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华网浙江频道3月2日电(林佳佳) “环保要从娃娃抓起!”浙江省环保厅为了兑现这一承诺,今后将大力推进“生态文明”进入中小学课堂。到2015年,中小学环境教育普及率将达到100%,省级绿色学校1500所以上。
浙江省环保厅厅长徐震2日表示,要发挥各类学校的生态文明教育主课堂的作用,加强对中小学生的生态文明教育,把生态文明有关知识和课程纳入国民教育体系。此外,为了提高孩子们的生态文明课程的质量,浙江还将加强生态环境教育师资培训,切实提高中小学教师的生态知识水平。
据杭州市环保局宣教中心综合科余中平介绍,浙江省已经启用的《人?自然?社会》和具有杭州地方特色的《我与杭州》的《我与杭州》两本教材,用相当大的篇幅介绍了生态环保知识。除此以外,杭州市301所绿色学校中,有一半以上的学校都自编了生态环保类的教材。
比如,杭州学军中学上课用的是自编的《环境教育》;德胜小学将环境教育内容编成了朗朗上的新“三字经”,并编写《道德“三字经”》作为教材;富阳市结合当地造纸行业特色编写了《富阳造纸》作为环境教育教材,讲述造纸的发展史、造纸污染的产生和治理等。
“虽然课程名称五花八门,但有自编生态环保教材的学校基本都能保证一周一次或者两周一次的上课或者活动频率”,余中平说。
除了单独的生态环保课程,浙江不少学校还在语文、历史等课程中进行生态环保理念的渗透。余中平还饶有兴致地说起“校园环境综合管理”――让学生调查统计学校每月的用水量、用电量、粉笔数量、双面纸使用情况等,并让学生们和老师一起策划解决或改进方案。学校希望通过这样的方式倡导环境友好的生活学习方式,并引导学生养成节水节能的好习惯。
浙江的生态省建设和“811”生态文明推进行动,离不开生活中点滴渗透的生态环保理念,离不开环境教育体系的支持。徐震指出,浙江省希望建立起这么一个环保教育体系――从政府、企业、家庭、学校、社会各个层面出发,把生态环境教育渗透到家庭教育、基础教育、高等教育、职业教育以及各级党政领导干部教育培训等各个环节,努力构建家庭、学校社会三位一体的生态环境教育体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