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议加强水文化建设的主要任务及措施

 

    中华民族灿烂悠久的文明史,从一定意义上说就是一部兴水利、除水害的历史。我国人民在对江河湖泊的不懈治理与开发保护的过程中,不仅为中华民族创造了巨大的物质财富,也为中华民族创造了宝贵的精神财富。水文化是中华文化和社会主义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水利行业是发展水文化的主力军。积极推进水文化建设,以波澜壮阔的水利实践为载体,弘扬水文化传统,创造无愧于时代的先进水文化,是推动社会主义文化大发展大繁荣的需要, 也是推进我国水利事业和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的需要。

              一、水文化建设的主要任务
 
    水文化建设,是社会主义文化建设和弘场中华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是水利行业文化建设和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的重要内容,是把水文化研究的成果付诸于行动的实践活动,是大发展大繁荣水文化的根本途径。积极推进水文化建设,以波澜壮阔的水利实践为载体,弘扬水文化传统,创造无愧于时代的先进水文化;提高全社会的水资源意识和水文化意识,为推进我国水利事业地可持续发展提供精神动力和智力支持,是推动社会主义文化大发展大繁荣的需要, 也是推进我国水利事业和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的需要。 加强水文化建设的主要任务有以下几个方面。
    (一)加强社会主义的核心价值体系建设,提高水利行业职工的思想道德素质。每个人对事物都有“好”、“ 坏”、“ 对”、“ 错” 的判断标准,这就是每个人的价值观。而把众多个体凝聚、规范、动员起来的价值追求、价值准则就构成价值体系。在价值体系中占主导地位的根本价值观念构成核心价值体系,对社会发展有着巨大的引领作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是社会主义意识形态的本质体现,是全国人民团结奋斗的精神旗帜和共同的思想基础,应该贯彻在水文化研究和水文化建设的全过程。水利行业,要有自己行业特色的文化、思想、精神支柱和哲学理论,这一切集中都体现在水利行业的核心价值体系之中。核心价值体系一般由指导思想、共同理想、精神支柱和基本的道德规范四个部分构成。水利行业的核心价值体系是:以可持续发展的治水思路指导水利事业发展,以“人水和谐”的共同理想凝聚力量,以大禹治水的民族精神和“献身、负责、求实” 的水利行业的时代精神鼓舞斗志,以“上善若水”、“智者乐水”  的基本道德规范引领风尚。
    可持续发展的治水思路是中国化马克思主义科学发展观在水利事业中的具体体现,是有效解决我国水资源问题、保障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的必然选择和成功之路,涵盖了水利发展和改革的各个方面,具有坚实的实践基础、鲜明的时代特征和丰富的科学内涵。主要内涵是:以人为本的民生水利,人水和谐的生态水利,突出节约保护水资源的可持续利用水利,统筹兼顾的协调发展水利,改革体制机制法制建设的创新水利,坚持现代化方向的现代水利。这一科学的治水思路,必将指导我国水利事业又好又快地向前发展。
