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什么我的眼里常含泪水,因为我对这土地爱得深沉”。我对广州的爱源于这座城市里人与绿色共舞,人与自然共舞的精彩。
依稀记得小时候第一次来广州的情景,踏出火车站的大门,妈妈为我念着远处的一行文字“统一祖国 振兴中华”,当时年幼的我并不太理解这些文字,但从妈妈读这些文字的语气中,让我对广州这座城市产生了一种独特的情感。直至今天,我仍然深爱着这个城市。那年当我拿到高考志愿表格,便毫不犹豫地在每一个空格上填写着心目中理想大学的名称,这些大学无一例外都是广州的大学。我渴望在广州圆我的大学梦,更渴望和这座城市一起成长。经过努力,我终于考上了广州的一所大学,并在这里度过了四年的大学生涯。
四年里,我利用业余时间游遍了广州城的各大公园。游览中,感受着广州公园生态建设的成果:白云山风景区五彩斑斓的云台花园和秀丽多姿的云溪公园;越秀公园五彩缤纷的正门广场园林景观和苍翠清静的竹林;流花湖公园富有亚热带风情的榕岛和有广州“小鸟天堂”美誉的鹭岛……广州处处洋溢着一种生机勃勃的美,展现着人与绿色共舞,人与自然共舞的和谐景象。
2009年,我毕业了。那年,我有幸踏进了享誉世界,拥有“广州历史名片”之称的广州中山纪念堂。我在这里任讲解员,从事着传播历史、建筑和生态文化的工作。2011年,在辛亥百年和广州中山纪念堂80华诞之际,我充分感受着历史、建筑和生态三种文化和谐发展,完美结合所绽放出的独特魅力。这里见证了广州山河田海的沧桑巨变,彰显着广州城厚重的历史文化底蕴;这里屹立着宏伟的具有中国传统建筑风格的宫殿式建筑,承载着民主革命先行者孙中山先生思想精华;这里分布着呈中轴对称的渗透着中国传统园林精髓的园林景观,展现着纪念性公园独有的庄严、宏伟、整齐的生态之美。在这里,那棵年年盛开英雄花的300多岁的木棉树,绵绵不断地渗透出辛亥之光、英雄城市之魂和改革开放、科学发展的时代精神。虽然年代久远,今天不仅依然雄伟如故,而且更加光彩照人,为中山纪念堂生态之美平添了追古思今的情怀。
在感受着中山纪念堂历史、建筑和生态三种文化完美结合的独特魅力时,我也常常走出中山纪念堂,享受广州城生态建设的卓越成果。“青山绿地”、“蓝天碧水”、“拆违复绿”、“拆危建绿”等工程都让广州城成为“天更蓝、水更清、山更绿、家更美”的生态家园,成为幸福广州最生动的体现。在万物复苏的三月,我在越秀山拾级而上,在那半山小亭子里遇到几位老先生和一位小姑娘在吹拉弹唱,此时幸福和谐的景象再次以另一种形式呈现在我面前。那里有鼓琴,有弹瑟,有筝鸣,有鼓音,还有那少女纤纤细指中的横笛;那里有草长莺飞,绿意盎然的景色,还有亭阁楼台沁人心脾的诗意。夕阳西下之时,依稀的金光透过叶间,笛管映着少女晕红的脸颊,仿佛含笑之间、眉目有情。
深秋的一天,我来到麓湖公园,在环湖绿道漫步。绿道两旁,各种颜色的小花一路相随。我向远处眺望,湖的对面是一片充满异国风情的树林,真是美极了。暖暖的夕阳里夹着冬天的气息,我漫步着,放松着心情,感受着这美好的生活。此时,我忽然明白,即使是居住在繁忙的都市中,我们也要像对面这片郁郁葱葱的树林一样,时刻保持着“常青”的心态,此时,我明白了汪洋书记所说的“幸福”两字的含义。
工作和生活在广州的我,感受着城市繁华与生态静谧相互相融,人文历史与自然文化交相辉映,衷心地希望广州城继续演绎人与绿色共舞、人与自然共舞的精彩,奏响人与绿色共舞、人与自然共舞的华丽乐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