随着上海迈向“卓越的全球城市”,生态环境被放在了更加突出的位置。良好的生态不仅有利于形成丰富而独特的城市面貌,亦大大提升了人居生活水平,形成自然、社会、经济复合共生的城市生态系统。
近年,包含上海南站在内的徐汇中城区域通过建设有“上海最大CBD中央绿地公园”之称的徐汇中城绿谷,借助区位和交通优势打造的产业办公地标“徐汇万科中心”项目,实现产业导入,大大提升了区域整体的风貌和能级。
打造中城绿谷,让城市更美好
今年年初,根据《上海市城市总体规划(2016-2040)》和《徐汇区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三个五年规划》的要求,徐汇区制定并发布了《徐汇区产业发展和科技创新“十三五”规划》,提出构建徐汇区产业发展和科技创新的“7(3+2+2)+X”的空间布局新模式,其中就包括优化发展作为两大绿色生态区之一的“徐汇中城”。
“徐汇中城绿谷”是位于“徐汇中城”标志性的大型公共绿地,绿地面积约7万平方米,是“上海最大CBD中央公园”,因其瘦长状并穿越周边高层建筑群而得名,下方为轨交1号线的营运路线,绿谷的走向与轨交线路保持一致。通过串联两侧建筑群,形成错落有致的城市风貌,使得区域空间张弛有度。
“徐汇中城绿谷”内部空间
近日,在这片绿地内,一条长约1000米、栽满北美枫香树的枫叶大道已经初现端倪,根据景观设计的初衷,枫香树林将与周边的常绿植物形成形态、色彩上的层次感,相互衬托掩映。绿地内还出现坡地、湿地等多重生态景观,植物主题亦是与辰山植物园合作的成果。而时下最受市民欢迎的塑胶跑道、散步道等设施也将成为标配。
除此以外,园区内还会设有儿童公园、滑板公园、互动式喷泉园等景观;后期还将建成户外剧场、水幕影院、文化艺术中心等设施。整个绿谷将辐射包括徐汇康健、田林、漕河泾等街道的众多大型居住区,逾20万常住人口。
绿谷的建设过程中,首要难题即是确保地铁运营线路的万无一失。地铁隧道上方的覆土层最薄处仅3米,同时隧道的荷载不允许有任何变动,施工之前务必进行严格测算。受限于此,绿谷的施工以80平方米为单位进行挖掘、加固、回填。尤其是在修建人造坡地与湿地时,施工人员大量使用了轻质混凝土,取代了原有土壤,维持了地铁隧道荷载的稳定。此外,由于地铁运行期间不能施工,施工人员必须“昼伏夜出”,每晚只能工作四、五个小时,整个工期因此延长。
“徐汇中城绿谷”人造湿地
绿谷建设和管理方上海万科相关负责人表示,自2012年成功获取上海南站东北侧面积约10万平方米地块后,除了开发建设徐汇万科中心,万科还秉承“企业公民”身份,主动请缨承担绿谷的代建代管,参考国际著名的纽约中央公园、芝加哥千禧公园等,以“嵌入式”“融合式”与万科当时计划打造的商务建筑共生,在强调公共绿化开放性的同时,重塑城市功能空间,提升区域能级,着力打造新的“城市目的地”。
以徐汇中城绿谷、徐汇万科中心为核心的生态、产业集群,事实上也是徐汇区基于“政企联动”模式发展策略的综合体现。为加强徐汇中城区域的产业导入能力,均衡区域资源分布,提升对企业的吸引力,徐汇区特别将行政服务中心搬到与徐汇万科中心一街之隔的位置,提供面向企业和社会公众办理行政审批和公共服务事项的综合性政务服务。
上海科技创业中心、华东理工大学、上海师范大学等多所高等院校和科研院所也为域内的创新产业导入、创新人才培养、创新资源对接提供了土壤。
另一边,践行“城市配套服务商”战略的万科,发挥了专业优势,通过产品和服务聚集了总部经济、科技创新、文化创业类的公司。作为载体的徐汇万科中心是一座具有70万平方米体量,涵盖商务办公、商业购物、文化休闲、艺术中心、公共空间等多功能业态的商办综合体。西岸集团、李锦记集团、全筑股份等三家企业先后入主徐汇万科中心一期的三栋办公楼,将总部或区域总部落户此地。徐汇万科中心还与入驻企业共享“星商汇”、“浪花”等万科自有平台,助力企业更好发展。
“星商汇”服务平台,旨在凭借万科的品牌实力与全球资源,满足企业在“初创、成长、发展、稳定、扩张”阶段中全方位的、不同层次的需求,打造中小企业全生命周期健康成长的服务平台。“浪花”平台引入文化创意资源,为创造性工作提供诸多借鉴和衍生的可能。
徐汇万科中心还通过活力创客空间聚集了一批优秀创业者,旨在成为初创企业的“空间服务商,时间合伙人”。该空间目前入驻企业超过30家,在这个空间里看到的不是传统的、整齐划一的办公桌,而是看似“毫无规律”、相互错落的独立工位,和轻松、灵动的室内装饰,企业与企业、人和人之间不设隔离,方便随时展开“头脑风暴”。据介绍,目前这里每个工位的租赁价格约为1300元/月,对于初创企业而言无疑有着不错的吸引力。
契合徐汇既有的优势产业组合,以基础办公空间、公共空间和万科既有资源,为企业发展解决主营业务以外的后顾之忧,让发展更容易。
联动发展形成的区域共鸣
其实早在去年,徐汇区发布的《徐汇区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三个五年规划》中就提出,构建“一轴一带七片区”的城市发展格局,徐汇中城作为“七片区”之一,被定位为“融合发展实践区”,是重点发展区域之一,就其所在位置即可知其缘由。
徐汇中城四面连接徐汇各核心板块,东西连横徐汇滨江和漕河泾,南北合纵联动华泾的城市功能拓展,承接徐家汇的外溢商务服务。过去,这里是以上海南站为标志的城市西南交通门户;未来,这里将以打造复合功能为目标,加快推进交通路网建设,依托徐汇万科中心等项目,实现中城地区由交通枢纽向商务、商业、文化等复合功能转变。促进交通、居住、产业与生态环境等多种功能融合发展等。
作为徐汇中城的载体项目,徐汇万科中心也正逐步将“融合发展实践区”的相关理念变为现实,积极承接徐家汇、徐汇滨江、漕河泾等区域产业溢出和企业入驻,与各区域形成优化互补的良性互动关系。
徐汇万科中心相关负责人表示,纵观整个徐汇区,徐汇万科中心所在区位类似于国外Midtown的功能,如:日本的六本木和纽约的曼哈顿中城。早在项目规划时,在与知名城市规划院、咨询公司充分沟通后,大家一致认为无论从区域位置、产业发展,还是未来空间的考量,徐汇中城和徐汇万科中心都有其特殊的意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