    在可持继发展的治水思略中实现人水和谐的生态水利,是水利行业的共同理想。人水和谐,是中国“天人合一”和“和为贵” 的哲学思想在人水关系上的反映,是正确处理人与水关系上的思想基础。人水和谐,处理好人与水是一对矛盾的基本要求和共同追求。即在一切水事活动中,一方面要坚持以人为本,充分尊重人的尊严和权利,充分调动广大人民群众的积极性和创造力,把实现好、维护好、发展好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作为一切水事活动的出发点和落脚点。使水不要危害人,而是造福于人,满足人类的合理需求;另一方面人要善待水,尊重自然、尊重科学,要满足维护河湖健康的基本需求。尊重水伦理和水规律,把水视人类最宝贵的财富,最忠实的朋友。把河流、湖泊及一切水资源生存的处所视为有生命、有活力的载体,要用心地去珍惜它、保护它,使人与水友善相处,大力推进生态文明建设。人水和谐,是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构建和谐社会的重要保证。只有实现人水和谐,社会才能安宁、和谐, 人民才能幸福、安康。因此,人水和谐, 是中华儿女祖祖辈辈梦寐以求的愿望,是水利职工团结奋斗的共同理想。
   大禹治水的民族精神和“献身、负责、求实” 的水利行业精神是水利人的精神支柱。大禹的治水精神内容十分丰富,概括起来说就是:为民除害,无私奉献的精神;尊重规律,科学治水的精神;艰苦奋斗,敢于胜利的精神;促进社会发展,开创社会文明的精神。总之,大禹的治水精神影响了整个中华民族的心理和文化,铸就了我们伟大民族精神的基石,影响了中华民族精神的形成和发展。“献身、负责、求实” 的水利行业精神,继承和弘扬了大禹治水精神,成为新的历史条件下继续推进水利事不断发展的精神动力,正鼓舞着当代水利人在抗洪、抗震中战胜各种艰难险阻,振兴现代水利的大业中奋勇前进。
    “上善若水”和“智者乐水” 是古代哲人以水的品格为人们提出的一种道德规范。老子在《道德经?八章》中说:“上善若水。水善利万物而不争,处众人之所恶,故几于道。居善地,心善渊,与善仁,言善信,正善治,事善能,动善时。夫唯不争,故无尤。”就是说,上乘境界的善,如同水一样,滋润万物而不相争,停留在众人所不喜欢的低下之处,所以最接近于道的观念。上善者像水那样,居住要选择别人不愿去伪地方,存心要渊深,交友要仁爱,说话要真诚守信,为政要条理分明,做事要无所不能,行为要把握时机。这样的人才不会有过失。这里,水成了有高尚道德人的标准。“智者乐水”是孔子的名言。在《韩诗外传?卷三》、《荀子?宥坐》、《说苑?杂言》、《孔子家语》等书中都有孔子回答学生子贡关于为什么“君子见大水必观焉”的类似记载,孔子说“水者君子比德焉” 即水是君子用来比喻道德的。汉朝刘向在《说苑?杂言》中有孔子这样一段话:“夫智者何以乐水也?”,“泉源溃溃,不释昼夜,其似力者。动而下之,其似有礼者。赴千仞之壑而不疑,其似勇者。障防而清,其似知命者。不清以入,鲜洁而出,其似善化者。众人取乎品类,以正万物,得之则生,失之则死,其似有德者。淑淑渊渊,深不可侧,其似圣者。通润天地之间,国家以成。