要自始至终、坚定不移地和群众坐在同一条板凳上
首先,要把思想植根于群众之中。如何对待群众、如何践行群众路线是政治问题,也是党性问题。全省国土环境资源系统的党员干部一定要把群众的安危冷暖放在心上,把群众的利益放在首位。
其次,要把工作深入到群众之中。推进各项工作,一定要走出机关,到基层和群众面对面交流,从群众中汲取智慧和力量,和群众一起想问题、谋对策,共同研究解决问题的方法和路径。
第三,要把情感融入到群众之中。只有我们对老百姓怀有感情,群众才会跟你说实话。要是我们跟老百姓没有血肉之情,跟他们保持距离,拒绝使用群众语言,沟通就会很困难。
最后,要把权力服务于群众之中。权为民所赋,权为民所用,权力就意味着责任、服务和贡献。要在开展农村土地综合整治、调处土地权属纠纷、处置农村生活垃圾、应对汛期地质灾害等问题上多花心思、下足功夫,让群众满意、让群众放心。
海南省国土环境资源系统要充分认识到群众路线的重要性,找出问题,解决问题,走出国土环境资源特色路线。坚持走群众路线,要和群众坐在一张板凳上,把思想寄根在群众身上,始终把群众利益放在第一位置、第一标准、第一选择,保持党和群众的亲密关系。加强作风建设,坚持群众路线,要到群众中去,从行动出发,零距离、面对面征求群众意见、拜群众为师、和群众谋对策,找到解决问题的途径。
努力走出具有国土环境资源部门特色的群众路线
全省国土环境资源系统党员干部职工必须充分认识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的重要意义,这既是转变作风、意识,加强干部职工优良作风的迫切需要,也是增强大局意识,加强海南科学发展、促进绿色崛起的迫切需要,更是增强责任意识,有效解决重点难点问题和影响群众路线贯彻问题,推进生态文明示范区建设与国土环境资源新发展的迫切需要。
要准确理解教育实践活动的目标任务,不折不扣、扎扎实实地推进。严格按照中央和省委要求,紧紧围绕保持党的先进性和纯洁性,以为民务实清廉为主要内容,以贯彻中央八项规定和海南省委、省政府20条规定为切入点,进一步加强作风建设,集中治理形式主义、官僚主义、享乐主义和奢靡之风,着力解决人民群众反映强烈的突出问题,如征地拆迁、矿业秩序、行政审批和项目建设等方面的问题。
一是要对群众负责,在服务海南发展的大局上体现出特色。全省国土环境资源系统一定要把工作融入大局,积极贯彻落实项目建设年、科学规划年要求,在优化国土开发格局、加强科学规划、服务城镇化建设的进程中,特别是创造生态文明实践范例方面,做出应有的贡献。
二是要让群众放心,在解决群众切身利益突出问题上体现出特色。国土环境资源工作关系千家万户,涉及到群众的切身利益。我们要以务实高效的作风,解决关系群众切身利益的突出问题。针对为民办实事的十件大事,一定要做到不开空头支票,把实事办出实效。
三是要向群众学习,在深化国土领域改革上体现出特色。在事关群众利益的改革工作上,如完善征地补偿安置和社会保障政策,推进集体用地流转等,必须拿出魄力和勇气,向群众虚心学习,在群众中寻找出改革的智慧和勇气,不断推进改革、释放红利,惠及广大群众。
四是要请群众监督,在建立反腐体系方面体现出特色。通过体制机制创新,不断扩大群众监督的渠道与范围。着力完善征地信息公开制度。逐步推进并细化“三公”经费公开。扩大土地和矿业权出让、项目招投标和行政审批中的信息公开范围,充分发挥监督作用,减少和杜绝腐败发生。
在解决人民切身利益的突出问题上体现特色
要以开展土地资源利用管理突出问题专项整治为契机,全面排查、清理历史遗留问题和在土地开发利用管理过程中损害群众利益的突出问题,逐宗逐条予以解决。规范征地程序,约束征地行为,拓宽被征地农民安置渠道,强化征地监管,坚决维护被征地农民合法权益。
要加大民生环保工程建设,深入推进“矿山复绿”行动,加强矿山地质环境治理恢复,加大对重点流域、大气、重金属、危险废物和化学品污染防治工作力度,加强PM2.5监测、信息发布与综合治理,维护群众环境权益。切实做好汛期地质灾害防治,确保人民生命财产安全。抓好惠民项目建设,整合推进土地整治项目和农村环境综合整治项目建设,确保保障性安居工程用地供应,完善农村集体土地确权登记发证后续工作。改进预算项目管理,科学安排与利用资金,减少“三公”经费支出,切实把有限的资金用于改善民生和促进生态文明建设。
