董永传说:沁河岸边美丽的爱情故事

    在国务院2007年6月公布的第一批共518个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中,武陟县的“董永和七仙女传说”榜上有名。与武陟县同样分享“董永和七仙女的传说原发地、原创地”荣誉的,还有山西省万荣县、江苏省东台市和湖北省孝感市。

    董永与七仙女的传说,是我国广泛流传的四大爱情故事之一。自古以来,它和梁山伯与祝英台的传说、柳毅和洞庭龙女的传说、白蛇与许仙的传说,都是深受人民喜爱、哀婉动人的凄美爱情神话传说。

    从武陟县城西行约20公里,就来到了沁河之滨的小董村。这里,就是董永和七仙女美丽传说的原发地、原创地,也是董永及其先祖――被誉为“古之良史”的晋国太史令董狐的故里。

    董狐是我国历史上著名的“不溢美,不枉法”,不畏权贵秉笔直书的史官。据《史记 晋世家第九》记载:“乙丑,(赵)盾昆弟、将军赵穿袭杀(晋)灵公于桃园而迎赵盾……盾复位。晋太史董狐书曰‘赵盾弑其君’,以视于朝。盾曰:‘弑者赵穿,我无罪。’太史(董狐)曰:‘子为正卿,而亡不出境,反(返)不诛国乱,非子其谁?’孔子闻之曰:‘董狐,古之良史也!书法不隐。’”武陟县小董村人自称“良史董家”、董狐后裔。

    与神话传说中的七仙女不同,董永则是真实历史人物,他就是《二十四孝》中的第八位――“卖身葬父,感天动地”的大孝子董永。据考证,董永是董狐家族传人之一,武陟县小董村人,生于西汉永始二年(公元前14年)二月初三。他幼年丧母,事父至孝,毅然卖身葬父,到傅村傅员外家当推磨长工。一时间,董永的孝道传为美谈。

    据传说,董永聪明俊秀,又淳朴善良,尤其是他的孝道,引起了天宫的七仙女的爱慕。七仙女遂不顾森严的天规,瞒着玉皇大帝和王母娘娘,下凡来到人间,并请老槐树为媒,邀土地神证婚,和董永结为夫妇。七仙女要为董永赎身,傅员外百般刁难,让她三日内织出一百匹黄绫,给的却全是乱丝。聪明能干的七仙女在众姐妹的帮助下,一夜之间织出了一百批花团锦簇的黄绫,几经周折终于换来了董永的自由。从此,他们度过了一段男耕女织的幸福田园生活。不料,刚刚过了百日,玉帝就发现了七女私自下凡,勃然大怒,遂派天兵天将强行捉回天庭。第二年,董永如约抱回了自己的儿子“琢儿”。

    在武陟,董永和七仙女的传说已经成为系列,比《搜神记》、《太平广记》和杂剧《黄绫记》所述要完整丰富得多,如董永幼年的传说、董永和七仙女相亲相爱的传说、董永路的传说、落仙台的传说、董永卖身葬父传说、七仙女巧织黄绫的传说、董永识药采药为百姓治病的传说、董永整理民间药方被封为“药王”的传说。

    清道光九年编撰的《武陟县志》记载:“董永墓,相传孝子董永即武陟县人,故有其墓。”“老槐荫,在县治西北,相传孝子董永与仙女于此。”

    小董村至今仍有“汉孝子董公董永之墓”墓碑和“良史堂”董氏家庙遗址,大樊村有槐荫寺,下樊村有落仙台,傅村有傅员外家后花园的石狮、石马,有董永在傅家当‘推磨长工’时使用的石碾、石磨,小董村至傅村、西大院村之间有董永路……近两千年来,小董村有两个绵延不绝的庙会,一个是董永的生日――二月初三。一个是董永受封之日――十一月初十。据说,每逢这两天庙会时节,远近的群众都赶来隆重祭拜大孝子董永,从而形成了盛大的庙会,经久不衰。

文章来源:       发布日期:2008-08-27
 

CopyRight(C)2008 city-water.cn All Rights Reserved 豫ICP备15001236号-2

地址:中国河南省郑州市金水路109号 邮编:450003

主办:河南省城市水资源环境工程技术研究中心

承办:黄河勘测规划设计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