记者魏劲松、通讯员唐明益报道:有一种罕见的“米”叫葛仙米,有一种珍贵的“菜”叫莼菜,它们都生长在极为洁净的地方,遇一点污染就不再生长。如今,以葛仙米和莼菜为代表的绿色“山货”已经成为湖北省恩施土家族苗族自治州出口创汇和农民增收的拳头产品。
葛仙米和莼菜的开发,给拥有生态环境及自然资源优势的恩施州一个有益启示:作为一个欠发达地区,完全可以在不破坏生态环境的条件下取得经济的快速发展。
沪渝高速通车,宜万铁路运营,恩来、恩黔高速公路和渝利铁路建设正酣;湖北省委、省政府在湘鄂渝黔交界的武陵山区率先启动湖北武陵山少数民族经济社会发展试验区建设,恩施全州8县市和宜昌两县开始先行先试……在各种有利因素的促进下,恩施发展不断提速。今年上半年,恩施州地区生产总值同比增长14.8%,历史上首次超过全省平均水平。固定资产投资增长47%,一般预算收入增长34%,外贸出口增长91%,旅游接待人数和旅游综合收入分别增长70%和109%,主要经济指标大幅攀升。
恩施州委书记肖旭明说,生态、绿色是恩施州最大的资源优势,恩施要按照湖北省委、省政府“生态立州、产业兴区、开放活区、富民稳区”的要求,通过发展特色产业,把资源优势变为发展优势、竞争优势、经济优势,实现绿色繁荣。
农业向大山求富、向绿色生态求富,特色十足。7月6日,国家级紫油厚朴栽培标准化示范区项目启动仪式在恩施市新塘乡举行,这是恩施州第12个国家级农业标准化示范区项目。目前,全州已初步形成了烟、茶、畜、果、药、菜六大农业支柱产业。恩施已成为全国重要的绿色食品生产加工基地。
一批集种植、运输、加工、经营为一体的龙头企业应时而生。今年上半年,全州新增31家州级农业产业化重点龙头企业,这一梯队的企业总数净增至168家。“恩施玉露”茶、“思乐”牌冷鲜肉、“大山鼎”高山蔬菜,源源不断地涌向山外的大市场。
从无到有,从弱到强,恩施州绿色、清洁能源工业发展步伐加快。该州有序地开发水电、风电和天然气,建成500千伏的电力外送通道,配套完善州内220千伏电网体系,新增电力装机容量300万千瓦以上。恩施已成为华中地区重要的绿色能源基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