雅安:比瑞士更美的梦幻仙境


 

 

 

 

  《中国国家地理》作过一期四川专辑,叫作“上帝为什么造四川?”这个问题听起来非常矫情,甚至有点拙劣,象小时候没话可说的作文题。不过,真的在四川境内走一趟,尤其是这次我们自富饶的成都平原到旷远的川西高原,在景色的变换中,深切地体会到,上帝为什么造四川,还真是个问题。也许,就是为了给我们普通人一个机会,在一个省份内看尽人间胜景,你所能想到的繁华,你所能想到的壮丽,你所能想到的人间富贵以及你所不能想到的造化神奇,四川都能让你看见,让你惊叹,让你想,原来人间有此奇迹!

  出发之前,一个故乡在雅安的阿姨对我们说,雅安可好了,她先生曾在出差瑞士后评价说,瑞士还不如雅安好。瑞士,曾经是让我觉得和平美丽如梦幻的国家,曾经让我想过,移民那里不错,因为“故乡无此好湖山”。直到我站在丹巴县牦牛乡清晨的河水边,看霭霭地云雾悠闲地飘过不远处寂静地山峦,牦牛河纯净地雪山融水在我脚下泠泠作响,欢快地奔向东方,我真切地骄傲地想,我错了,谁说故乡无此好湖山,只不过,我孤陋寡闻,尚未看见它们罢了。

  出了成都双流机场,我们没有停留,直奔雅安。雅安在成都的西南方向,成雅高速修好后,从成都新南门车站出发不过一个小时的路程就到了。这里曾经是原来西康省的省会,不过我是到了这里才知道的,对我们这代人来说,西康省这个名字跟它所属的民国这个年代一样陌生。

  雅安号称有三雅,“雅鱼、雅雨和雅女”,现在想想,我们都没赶上。雅鱼,是产在雅安青衣江和周公河中的一种鱼,根据《中国国家地理》的讲解,学名“齐口裂腹鱼”,据说因青衣江水势大水流急,这种鱼肉质细嫩鲜美,砂锅雅鱼,本地名菜,入口难忘。大概因为太名了,而且这种雅鱼至今不能人工饲养,所以价格水涨船高,且出现很多假冒伪劣,现在要卖到120元一斤了。我们对鱼没有那么高的追求,而且就算你给我两条鲫鱼,说实话我也是看不出来的,因此没有去赶这个时髦。

  雅女,我原来认为就是雅安的女孩子,说她们漂亮,所以雅女算雅安三雅之一。可是,一个雅安的女孩子很明确地告诉我,当时我正对她白皙的皮肤和修长的美腿在心里表示真诚地赞美,她只能算雅安的女孩子,不是真正的雅女,我就又糊涂了,不知道到底什么是雅女呢?

  至于雅雨,据说雅安一年有二百多天都在下雨,难得我们在雅安的几天,雅安都艳阳高照。其实有天晚上是下了雨的,我躺在床上,听雨声淅淅沥沥地敲在瓦片上,一边觉得很小资,一边担心不知道瓦会不会漏雨呢,然后就睡着了。所以,也不能算真正的见到过。雅安本地传说,女娲补天是在雅安补的,这里是她炼石的地方,但是她太累了,在雅安上方有一条缝隙没有补上,雅安的天至今还是漏的,因此,雅安多雨。

  这里关于女娲的传说很多,传说女娲累死在这里,身体化为雅安周围的山峦。雅安东边的碧峰峡,一半以上的景点都和女娲有关,那是个深长的大峡谷。层峦叠嶂,千峰竞秀,峡谷中的植被非常好,不同的蕨类植物和高高低低的灌木乔木,绽放着浓淡深浅不同的绿色,那绿色是润的,叶片仿佛被涂过一层油似的,骄傲而悠闲地舒展着。山间经常有喷涌而出的山泉形成的瀑布。有一片瀑布在一片绝壁上,壁立陡峭的岩石上,没有飞流直下,只是连绵不绝地水滴,滴滴答答迅速地跌落,他们给起的名字叫滴泪瀑布,说这是娲皇看到大洪水中的人类时流下的悲伤的泪水。是,这片瀑布很象泪珠,泣涕零如雨,就是这么个景象吧。这片山壁因为这不知道经历了多久的水滴的滋润,岩石完全是黛色的,有的地方已经被冲刷地很光滑了,树影间透出的阳光,就在这光滑地石上顽皮地跳跃着。朱自清说:光与影的旋律,如同梵婀铃上奏着的名曲。

