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人称黄帝为中华民族的始祖,是不确切的。因为在黄帝之前中华大地还有更多的黄种人先祖。象盘古、女娲、炎帝、蚩尤等等。传说中的古人虽被神化,但客观上应是存在的。我们中每一个人都是由先祖繁衍而来的。黄种人应有一群先祖。全人类(黄、白、黑、棕四色人种)应有一群共同先祖。
黄帝与黄种人、黄河密不可分,是黄种人先祖之一,也是中华民族先祖之一。黄陵中那众多古老而粗大的松柏代表着黄种人众多的先祖。黄陵应当是黄种人祖坟之一。山西高平的炎帝陵也是黄种人祖坟之一。我们还应当寻找蚩尤的坟地,因为他也是黄种人的先祖之一。(蚩尤的生活地在山西省运城市盐湖边)
这群曾在一起撕打过的先祖们,他们的更远古的祖先坟地在哪里呢?应当是在黄河与汾河交汇处的山西省万荣县的中华祖祠――后土祠附近。因为现代黄种人的起源地在黄河(含其支流)与黄土高原形成的河谷,以黄河河谷为主。
中外人类历史学家大都认为现代黄、白、黑、棕四色人种先祖在四、五万年前后渐渐形成。四色人种是同一先祖繁衍而来的。为何形成四色人种?
一般认为白人是在高纬寒冷地带因日照时间短受紫外线辐射少而成为白种人。黑人则反之,是在低纬炎热地带因日照时间长受紫外线辐射强而成为黑种人。棕色人种成因相似于黑色人种。
那么,黄种人是怎么形成的?既然黄、白、黑、棕四色人种是同一先祖,且相互往来不断,在民族相互融合中不会形成四色人种,人类本来应当是一色的。为什么会形成四色人种呢?
笔者依照达尔文的《进化论》即人是环境的产物,人类在适应环境中不断进化,并结合《地理历史学》即可找到答案。
现代人类在10至20万年间共同的祖先生活在黄河河谷。由于这一地区人类的冶炼技术(制陶、铜器、铁器等)在全球领先,人类迅速进化发展,并向全球扩散。10万年前后,在气候较温暖的年代黄河人种遍布全球,此时的人类还可相互往来。全人类还是一色的。
在地球最后一个冰期,也就是地球上最冷的一个冰期,此时地球三分之二陆地被冰雪覆盖。冰雪割绝了亚、欧、非大陆。各地区人类无法相互往来,被迫在特定的环境中生存。从而逐渐形成四色人种。
黄河地区人类由于过度的砍伐森林使黄土高原的植被严重破坏、水土流失严重,清澈的河水变成黄浊的泥水,且人类必须每天生活在土窑洞,“三年吃一堵黄土墙”,黄土中的黄色素从内改变了黄河地区人类的基因,黄河地区的人类渐渐发黄,形成黄种人。
无论是远古黄帝生活的洛河边的土穴,还是现代延安的延河边的土窑洞都佐证了人类在远古或现代的艰难时期都离不开自然水源和窑洞,而更多的窑洞和更大的水源当然是黄河岸边。所以说后土祠作为中华祖祠不无道理。
黄土高原占中国国土面积的二十分之一。轩辕大帝陵墓为何在陕西黄陵县?而不在宁夏、甘肃或山西某一个黄土地呢?中华民俗至今仍固守着叶落归根的观念。说明黄帝的生地在黄陵县一带。
著名的历史学家郭沫若曾考证黄帝部落远古在陕北一带,后顺洛河进入黄河。从陕西合阳、大荔一带东渡黄河,进入山西,先与炎帝部落多次发生战争,又在河东大地与蚩尤决战。所以说炎、黄、蚩尤都是中华民族的祖先。黄陵之所以保存至今,说明其后代人丁兴旺,香火不断。加之黄陵地理位置比较闭塞,难以受到战乱毁坏。所以保存较好。
黄陵中古老的柏树的树龄是否上了万年?有待专家进一步鉴定。有的学者已认为黄陵的历史已超过万年。那么黄帝的更古先祖又生活在哪里呢?应当也在黄河两岸。因为黄河河谷是人类的起源地。这里特殊的地理环境能产生人类文明。优越的自然环境使人类不断的繁衍。黄帝的先祖应当是从黄河岸边走出来的。
古人类发展前期必须遵循一个规律,即顺水源(向上游或下游)狩猎、游牧、农耕,这是一条比较古老的自然规律。如果黄河河谷是人类的起源地,那么,黄帝的先祖就是顺黄河而上在黄河上游游牧,后又顺洛河而下,进入中原。比如“回族”曾生活在中亚一带,也是黄河河谷人种。在中亚一带生活若干年后,又向黄河一带回迁。被世人称为“回回人”。回族人没有自己的文字和语言,完全和汉人一样。也说明了现代人类围绕黄河生存发展这一事实,所以说黄河是黄种人的母亲河。
古人类发展还应该遵循一个规律,即依靠水源向无水源地区发展。这是一条迫使人类走向文明的路。因为离开自然水源向人工水源发展必须有一定的文明基础,即陶器、铜器、铁器的支持。中华文明正是以黄河为依托,向两边地区发展。
我们所说的“中华”在远古不应当是文化、国家的概念,而是山河地理概念。“中”不应是指“中原”、“中国”之意。而应是山西境内的“中条山”。“华”应是陕西的“华山”。险峻的华山为世人所知,但中条山的富有鲜为人知。
当地人称“中条山”为“金头铜身铁尾巴”。“金头”(金矿)在山西运城盐湖(蚩尤生活地),“铜身”(铜矿)山西垣曲县(中华曙猿发掘地),“铁尾巴”(铁矿)在山西高平(炎帝陵地)。
黄河从两山间穿过,黄河河谷中有人类最早用火遗址之一――山西芮城西侯度遗址。中华祖祠――后土祠及黄帝陵均在黄河河谷及附近。所以说这“一河两山”及周边地区是“中国”的雏形。现有的中华古文明均在这“一河两山”及周边。说明这一地区――黄河河谷是人类的起源地及人类文明的产生地。
中外历史学家一致认为中华的古代冶炼技术在全球遥遥领先。说明这一地区人类对矿物利用的技术早于其他地区。而陶、铜、铁的产生是人类可以走向更远的无水源的内陆地区。人类有条件开始向全球扩散。
我们许多人都认为自己是炎黄子孙。炎帝早于黄帝500年,炎陵所在地的高平县煤、铁丰富,特别是高平民间的铁艺的连续性、古老性,全国绝无仅有。而“炎”亦象征着“火”,说明了炎帝时代中国的冶炼技术已经很发达了。
有些学者认为“炎”、“黄”是朝代的象征 。究竟“炎黄”距我们现在有多少年?有待国家有关权威部门考证。
二00五年,南京生命科学院教授曾在凤凰卫视上讲课时,从人类基因上论证在7至8千年间东亚黄色人种由黄河中上游地区向周边扩散,先后形成西藏人、日本人、蒙古人、朝鲜人及东南亚人。其没有讲明扩散的原因。
笔者结合考古家王大有用碳14测定炎帝生活的年代为距今7500年,黄帝和蚩尤同代,生活的年代距今7000年。说明这次东亚人群扩散原因与炎、黄、蚩尤大战有关。战争导致人类扩散、迁移也是一条规律。
综上,黄帝部落应起源于黄河河谷,黄帝是中华民族先祖之一,是黄种人先祖之一。黄河河谷是现代黄种人的起源地,同时也是全人类的起源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