接轨国际 增进交流 携手“共赢” 中荷对话:为堤防检测技术现代化“探路”
9月8日,中荷堤防检测技术研讨会在郑州召开,在为期3天的会议期间,中荷双方专家将就现代化堤防隐患探测技术的突破和经验进行热烈探讨。
由于泥沙淤积,黄河下游成为一条平均高出两岸地面4―6米的悬河,洪水危害极为严重。沿岸及洪泛区内约9000万人民的生产、生活,沿岸地区的经济、社会发展,无不依托于黄河下游堤防的屏护。而荷兰是一个低地国家,国民围海造田,建造起了美丽富饶的田园。堤防对居民生活的重要性,是一些海拔较高的国家或地区所不能比拟的。中荷共同面临着严峻的堤防探测任务。
记者从会议现场获悉,为了有效地进行堤防安全领域的经验技术交流,应荷兰交通、公共工程和水利部邀请,黄委于2007年上半年派出了由黄科院和山东河务局组成的代表团赴荷兰进行堤坝隐患探测、安全监测方面的技术交流,并携带堤坝探测仪进行实地探测试验。期间,黄委代表团了解了荷兰在大坝探测和洪水保护方面的经验和方法。在两个典型的坝址上运用多种不同探测方法进行了实地试验,并对实测数据进行了处理和分析。通过和荷方的历史数据对比分析表明,用黄河堤防隐患探测技术和方法对荷兰堤防探测具有较大的适用性。
黄委总工薛松贵说,黄委和荷兰的合作具有悠久的历史,在洪水预报、防洪、环境流量、人员培训等领域都开展了不同程度的合作,具有良好的合作基础,和荷兰的水利部的多个部门,研究院所及组织等建立起了业务合作关系。在堤防检测技术方面,双方都积累了丰富的经验,黄委强烈希望能够通过技术交流,实现堤防检测技术的突破和经验的共享,以便更好地做好堤防隐患探测工作,为各国人民安居乐业提供基本的保障。他希望荷方专家经过实地考察,能够对黄委的堤防隐患探测方法有更直观的认识和了解,并通过这些交流和考察活动,加深彼此了解,为今后进一步合作奠定基础。
黄委副总工,国科局、建管局、山东河务局、河南河务局、黄科院、黄河设计公司等有关单位专家领导参加了研讨。随后两天,由荷兰交通、公共工程与水利部公共工程与水管理总司彼得.扬森(Pieter Jassen)率队的5名专家将实地考察黄河堤防,观看堤防检测演示,与中方专家就堤防隐患探测技术和工程管理技术进行进一步的探讨。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