  碧峰峡挺有趣的,大门外丝毫想不到里面别有洞天,外面看完全是个大酒店的样子,在酒店前台买票,进去后要搭乘电梯下行进入峡谷,这电梯的数字显示自99到1,我一直不知道是不是说他高99米,还是只是为了好玩的。不过好在这电梯在峡谷最外侧,完全不会影响到整个峡谷的景色。这里的人竟然还给这电梯起了个很不错的名字,叫青云梯。“脚着谢公屐,身登青云梯”,虽然我们是下行的,绝不会“半壁见海日,空中闻天鸡”,但是“熊咆龙吟殷岩泉,栗深林兮惊层颠。云青青兮欲雨,水澹澹兮生烟。”倒确实是眼前最真实的景色。想不到,诗人眼里天姥山的景色,在我这里都在碧峰峡实现了。

  不过最让我惊异的是碧峰峡中一处名为老鹰岩的山壁上,有羌人悬棺,虽然只有三口棺材,不如著名的四川?k人悬棺那么让人叹为观止。但是初次看到这神秘的悬棺现象,仍然觉得很激动。绝壁的中间,品字形三口棺木,在周围的大山的包裹中,他们已经安静地度过三千年的岁月了。介绍说这是羌人的棺木,但是雅安这地方怎么来的羌人,有多少人,为什么只有这里有这么孤零零的三口棺材?和悬棺在一起的,大概总是这样的一个一个谜团吧。

  此行要到碧峰峡,其实主要是为了去看看大熊猫。上次看到大熊猫,好像还是十几岁的时候陪我的小表弟去北京动物园玩儿的时候看见的,据今得有十几年了。自从上次JJ在成都大熊猫繁育基地发短信激动地说,她看见了大熊猫的大便,是竹子的颜色,不知道为什么就激发了我想再看大熊猫的想法。以前一直以为卧龙的大熊猫最多,临行作功课,才知道雅安号称中国大熊猫的故乡,目前雅安境内的大熊猫单体数量好像占到了大熊猫总数的一半。雅安境内的宝兴蜂桶寨大熊猫基地,当年在这里的邓池沟教堂传教的法国人大卫,在当地农民的帮助下捕获一头当地人称为“黑白熊”的东东,并试图把它运到国外,这个法国人就是要把大熊猫介绍给世界的第一人。不过他的运气不好,这只大熊猫在路上就死了,大卫只好把他的皮运了出去。但是当这张熊猫皮出现在外国人面前时,立即被断定是人造的假货。那黑白相间的皮毛和脸上对称下斜的椭圆形的眼睛,远远超过当时人们的认知能力和想像力。

  今天的碧峰峡繁育基地,还是个比较新的繁育基地,还没有自己繁育的小猫(这是工作人员的说法,他们欢快地说,你们九月份还来呀,就有小猫看了)。这里的大熊猫虽然也是圈养的,但是活动空间相对大的多了,每只猫除了有一间小小的笼舍外,都有一个大大的后院,这个后院里除了绿树碧草,还有小桥流水。当第一只大熊猫在我眼前不到5米的地方躺倒,对着手里的竹子咔嚓一口的时候,我开始不可抑制地笑,它们的样子真是太可爱了。因为下午天气热,大熊猫基本都在笼舍里睡觉,但是有人来,饲养员会把他们叫出来,一只叫西蒙的熊猫被唤出来后十分不耐,走两步就要生气地叫两声,我这是第一次听见熊猫叫,实话说,原来我都从来没想过,熊猫这东西也叫,而且这么大的一个东西,叫声跟羊差不多,略哑而已。繁育基地除了人工繁育的熊猫外,还有从野外抢救回来的熊猫。有一只熊猫叫戴立,左后腿被截肢了,工作人员说,从野外救回来时左后腿已经严重感染,它奄奄一息,不截肢就要死了。工作人员平静地叙述它的身世的时候,它就坐在自己的小屋里,用2只前爪捧着一块饲料饼,咔吧咔吧吃的很香,有时抬头很无辜地看看我们。现在的戴立,不知道还记不记得他曾经的家,他曾经生活的雪线以上的森林里,夹断他腿的猎人的套子。工作人员说,因为戴立只有三条腿了,所以必须节食,不能太胖,这时候,戴立正专心地趴在地上,把撒在地上的饲料饼的渣渣舔掉,看来这饼不错。它为什么叫戴立呢?戴立是瘸子吗?不是吧!

