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态环境是一座城市重要的发展资源。建设一个生态文明、绿色宜居的北京,是履行好首都职能的重要保障,是实现首都科学发展的必然要求,也是保障和改善民生的基础领域。当前,首都发展已经步入新的阶段。新形势、新任务和人民群众的新期待,要求我们必须从首都实际出发,着眼于满足城市发展和市民生活需求,加快构建大规模、大尺度的城市森林,构建布局合理、功能完备、效益显著的城市森林生态系统。这是提高首都生态文明建设水平的重要内容,也是体现世界城市现代化水平和宜居化程度的重要标志。
经过几十年艰辛努力,北京的绿化面积和森林覆盖率不断提升,所取得的成绩有目共睹。同时我们也要看到,本市森林资源主要分布在山区,平原地区森林覆盖率相对偏低,总体上布局不够合理,还不能满足城市发展对生态环境的迫切需求。为此,以今年平原造林20万亩为开端,我们将打响一场绿色北京建设的大战役,通过坚持不懈的努力,把北京打造成生态美好的绿色家园。这不是一个简单的种树问题,而是一项关系到首都转变发展方式、推动科学发展的战略举措,关系到首都的生态承载能力、绿色增长能力和可持续发展能力,是我们全面实施“人文北京、科技北京、绿色北京”战略的题中应有之义。
今年平原造林绿化20万亩,不但是改善环境的生态工程,也是造福百姓的民生工程。要完成好这项工作,各有关部门和区县责无旁贷,必须抓紧时间,坚决落实。要进一步深刻认识这项工作的重要性和紧迫性,统一规划,合理布局,细化责任,注重实效,努力形成长效机制。要切实从群众利益出发,讲明白植树造林对于提高人民生活质量的重要意义,让群众真正从绿色北京建设中享受成果、得到实惠。要广泛开展好绿化美化建设进单位、进学校、进社区、进乡村、进家庭活动,完善引导激励机制,形成全社会共同参与的强大合力和良好氛围。
打好绿色北京建设大战役,政府是主导,但归根到底,这项工作的基础在群众,动力在群众,主力军也是首都广大群众。长期以来,首都社会各界对植树造林和生态文明建设热情很高,不仅积极建言献策,还以大量的实际行动参与其中,体现出高度的城市主人翁精神。在新的形势下,我们更要倍加珍惜、充分发挥广大群众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全民动员、人人动手,见缝种树、见缝植绿,掀起一个绿化北京、美化家园的建设高潮,形成人人为绿色北京做贡献的生动局面。
绿化北京,人人有责;绿色北京,人人共享。从我做起,从现在做起,我们每一位市民都参与进来,实实在在地尽一份心、出一份力,种一棵树、养一片绿,就一定能够聚木成林,积小胜为大胜,使北京这座城市愈发郁郁葱葱,愈发文明宜居。春天的号角已经吹响,让我们迅速行动起来,用自己的双手种下绿色,种下希望,去努力收获首都更加美好的明天!(本报评论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