是知之所以乐水也。”即聪明的人喜欢水是因为水奔流澎湃,日夜不停,象是毅力坚强的人。水按一定规律流淌,不遗漏每个小地方,象主持公平的人。水向低处流,象知礼节的人。流向千仞深壑而不犹豫,象是勇敢的人。遇到障碍能清正对待,象知天命的人。不清洁的进去而干净的出来,象是善于感化人的人。水是品类万物的标准,万物得者生,失者亡,象是有仁德的人。水深不可测,象是通达事理的圣人。水滋润天地万物,国家因此形成。所以聪明的人喜欢水。这样孔子把水比作人的仁爱、礼义、智慧、勇敢、坚定、灵敏、有为、包容、趋下、公正、有度、意志等,几乎人的所有美德都可以从水中得到相应的启迪和表现。可见“智者乐水” 是一句道德规范的名言,教导我们应成为有崇高民族精神和高尚道德情操的人。在新的历史条件下,我们继承和弘扬“上善若水” 和“智者乐水” 的品德, 成力践行社会主义荣辱观深厚的思想渊源。
    水利行业的核心价值体系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在水利行业的体现,是维系水利事业存在和发展, 适应现代社会要求的重要保障。是水文化中核心理念,是水利行业全体职工团结奋斗共同的精神旗帜和思想基础。加强水利行业核心价值体系建设,就能产生巨大的凝聚力和向心力,全面提高全行业的思想道德素质,引领我国水利事业的发展。水利行业的核心价值体系在这次四川汶川大震中得到了光辉的彰显,表现在水利赈灾的各个方面,以处理唐家山堰塞湖最为典型。
    (二)加强和谐水文化建设,丰富职工的精神文化生活。和谐文化建设是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重要内容,水文化的本质特征就是“和谐”。要以培育和谐精神、树立和谐理念为根本,营造水利行业良好思想舆论氛围。要本着寓教于乐,自娱自乐,小型多样的原则,开展形式多样的群众性文化体育活动。以水或水利为主题,开展文艺演出、歌咏比赛、演讲比赛、赛诗会、摄影、美术、书法、集邮、冰雕等文学艺术创作和演示活动;以水和水域为平台,开展游泳、垂钓、龙舟赛、泼水节、皮划艇赛、帆板赛、溜冰、滑冰、滑雪、冲浪等多种水上健身怡神活动。通过这些文化活动,丰富水利职工的精神文化生活,满足水利职工精神文化需求。使人们在说水、讲水、演水、唱水、表现水的浓厚水文化氛围中塑造美好心灵,陶冶和升华思想和情操。
    加强和谐水文化建设,要紧贴职工的新需求,开展心理健康教育。注重人文关怀和心理疏导,引导职工正确对待自己、他人和社会;正确对待困难、挫折和荣誉,塑造自尊自信、理性平和、积极向上的社会心态;培养乐观、豁达、宽容的精神品格,以人的心理和谐促进社会的和谐发展。从而以饱满的热情、良好的精神状态投身到的各项水利工作中去,为构建和谐社会贡献力量。
    (三)提高水利工作的文化品位,满足人民精神文化需求 。提高水利工作的文化品位,就是要把文化的无素渗透到水资源的开发、利用、节约、管理、保护、配置等一切水利工作中;渗透到水利建设的水文,勘测、规划、设计、施工、管理、工程名称、工程造型、工程效益等各个方面。建设每一项水利工程和每一处水环境,既考虑到兴利除害功能,同时,要重视文化内涵和人文色彩。要使每项水工程成为具有民族优秀文化传统与时代精神相结合的工艺品;成为旅游观光的理想景点、休闲娱乐的良好场所、陶冶情操的高雅去处。要营造文化内涵丰富、高雅优美的水环境,满足人们亲水、爱水、戏水、休闲、娱乐等文化的需求。
