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加坡:科技使水资源由弱变强

 

    新加坡总理认为:新加坡岛国的科技发展正使该国的水资源由弱变强,将会改变该国长期从马来群岛进口淡水的历史。

    现在:海水淡化获取水资源

    对新加坡来说,水并非来自大自然不可衰竭的礼物,而更多的时候是他们努力得到的珍贵果实,他们必须广泛应用科学技术来获得更多的水。

    新加坡的水资源日益短缺,这一点可以从一个新近建成的海水淡化工厂看出。该厂耗资1.19亿美元,每天能生产淡化水1.14亿升,并以每升46美分的价格卖给新加坡400万缺水民众。

    在该工厂开工仪式上,宾客们品尝着该工厂淡化的海水,凝视着水缸里在同样的淡化海水里自由游泳的鱼,人们意识到水工业现在是新加坡经济动态中活跃的部分。

    在过去的4年,新加坡政府已经在海水淡化基础设施建设方面投资27亿美元,未来两年还将会投资2亿美元用于海水淡化设备的维修养护和服务改进。这些海水淡化项目获得的经验,使新加坡的海水淡化公司具备了竞争世界市场的能力。

    新加坡的海水淡化工厂由地方水处理公司设计和建造,该海水淡化工厂使用了“返渗透膜”技术,可通过迫使海水穿过带有微孔的薄膜而将海水中的盐分滤除。

    过去:进口淡水

    新加坡这个面积仅700平方千米的岛国,每日消耗淡水约11.4亿升,其中将近一半从马来西亚的柔佛州进口。

    进口淡水的合约签订于1961年和1962年,根据该合约,新加坡能以每1000加仑(约38000升)1美分的价格每日从柔佛州的河流抽取12.77亿升的淡水,合约的有效期直到2011年。

    这期间的另外两个合约,允许新加坡在马来西亚的柔佛州设置461公顷的土地作为流域采集淡水,这些淡水通过2千米的管道输送到新加坡。

    1965年,新加坡宣布独立,但独立的共和国感觉很脆弱,尤其是在其淡水资源方面。
近年来,新加坡和马来西亚的争论开始升级,焦点就是新加坡的淡水进口。马来西亚要求提高出口水价,而新加坡则要求无限期延长合约。

    新加坡品尝“新水”

    在水资源方面,新加坡已经投入很多资金,以尽量使该国的水资源能够自给自足,由于缺少足够的土地面积来建设更多的水库,新加坡将污水和雨水排泄系统分开,以使雨水安全流入岛国一半面积的水库。

    两年前,新加坡宣布其在水资源管理方面取得突破性进展。当时,新加坡的水资源管理权力机构――新加坡公用事业局能够收集所有使用过的水以生产“新水”,是新加坡很有名的瓶装饮用水。

    新加坡现有3个这样的工厂,日生产760万升“新水”。最近,新加坡的第500万瓶装“新水”的滚出,标志着雨水能够流回原来的水库,因为水库是他们珍贵的饮水来源。

    新加坡的水环境部长说,尽管“新水”是经过循环再利用的,但在新加坡得到了广泛支持和接受。
令广大公众接受的一个办法就是坚持经常性地向公众分发瓶装“新水”,尤其是在重要的公共活动,如国庆日等,让公众品尝“新水”并进行宣传。

    国际赞扬

    在国际海水淡化协会会议上,新加坡向600多名来自世界各地的代表展示了其在水资源管理方面的经验和其所使用的净化技术。与会代表包括来自中国的参会者。

    沙特阿拉伯的水电部长对新加坡的做法大加赞扬。他说,新加坡将水处理的前沿技术与水需求管理很好地结合了起来。

    新加坡的水环境部长说,新加坡水政策成功的秘密还包括尽量减少不可计量的水损失,制定合理水价以反映其稀缺程度,鼓励每个人、每个家庭、社区或工业合理管理和使用水资源。

 

文章来源:       发布日期:2008-09-03
 

CopyRight(C)2008 city-water.cn All Rights Reserved 豫ICP备15001236号-2

地址:中国河南省郑州市金水路109号 邮编:450003

主办:河南省城市水资源环境工程技术研究中心

承办:黄河勘测规划设计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