乌镇 妩媚深沉恍如梦境


 

 

 

 

  太阳有些暖意,微风吹拂,空气很新鲜。真是一个好天气,庆幸选择这样的日子出游。背上行囊,会合在车站,兴高采烈着,心情和天气一样的好。车窗外江南的风景,透着清新的感觉,在晨日的照耀下,处处显露着生气。轻声的交谈,矜持的笑意,混合着原野飘来的香气,让人迷离而迷醉。

  到达乌镇时,时候还早。坐辆人力车,从车站到景区,不到5分钟。早晨的乌镇,尚未有喧嚣的市声,三三两两的人们或买菜或上学或锻炼,多是当地居民,游客还很少。在近一座拱桥的景区入口处,买了门票。乌镇整个景区沿东河分布,古朴典雅的民居夹东河两岸而建,而一些极具江南特色的台馆隐藏这古朴的民居里。

  走在民居间的小巷,听着高跟鞋叩击青石板的滴答滴答的声音,那声音延绵成民国时的一首诗,在听者的心里吟哦,回响在这晨曦中的小巷。不知这青石叠成的小巷,可曾在这叩击声中苏醒?不知此刻寂静的小巷,曾有过怎样的风情?清晨的乌镇,仿佛一个梦境,梦境中有小桥流水、枕河人家,有161个举人、64个进士,有撑着油纸伞的人…

  行进中,河边见到写生的老者,走近一看,黑瓦白墙的轮廓中一座民居呼之欲出,写意而真实。老者聚精会神,旁观者也聚精会神――清澈的眼睛凝视着那变化的画面,嘴唇微微抿着,认真而好奇。在河面宽阔处,停着一只较大的船,上面有锣鼓及大刀类武器;看船上的介绍,是用来表演当地武术的,可随水而停留,已忘记它的特定名称了。走过逢源双桥,看过百床馆、居家民俗馆、蓝印花布作坊、茅盾故居等景点,景区的人渐渐多起来,更因为有了拿着话筒的导游,小巷热闹起来了。

  中午时,找家食店,临河而坐。当地很有些特色菜,有荷叶蒸粉肉、白水鱼、霉菜扣肉等,而印象最深的就是红烧羊肉了,真是大快朵颐。饭菜价格平实,味道确实不错。抢拍了张吃相照:快空了的菜盘,开心的笑容,油油的唇。那情景仿佛依然在眼前。最惬意的是,饭后要杯杭白菊花茶,有一句没一句的闲聊着。正午的太阳漏过屋檐,暖暖的打在身上;眼前的小河不时滑过一条小小的游船,载着一船的欢乐;轻轻抿口茶,花茶温润而散发香气;而人淡如菊。这时,思绪只聚在眼前:阳光,花茶,河里的船,对面的人…不想遥远的过去,也不想遥远的未来。乌镇人家的闲暇应也是如此度过吧,真是安宁的时光!从那以后,再也没有喝过那样好的杭白菊了。

  景区内有卖纪念品的摊位,最吸引人目光的应属当地产的蓝印花布制成的衣物、布袋;买了些粉蒸肉,可惜没买纪念物。

  出了景区检票口,在一处开阔地,看到一戏台。戏台上有两个演员在咿咿呀呀的唱着,唱腔清亮,一板一眼;应该是地方戏吧,可惜一句也听不懂,底下的观众寥寥。有人说“戏如人生”,不知道台上的他们在演绎着怎样的人生呢?想必这文化浸润下的千年古镇,一定有过许多动人的故事,通过这戏曲一代代的流传。又不知演唱者有怎样的人生?难道真是”人生如戏“?如果是,又该是怎样的一出戏呢?

  傍晚的乌镇,妩媚而深沉。一座座桥静卧河上,石板的,水泥的,古老又散发着现代气息;高拱的,平直的,多姿的倒影在水底婀娜。站在拱桥上眺望:夹岸杨柳、民居及东河里的倒影,在暮色的妙笔下,成了一副名副其实的山水;?G乃声中一只摇橹船由远而近,从山水中驶出,让人恍如梦境。

文章来源:       发布日期:2008-10-18
 

CopyRight(C)2008 city-water.cn All Rights Reserved 豫ICP备15001236号-2

地址:中国河南省郑州市金水路109号 邮编:450003

主办:河南省城市水资源环境工程技术研究中心

承办:黄河勘测规划设计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