要积极、稳妥地推进并规范集体建设用地流转,盘活集体土地资产,推动城乡统一的土地市场建设。深入推进土地权利制度试点改革,开展细化土地权能、构建集体土地产权交易市场、探索新农村合作社和股份制模式等试点改革,构建产权明晰、权能充分、流转顺畅、利益平衡、保护严格的农村土地权利制度。加快矿业权制度改革,建立砂石土资源采矿权设置和采矿权总量指标管理机制,优化矿业权布局。研究开展资源开发和生态环境补偿机制、排污权交易试点机制和环境资源损害赔偿制度。在改革过程中,要注重向基层学习、向人民群众学习,尊重基层首创精神,肯定基层一线创新成果,从基层汲取改革的智慧和经验。
在信息公开方面,要全面推进涉及民生、社会关注度高的环境监测信息公开,促进信息公开工作的规范化。着力推进征地信息公开,在依法依规做好征地报批前告知、确认、听证,征地批准后征地公告、征地补偿登记和征地补偿安置方案公告的基础上,重点推行征地信息查询制度。
在项目环境影响评价上,要扩大公众参与,特别是对影响范围广、环境风险大、群众关注度高的建设项目,要采取多种有效形式开展公众意见调查、发布环境影响评价信息,减少后期项目开工建设阻力。扩展土地和矿业权出让、重大预算项目、项目招投标和行政审批中的信息公开范围,充分发挥内部纪检监督、社会监督、群众监督和舆论监督作用,减少和杜绝腐败发生。
打造一支真正和群众坐在同一条板凳上的干部队伍
要完成党的十八大确定的各项任务和目标,把老百姓的事办好,关键在党,关键在人。关键在党就是要有一个坚强的领导核心,关键在人就是要有一支强大的高素质干部队伍、一支愿意和群众坐在同一条板凳上的干部队伍。习近平总书记用20个字从5个层面提出了具体要求:信念坚定、为民服务、勤政务实、敢于担当、清正廉洁。
信念坚定是好干部的精神力量。党的十八大把坚定理想信念、坚守共产党人精神追求作为我们各级党组织和共产党人的首要任务,要求党的干部必须坚定共产主义理想信念,坚持信仰马克思主义,矢志不移地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奋斗终生。每位党员干部都必须保持清醒自觉,学懂马克思主义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恪守共产党人的精神追求和政治本色。
为民服务是好干部的使命所在。领导干部的权力、责任和义务,都意味着为人民服务。在改革发展的关键期,要解决经济社会发展中的矛盾和问题,必须有一支将人民利益置于首位的干部队伍。只有坚持和群众坐在一条板凳上,真正在思想上尊重群众,政治上代表群众,感情上贴近群众,行动上深入群众,才能赢得群众信任,才能称得上是人民的好干部。
勤政务实是好干部的一贯作风。好的干部既要有求真务实的态度,又要有真抓实干的行动。我们要大力解决当前干部队伍中存在的形式主义、官僚主义、享乐主义和奢靡之风,按照求真务实、真抓实干的要求,努力推进干部队伍作风建设。
敢于担当是好干部的可贵品质。敢于担当是要突破阻力、突破压力,甚至是要敢于牺牲自己的政治生命。特别是在为老百姓办实事、为人民群众谋利益的时候,可能会遇到一些既得利益集团的阻挠。共产党人必须迎难而上、敢于担当。既要有敢于担当的勇气,也要有敢于担当的智慧,掌握敢于担当的办法;既要敢讲真话、敢于同不正之风做斗争,也要能够摸清实情、拿出攻坚克难的办法。
清正廉洁是好干部的为政底线。领导干部必须懂得一个真理,一切权力都是人民赋予的,来自人民的权力只能用来为人民服务。要坚持清正做人、廉洁从政、秉公用权,反对公权私用、以权谋私、权钱交易。中央八项规定、省委省政府“二十条规定”等都是领导干部的为政底线,应时刻牢记在心,保持警钟长鸣。
这20个字、5个标准就是海南省国土环境资源系统今后培养和选拔干部的准绳。只有按照这样的标准和要求,培养和选拔的干部才能经得起考验。好干部不是自然而然产生的,成长为一个好干部既要靠自身努力,也要靠组织培养。从个人的努力来讲,要注意3个方面:道德修养、扎实工作和严于律己。要在改革发展的主战场、维护社会稳定的第一线、服务群众的最前沿锻炼自己,关键时候站出来,危急关头才能豁出去。从组织的层面来讲,良好的用人导向是培养干部形成良好作风的重要因素,是加大改革力度的方向。尤其是要坚持以制度选人用人,一方面要注意拓宽选才范围,给每个想献身于党的事业的人一个奋斗的机会;另一方面,要对默默无闻的干部看得到、看得准、用得实,不能把那些在工作中夸夸其谈,做领导工作很细心、做群众工作很粗心的人放到领导岗位上。同时,要加大培养年轻领导干部的力度,一定要让他们在工作中有锻炼成长的经历,一步一个台阶,给他们锻炼的机会,让他们茁壮成长起来,形成好的干部作风、好的干部素质、好的干部队伍,让国土环境资源事业走上更高台阶。
作者系海南省国土环境资源厅党组书记、厅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