    (四)发展水文化事业和水文化产业, 增强水文化实力 。水文化事业是指水利行业和与水有关的科学技术、各类教育、文学艺术、新闻出版、体育卫生等事业,这些都要大力发展。要把发展水利行业的教育和科技作为繁荣水行业文化事业的重点,认真落实“科教兴水”的战略措施。教育是文化的基石,科技是文化的结晶。要适应全球化的知识经济时代和数字化信息革命的要求,广泛应用数字化,网络化、数据库、计算机,电子通信等高新科技,全面提高水行业的科学文化素质,推进水利事业的迅速发展。
    水利文学艺术是中国水文化中最光彩夺目、最有感召力的重要内容。要在广泛开展群众性文学艺术创作的基础上,组织有抱负、有作为的文学艺术家到宏伟的水利事业中体验生活,创作出极有感召力、震撼力的传世名著,充分展示中国水利人的精神风貌,激励人们为发展我国水利事业而奋进。
       发展水文化产业是市场经济条件下,繁荣水文化,满足人民群众精神文化需求的重要途径。每一项水工程,不仅是可贵的物质产品,同时也是高雅的文化产品,其中融有不同时期的水文化内涵,融有人们的聪明智慧。优美的水环境和丰富的水利人文景观,都为大力发展水文化产业提供了丰富的资源,要努力开发。要把我国水文化产业纳入社会主义文化产业链之中,制订水文化产业发展的规划和战略,完善水文化产业政策。立足水文化资源优势,致力于开发一批高起点、新特色、多层次、多方位和高质量的水文化产品。要在进一步开发黄河历史文化走廊旅游、世界上历史最长的无坝引水工程都江堰、当今世界水利工程壮举三峡水利枢纽等重点水利旅游项目的同时,各地都要充分挖掘当地的水文化资源,大力发展水文化产业。
    (五)保护和整理优秀的水文化遗产,服务当代水利建设 。我国5000多年的悠久历史,创造和形成了极为光辉灿烂的水文化遗产,大量的水利历史典籍、文物古迹和各种古代水利工程,都是中华民族优秀文化遗产的重要组成部分,要努力发掘,精心维护,成为进行爱国主义教育的好教材。要继续做好中国水利史的研究和水利史志的编纂工作,深入挖掘、全面概括和科学梳理传统水文化,为建设和繁荣社会主义文化作出新贡献。要加大保护水文化遗产的力度, 要积极配合水科院水利史研究所制定物质的和非物质的水文化遗产评价标准和申报评选程序,分批、分类确定水文化保护名录。认真总结并传播水文化遗产保护的经验,推进水文化遗产的保护,服务当代水利建设。
    (六)开展水文化研究,服务水文化建设。水文化研究,就是从文化的视野给水予更多的关注,把与水文化有关材料、知识加于搜集、整理,并使用科学的方法,包括科学的思想方法和科学实验等,达到对水文化本质和规律的认识。水文化研究是从学术上和理论上探讨水文化的内涵以及对加强水文化建设的内容、途径、原则、目标等进探讨;把古今中外人民群众在水事活动中创造的水文化加以整理、升华, 逐步形成水文化理论,即实现实践向认识的飞跃。水文化研究来自于实践,又指导实践,在一定的意义上讲,是水文化建设的先导,又是水文化建设的重要内容。水文化研究,要坚持社会主义先进文化的前进方向,善于把人民群众在水利实践中创新的水文化及时加以整理、升华, 逐步形成新的水文化理论;要在对物态水文化、行为水文化、精神水文化、地域水文化和时代水文化初步架构的基础上,从水文化的内涵、研究内容、研究领域、研究方式和研究成果的转化等方面推进水文化创新,创造无愧于时代的先进水文化, 促进水文化建设不断发展。
         
