做好“减法”,着力治理污染源头。郑州紧盯燃煤锅炉、黄标车、扬尘、工业企业等污染源,强力推进大气污染防治。今年市区内将拆除92个燃煤锅炉,在市区三环内实施第二阶段黄标车限行,公务黄标车全部淘汰,年底前营运黄标车淘汰20%。各区、管委会选定一个100亩左右的空地集中堆放建筑垃圾,进行防尘处理。今年郑州将实质性启动“引热入郑”、“直排为零”、电厂外迁等工作。
善用“加法”,提升生态环境质量。瞄准国家森林城市目标,郑州明确提出到2018年森林面积达到332万亩,森林覆盖率达到34%。2015年前森林公园要建成32个。
提升市民生活品质,做好园林绿化“加法”。创建国家生态园林城,新增绿地500万平方米,郑州大力推进生态廊道、三环快速路、188条次干道绿化建设,年底前建成长江公园、七里河公园等12个城市公园,4月底完成市域京广铁路等6条铁路沿线绿化全长218公里,绿化面积2883万平方米。
水是生态之基。郑州以建设全国水生态文明试点城市为契机,大力推进生态水系水源工程、河道治理工程、湖泊开挖工程、生态水系截污工程。年底前邙山干渠复线工程通水,可增加城市供水2.5亿立方米,启动建设石佛沉砂池向郑州西区生态供水工程,推进赵口引黄工程,建设郑州环城生态水系循环工程。(记者 徐建勋 何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