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2007年12月黄河水利委员会发布了最新的《黄河水资源公报》。公报显示,2006年整个黄河流域废污水排放量达42.63亿吨,其中第二产业(采矿业,制造业,电力、燃气及水的生产和供应业,建筑业)占到将近四分之三,达31.38亿吨;Ⅴ类和劣Ⅴ类水质标准河长占黄河干、支流水质评价总河长的46.5%。我们都很清楚,Ⅴ类水已不能和人体接触,劣Ⅴ类水更是丧失了基本的生态功能。
2008年6月,记者选择了一条黄河并不起眼的支流――三川河――调查,愿以此为标本,窥见黄河流域的污染状况。
三川河,由北川、东川、南川汇流而成,干流长176公里,全部位于山西省吕梁市境内。三川河流域煤炭资源丰富,这一带集中了一批规模较大的厂矿企业。
围城吕梁
北川河与东川河在吕梁市区汇合,沿着河流在城市的各个方向都分布着焦化厂和水泥厂,尤其在紧贴市区的西南部,中吕焦化厂和东义煤气化公司成为吕梁市区重要的污染源;从吕梁市区的制高点凤山,透过灰蒙蒙的烟雾隐约能看到这两个焦化厂的烟囱。
“早晨的污染最厉害,为了躲避领导,都在夜里偷着排,黑色的,黄色的烟都有!”凤山上一位做小生意的大爷对记者说。吕梁市区位于河谷地带,没有风的时候,这些废气和烟雾就像锅盖一样紧紧扣在城市上空,有时几天都不会消退。官方发布的数据显示,2007年吕梁空气质量二级以上的天数超过了300天,而在2006年这个数字只有181天,吕梁的空气质量获得了突飞猛进的改善,但在记者采访的这段时间里,每天都能闻到呛人的煤烟味和硫磺味,晚上回来鼻孔和指甲缝都是黑的。
记者来到中吕焦化厂时天色已晚,但四五团烈火还在熊熊燃烧,夜空中十分醒目,这是生产焦炭释放出的煤气,煤气在燃烧证明工厂正在生产。附近的居民告诉记者,“这里的焦化厂都是昼夜生产三班倒,晚上更是加足了马力。”
中吕焦化厂年产120万吨焦炭,在当地也是位列前茅的大厂。早在2006年,就被国家环保总局下达过环保验收限期整改通知;2007年又因一期工程未完成环保计划,国家环保总局将整个吕梁市列入“区域限批”行列。
第二天记者再次来到中吕焦化厂,在工厂后面发现了排污管道,直接连通三川河。还没走近排污口就能闻到刺鼻的气味,由于长期被污水冲刷,附近的石头全是黑色,水面浮满一层焦油,这样的景象难以令人相信污水经过环保处理,更是在一次次因为环保问题被批评和处罚后依然接着生产。
离中吕焦化厂不远就是东义煤气化公司,该厂年产焦炭40万吨,同样被列入2007年国家环保总局重点污染源名单。记者赶到时,不仅熊熊烈火证明工厂正在加紧生产,大小烟囱里也冒着黑烟黄烟,排污口正在排污,刺鼻的味道四散开来。
这里的百姓呼吸这样的空气,在这里种菜,然后吃掉这些菜……在记者调查的十天时间里,只见到一个人带了口罩,绝大部分人已经默然接受。他们谈到污染也都咬牙切齿,但面对复杂而庞大的利益链条,都认为很难改变。煤对国家的重要性注定会牺牲掉一部分人的权益。
“隐藏”的大土河
同样在吕梁市区的西南方,在一条山沟里,“隐藏”着当地最大的煤焦企业――大土河焦化公司,从刘家湾村到大土河村,这片厂区绵延十公里,分布着焦化一厂、二厂、三厂,选煤厂、洗煤厂、热电厂、化工厂等,光焦炭的总产能就达到了240万吨。大刘公路(大土河――刘家湾)更像工厂内部的道路,跑的全是大大小小的煤车,往来的多半也是工厂的员工;整个村庄蒙上一层煤灰,公路上更不必说,终日弥漫着烟尘,有时甚至难以看清前方的道路。
大土河焦化公司的这几个厂的废污水都排到同一条河沟,然后注入三川河。值得注意的是,该公司同样进入2007年国家环保总局重点污染源名单,却能在屡屡刮起的环评风暴中毫发无损。记者发现,在吕梁市人民政府的官方网站里,大土河公司作为焦炭行业的代表之一位列企业风采栏目中。网站还介绍大土河公司的一个焦油加工项目是“离石(吕梁市辖区)落实‘双百双千’大会战和‘两区开发’的工业调产重点项目之一”。
这当中“两区开发”指的是山西制定的革命老区和贫困地区优先发展项目,而“双百双千”是吕梁市为落实“两区开发”政策确定在“十一五”期间共要实施的267个项目,总投资达2000多亿元。可见政策很多时候还是一把“趋利避害”的尚方宝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