二、加强水文化建设的主要措施
 
    (一) 进一步加强对文化工作的领导,切实傲好组织、服务工作。水文化建设已列入水利部党组的重要议事日程,水利部精神文明建设指导委员会是全国水利行业文化建设的主管部门,并由办公室负责统筹协调工作。水利行业各部门、各单位要围绕中心,服务大局,统筹安排,调整思路,充实内容,整合力量,精心组织,加强水文化建设,把水文化建设作为评价各单位业绩和领导干部工作实绩的重要内容。要进一步加强水文化研究会的自身建设。要在水利部精神文明建设办公室的指导下,在中国水利文协的领导下,充分发挥水文化研究会的组织、协调和服务功能;充分发挥研究会每一位理事的作用。每两年召开一次水文化研究会理事会和水文化组织的联谊会,研究和布署工作,表彰先进,推动水文化建设的不断发展。
    (二)要广泛动员全行业职工积极参与水文化建设。要充分发挥水利行业各级工会、共青团、妇联、政研会、文协、体协等团体在联系群众、组织群众、推动水文化建设的重要作用,广泛动员全行业职工积极参与水文化建设。广大的人民群众和水利职工积极参与水文化建设之时,就是水文化大发展大繁荣之日。
    (三)加强队伍建设,努力培养水文化人才。加强水文化队伍建设要从教育入手。“十年树材,百年树人”, 抓住了教育,就抓住了水文化队伍建设的根本。水文化研究会拟与中国水利教育学会密切合作,开展水利行业以及全社会的水文化教育。有关的中等和高等水利院校要积极创造条件开设水文化的专业课或选修课,培养水文化人才;同时在全国建立3--5处水文化培训基地,为各地培训水文化的骨干力量。为加强队伍建设,水文化研究会正在组织实施“6688” 工程,即:鼓励和支持有关单位建立水文化组织,在全国建立60个不同类型、不同层次的水文化研究组织,成为中国水利文协水文化研究会的团体会员评选出60个水文化建设的先进集体,引领全国水文化建设;聘请80名水文化特邀专家,组成水文化专家委员会;发展800名中国水利文协水文化研究会会员,壮大水文化研究队伍。通过实施“6688” 工程,逐步形成水文化建设的组织网、智囊团、人才库。要努力为各类水文化人才的脱颖而出创造条件。要把培育德艺双馨的水文化人才和创作高品位的水文化作品作为水文化队伍建设的根本任务。大力表彰在水文化建设中卓有成效的先进单位和在文学艺术、人文社科、新闻出版、广播影视等领域作出突出贡献的水文化工作者。
    (四)加强水文化研究机构建设。要与水科院水利史研究室紧密合作,深入开展对水文化研究。同时希望水科院和有关的高等院校设立水文化研究机构。在重视水文化基础理论研究的同时,要更加重视应用科学理论的研究。要以水文化科学研究机构为龙头,带动群众性的水文化的研究活动。中国水利文协水文化研究会要发挥自身优势,积极参与水利部精神文明建设办公室、中国水利文协、中国水利学会、中国水利政研会、水科院等单位共同主办的的全国性或国际性的水文化论坛。要根据社会发展和水利事业发展的需要,选择一些重要专题和课题进行深入研究。要积极争取并承担水利部和国家有关研究水文化的课题,形成将理论主动服务水利实践的常规渠道。要加强与国内外有关方面的沟通和交流,密切合作,整合水文化研究的资源和力量,让自然科学与社会科学紧密联手,深入开展水文化的研究,积极探索,努力创新,构建水文化的科学体系。通过上述努力推进水文化的创新。
    (五)加大对水文化宣传和咨询力度。要充分发挥《中国水利报》、《中国水文化》和《中国水文化网》等各种传媒的导向作用,大力宣传水文化;要充分发挥图书馆、阅览室、博物馆、文化广场、体育设施等阵地作用,扩大水文化的影响;要充分发挥水文化研究会和研究机构的咨询作用,引导水文化研究和水文化建设的健康发展。水文化研究会与中国水利作协合作,准备编辑出版《中华水文化丛书》,向水利行业和社会各界广泛征稿。通过上述努力,使水资源可持续利用和水文化的意识,进城市、进农村、进课堂、进企业、进社区、逐步深入到每个人的心灵。
    (六)积极创造条件,加大对水文化建设的资金投入。争取设立水文化发展专项资金和基金,重点支持水文化创新和精品生产、扶持具有示范性和指导性的水文化产业项目和优秀水文化著作的出版。
    当今,文化、经济、政治的相互交融在提高综合国力中的地位和作用越来越重要。文化的力量,深深地溶入在民族的生命力、创造力和凝聚力之中。水文化作为反映水事活动的社会意识,必然对社会的政治、经济、文化产生重大影响。因此,大力加强水文化建设, 是形势需要、时代的需要、人民的需要。我们要把水文化作为人、水、社会、经济、文化之间的结合点和支撑点,以水为出发点,研究社会、发展经济、繁荣文化、提高人们对水的战略地位的认识;同时,以文化为立足点,探索水理论,认识水贡献,发扬水精神,树立水形象,提高全社会的水意识,在人们的心目中树立起一面鲜艳的“水文化”旗帜,激励人们为发展社会主义文化、加强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发展水利事业,促进经济社会的可持续发展而努力奋斗。
 
文章来源:       发布日期:2008-09-03
 

CopyRight(C)2008 city-water.cn All Rights Reserved 豫ICP备15001236号-2

地址:中国河南省郑州市金水路109号 邮编:450003

主办:河南省城市水资源环境工程技术研究中心

承办:黄河勘测规划设计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