  《中国国家地理》把雅安比喻为一位世家女子,虽然繁华事散,但风姿韵致不减,反倒在一派新鲜气象中表现出了与众不同的气质来。何谓“世家女子”而又“繁华事散”,我想并不是指军阀割据时期的西康省省会,而是指其作为茶马古道起点的时候,那时候的雅安,肯定是非常繁华热闹的。雅安出茶叶,在我们一路西行的路上,嘉绒藏区和康巴藏区喝的茶都是雅安出的,一大包,用苇席裹好,每个藏民家里都有很多包,他们叫它“大茶”,每天的酥油茶也都是用它煮的,真是生活中不可或缺的东西。雅安境内的蒙山,是中国人开始人工种茶的发源地。在成雅高速上,一路都能看见巨大的广告牌,道是“扬子江心水,蒙山顶上茶。”蒙顶茶,位列中国十大名茶,在唐代就被列为贡茶。

  我以前一直以为“茶马古道”只是指从云南出发经丽江一线到达西藏的路线,现在才知道那不过是茶马古道的滇藏线,还有一半的川藏线,就是我们此次旅行的前半部分,自雅安出发,经泸定康定巴塘至西藏的昌都,在昌都滇藏线和川藏线会合,而后再继续在西藏延伸发散。雅安北边的上里古镇,曾经就是这茶马古道川藏线上的一个重要的驿站。这是一个美好的四川风格的小镇,一条弯弯曲曲的小河,自镇中流过,流过人家,流过田园,河上有精美的石桥,沿岸是外墙已经泛黄的毛竹吊脚楼,当然它们现在基本都是旅馆和饭馆了,我想象中湘西的凤凰,就是眼前的景象。

  可能我们来的时间很好,基本没有游客,偶尔有,也都是走短途自雅安或成都过来的。因口音近似,在我听来就完全是一样的。小镇在清晨和黄昏,完全是属于它的居民的,我可以静静地坐在一隅,看孩子如何在岸边奔跑,把自制的鱼竿鱼线丢进水里,虽然几乎没有任何收获,但是却因过程本身而兴奋异常。还有年迈的大妈们,操我完全听不懂的方言,谈话场面让我时常以为在吵架。清晨,石板桥就是早市,热闹的吓人一跳,卖蔬菜的,卖新挖的笋的,卖水果的乃至卖鸡鸭鱼肉的。甚至还看见一个面馆老板买了一口猪,到傍晚再路过面馆时,那老板正在灶旁,炮制一大锅红烧肉,那是他的“主厨推荐”--大肉面的主材。傍晚,暮色四合中,母亲站在自家门口大喊:“XXX,回家吃饭咯!”晚上,夜幕降临后,很快商家就会歇业,这些灯光消失后,繁星点点,就是最实用的照明。孩子们会打了手电下河摸螃蟹,兴奋度不亚于白天在这里像模像样的钓鱼。

