书面报告环境保护实施情况。
张剑飞解读:这相当于政府给自身加压力,让环保置身于人民监督之下。
长沙将实行全区域环境资源补偿制度:各区、县(市)人民政府对辖区内环境质量负责,按照“谁污染、谁治理,谁利用、谁补偿”的原则,根据流域、区域环境质量标准,对完不成年度区域二氧化硫、化学需氧量、扬尘削减任务的区域,收取环境资源补偿资金,统一上缴市财政,用于“三年行动计划”污染治理。
张剑飞解读:这其实是一种惩罚性的制度,让污染者感觉到破坏环境的代价,从而自觉减少污染和破坏。
与此同时,长沙市将进行区域环境保护的评价和审计,每年对市、县、乡区域内的水、大气、噪声、生态的环境质量进行评价和审计,评价审计结果定期向社会公布作,接受人民群众监督。
张剑飞解读:评价审计结果定期向社会公布作,让人民更具体地监督好环保工作。
长沙市将实施环境保护目标“一票否决”与“区域限批”制度:对完不成减排任务、流域治理任务的区、县(市)政府和职能部门实施“一票否决”,当年政府环境保护目标考核计零分,实施“区域限批”,追究具体责任人行政或法律责任。
张剑飞解读:这实际是表明一种“零容忍”的态度,也就是说,任何个人、单位都对环境污染不容忍。
保障措施
打造“大环保格局”
红网10月20日讯(潇湘晨报记者 周华平 赵晶 实习生 刘平)长沙市将构建政府、企业、百姓三位一体的大环保格局,逐步构建环境公共管理体系。60%的社区和建制村要创建成为节能环保示范社区和农民环保自治村;建立循环型社会商务市场,到2010年,100%的政府采购实现绿色购买;成立“三年行动计划”专家咨询委员会。
建立生态环境预警制度
红网10月20日讯(潇湘晨报记者 周华平 赵晶)长沙市为实现创建生态文明的宜居环境,将采取多方面的措施保护环境。对市级以上自然生态保护区、风景名胜区、森林公园的水、森林、生物多样性等资源以及水土流失情况、土壤有机质含量等进行监测,建立完善的生态环境预警制度;对大河西先导区划定禁止开发区、限制开发区。
开展城市洁美行动,2010年圭塘河截污后建设成河流治理生态示范工程,消除浏阳河、靳江河、圭塘河、龙王港的“黑水”河段;建成7个生态主体公园,新增绿化面积1500公顷。
扬尘、二氧化硫等标价买卖
红网10月20日讯(潇湘晨报记者 周华平 赵晶 实习生 刘平)10月17日,张剑飞在和记者座谈会上谈到,目前,长沙市正着手环境资源交易所的筹建工作。首批环境资源交易将在大河西先导区坪塘镇的部分企业先行先试。长沙市环境资源交易所将对本市行政辖区内的环境资源指标进行交易,按照“谁污染、谁治理,谁利用、谁补偿”的原则,根据流域、区域环境质量标准,按二氧化硫4万元/吨?年、化学需氧量8万元/吨?年、扬尘4万元/吨?年,对完不成年度区域考核指标的地方政府,收取环境资源补偿资金,补偿资金统一上缴市财政作为环境保护专项基金,用于三年行动计划污染治理和工作奖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