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月11日讯 从苏州市区上北环高架,转入太湖大道一路向西,道路两侧绿意茵茵,山脉起伏。前后不到半个小时车程,便来到苏州的“绿肺”――行政区划隶属于苏州高新区的苏州西部生态城。作为苏州生态城市建设和创新的重要平台,规划面积约42平方公里、总投资250亿元的苏州西部生态城,2009年正式启动,经过近4年的悉心打磨,毋庸置疑,今天它已成为苏州“一核四城”的战略区域,成为苏州城市发展的重要一极,成为对接苏州主城区的重要载体。
“生态文明建设没有捷径可走,不会一蹴而就,建设生态之城需要坚持不懈努力。”苏州高新区党工委委员、西部生态城管委会党工委书记、镇湖街道党工委书记宋长宝说,西部生态城把生态文明建设放到更加突出位置,发挥自然山水优势,深挖文化底蕴内涵,加强规划统筹协调,使生态文明建设成为新城发展的城市名片。
作为苏州“一核四城”的战略区域,在《苏州西部生态城总体概念规划》中,苏州西部生态城位于苏州高新区230省道以西,其先导区的重要组成部分规划总面积42平方公里,其中15平方公里区域为建设区。
“这是苏州最后的一块净土,必须建设得更加美丽。”苏州西部生态城管委会主任曹俊直言不讳,“生态城紧邻太湖,最大的财富是生态,最大的优势是生态,最大的后劲还是生态。对这里的开发一定要留下我们这一代人的‘生态足迹’,但是开发足迹一定要经得起历史的检验。”
家用电器不用电,全靠太阳能屋顶发电;安装“神奇”的照明灯,可以捕捉阳光进行照明;餐厨垃圾处理后,直接作为小区的绿化肥料。目前,一座“低碳小镇”正在苏州西部生态城崛起。在这里,游客咨询服务中心应用遮阳百叶、屋顶太阳能光伏板、水循环等技术,达到绿色三星建筑标准;生活污水一体化广泛运用于农村,可达一级排放标准。
“低碳小镇”的建设,是西部生态城探索现代生态文明理念的缩影。曹俊表示,推进生态文明建设不是“跟着感觉走”,西部生态城追求的是生态都有具体指标。污水处理率达到100%,城市危险废物与生活垃圾无害化处理率达到100%,绿化覆盖率超45%,区域环境空气PM2.5年均浓度不超过15微克/立方米,区域河道水质达到Ⅲ类水要求。
与其他新城开发相比,西部生态城的发展要难得多,传统发展方式在这里肯定行不通。西部生态城依托“真山真水、青山绿水”生态优势,把山的厚重、水的灵气融入到人的创造之中,通过旅游服务业,串起新城生态保护、经济建设、富民安居的发展主线。
虽然资源禀赋很好,但如何摆脱传统旅游业发展桎梏,彰显出西部生态城的景致之“韵”、文化之“魂”?曹俊介绍,西部生态城在发展路径上突出“整合”二字,规划了湿地生态群落、环保科普基地、观光休闲农业以及苏绣艺术景群,并结合旅游业,将这些丰富又分散的宝贵资源串珠成链。
苏州太湖湿地公园就是西部生态城整合资源大手笔打造的旅游产品。在这里,游人可以惬意地乘船体验野游的乐趣。园中,还为游客提供了多种“野”味十足的展示与体验项目。在“桑梓人家”屋内,设置了养蚕、纺纱织布和刺绣等场景及道具供游客体验;在仿制原生态建筑的“桃源人家”,游客可以品尝到乡间土灶烧出来的田园风味,喝到农家自制的米酒与黄酒……自2010年2月开园至今,苏州太湖国家湿地公园以太湖吴文化为精髓,设置了农耕文化体验区、太湖渔猎体验区、江南湿地展示区等板块,迅速成为苏州城市西部最具魅力和活力的生态休闲旅游新地标。
区域内25公里的太湖岸线湖光旖旎,景色撩人;14个水闸改造建设的“创意文化景观带”别出心裁,匠心独具;快速公交、水上交通、绿色骑行以及正在建设中的有轨电车,绿色、低碳交通正成为人们最主要的出行方式;刺绣博物馆、奇石欣赏馆、树叶艺术雕刻馆、苏式生活形象馆更像一颗颗耀眼明珠散落其间。置身其中,一幅美妙绝伦的生态文明景观画卷徐徐打开,让人流连忘返、乐不思归,成为高新区生态文明建设的最新生动现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