  我们住的小客栈叫垂青房,一座吊脚楼,楼上楼下的大厅设了茶座,沿街一圈客房,外面附一个小阳台。楼梯地板墙壁都是木的,走起来吱嘎作响,天井里摆了花和盆景,坐在阳台上,看河对岸平畴陌陌,三座突兀的小山,有点象广西的山,三五点缀的房屋,房屋的主人可能早晨就在石板桥上卖菜呢。整栋垂青房只有我们三个人,到了晚上,一片漆黑中只有我打开的二层大厅的两盏竹罩子的吊灯,黄色的光照在我的书上,于是心也静下来,多久没有安静地读2小时书了呢?和我相伴的,除了老公和妈妈,还有二楼檐前一只巨大的蜘蛛,我看它足有我的手差不多大了,是我迄今为止看见的最大的蜘蛛。周五的晚上,不知道是不是因为客人多了些(虽然我实在没看出来,垂青房还是只有我们三个,别家也还是黑漆漆的),在小朋友们都摸够了螃蟹回家去的时候,有一个老人出来打更了。细雨飘飞,垂青房二楼的灯光在街边阴暗的投影,一个干瘦枯瘠的老人家,一手灯笼一手锣,点点烛火摇曳,他的身影也被拉的很长,他的声音认真枯燥地回荡在静谧的夜里。这一幕,随便你怎么想象:如果在老人的身影后起一阵不知哪里来的风,那些黑洞洞的山上的房子里,也许就藏了聂小倩;如果在某个地方响起悠扬的琴韵,那些暗沉沉透出隐隐光影的竹楼后面,都可能是红袖添香相伴浅斟低唱。只要你愿意,这就是被时间阻隔住的桃源,黄发垂髫并怡然自乐,不知有汉,无论魏晋。

  对我来说,此行最珍贵的,无论上里,还是甲居,最重要的它们仍然是活生生的,是人们维持自己的日常生活的地方,用报纸上最爱用的话说,古老的遗迹,仍然焕发着青春。上里的古戏台,有美丽的砖雕装饰, 和古朴的斗拱飞檐,各个古镇都能看见这种古戏台,有的地方可能也用它象征性地演点地方戏给游客看。不过上里古戏台更加鲜活。六一这天,早早地,上里中心小学的孩子们,就在台下等老师给化妆了。小朋友们乖乖地排队,老师的化妆技术让我想起自己小时候,想不到20年前的化妆今天仍然散发着光彩:每个小朋友都是鲜红的小脸蛋加上鲜红的小嘴唇,额头中间一个红点。因为怕破坏化好的妆,小朋友不自觉地把小嘴撅起来一点点,严肃地有点害羞地等下一个老师在她们的小辫子上系一个蝴蝶结。古老的舞台,出将入相的上下场门旁边,布置了气球和花篮,等一下,小朋友们就在这里进行六一的演出,演给家长和老师们看,也演给自己,过节了,他们是快乐的小朋友。

  写到本篇快结束的时候,才想起来语文老师最爱说的,写作文要扣题。看来我是写跑题了。上里古镇作为古驿站,历史悠久,有很多美丽的石桥,镇上的二仙桥,犹是乾隆年间兴建的旧迹,尚有桥塔为证。这小镇的气氛又是宁静安详的,让我想起了皇甫松这句词。不过这里也曾经有 过热烈的时候,镇上的很多古迹碑刻被当年北上的红军就地取材,刻上了包括红军十大政纲在内的红军标语。一条条去读,那个热火朝天的年代变得真实的多。这也是贯穿此行的一种感觉。“十万万火急”,当年刻下这些字的人,可能早就牺牲在长征路上了,现在的人,在读到它们的时候,可能无论如何都体会不到当年人的心情了。上里就象这些碑刻一样,红军的标语叠加在乾隆年间的修桥善民的名字上,天真的小朋友在古戏台上舞蹈,它是古老,然而鲜活的,宁静古旧而热烈新鲜的,是美丽的。离开上里的时候,就要去成都了,多少,对回到大城市有点怅惘。

文章来源:       发布日期:2008-09-24
 

CopyRight(C)2008 city-water.cn All Rights Reserved 豫ICP备15001236号-2

地址:中国河南省郑州市金水路109号 邮编:450003

主办:河南省城市水资源环境工程技术研究中心

承办:黄河勘测规划设计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