更注重森林质量和生态效益

  “森林蓄积量”,在“十二五”规划纲要草案中,这一新增加的约束性指标引起人们广泛注意。参加全国两会的代表委员认为,在“十一五”规划纲要约束性指标“森林覆盖率”的基础上,新增“森林蓄积量”,对我国应对全球气候变化、保障木材安全有深远意义。

  “从此前单一的‘覆盖率’指标更加注重数量,到现在增加‘蓄积量’,实际上是更加注重森林的质量和生态效益。”全国人大代表、吉林省发展和改革委员会副主任杨亚杰说。

  森林蓄积量,是反映一个国家或地区森林资源总规模和水平、森林碳储量的基本指标,也是反映森林资源的丰富程度、衡量森林生态状况优劣的重要依据。

  “新增这一指标,是我国应对气候变化、拓展发展空间的战略选择。”全国政协委员、国家林业局副局长印红说,应对气候变化最根本的是要减少大气中二氧化碳等温室气体含量。而森林具有固碳功能,通过森林固碳可以实现间接减排。这种间接减排措施投资少、代价低、综合效益大。

  如何全面提升森林质量?更好地发挥森林效益?对此,中国林科院研究员、首席科学家盛炜彤表示,要把加强森林经营放在重要位置,从追求数量到追求质量上去。

  一些代表委员和专家还建议,要加大森林经营投入,注重培养森林经营方面的人才。同时,要继续实行森林的保护政策,尤其是天然林保护政策,以及加强林区的基础设施建设。

  此外,还要加强森林生物资源开发,对森林资源的利用要加强。“开发出来了就可以把林场的经济发展起来,富裕起来,才能把森林经营好。”盛炜彤说。

文章来源:       发布日期:2011-03-07
 

CopyRight(C)2008 city-water.cn All Rights Reserved 豫ICP备15001236号-2

地址:中国河南省郑州市金水路109号 邮编:450003

主办:河南省城市水资源环境工程技术研究中心

承办:黄河勘测规划设计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