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二届中国西部国际博览会“生态城市与绿色建筑高峰论坛”召开
城市不能只“绷面子”,地下也要给力!不能只是表面漂亮,下水道和排污系统也要下大力气。如何才能解决这一对看似不可调和的矛盾?作为第十二届中国西部国际博览会的重点活动之一,“生态城市与绿色建筑高峰论坛”10月17日在成都召开。此次高峰论坛的召开,将“生态城市与绿色建筑”这一热门话题带到了中国西部。
专家云集谋划低碳发展新方向
“生态城市与绿色建筑高峰论坛”由中国建筑[3.22 -0.92% 股吧 研报]设计研究院和四川博览事务局共同主办。此次高峰论坛的召开,不仅标志着西博会引入“城市与建筑”话题的探讨与相关展示,还成为了今年“西博会”的创新亮点。同时也将“生态城市与绿色建筑”这一热门话题带到了中国西部。
“‘十二五’西部大开发开局之年,西部的发展引人注目。可以说世界发展看中国,中国发展看西部。”论坛组委会相关负责人介绍,此次高峰论坛是首次在西博会期间举行,“经历了汶川地震之后的四川,在灾后重建中探讨有效低碳理念和低碳发展的新路子,在实践中既突出了四川风貌,又大力推广抗震强、低成本的建筑结构,减少碳排放。在规划设计方面做到疏密有致,强调低污染、低排放进行了有益的探索。”希望此次论坛能为四川乃至西部未来的可持续科学发展,寻找适合西部地区条件的能源建设之路带来新的启示。
据了解,此次高峰论坛的召开不仅标志着西博会引入“城市与建筑”话题的探讨与相关展示,成为2011年“西博会”的创新亮点,同时也将“生态城市与绿色建筑”这一热门话题带到了中国西部。除了主论坛上的主题报告外,还开设了“区域能源发展、可再生能源在建筑中应用的最新发展”两个分论坛,共计专家交流报告43项。
成都“造绿”要发挥自然资源优势[2181.30 -0.92%]
中国工程院院士、清华大学教授江亿介绍了各地建筑能耗状况,尤其是对比了世界各地建筑与中国建筑能耗状况,他指出:中国应该考虑实际状况,建立适合中国各地不同情况的参照模式,找到正确的能耗计量和评价,而技术措施取决于不同模式,不同的适用模式适用不同节能指标和技术。
“成都是典型的南方气候,有良好的自然基础,世界生态田园城市目标的提出符合当地的实际。”住建部科技委常务副主任、中国建筑装饰协会会长、中国建筑节能协会副会长李秉仁在主题报告中说,城市是由自然生态系统和人文生态系统这两个子系统构成的复合生态系统,如果这个复合生态系统是绿色的、低碳的、和谐的、可持续的,就可称这个生态系统是生态城市。而中国节能建筑协会副会长王有为告诉记者,成都气候适宜发展田园城市,但是日照并不充足。因此,就建设绿色田园城市而言,成都应该了解本地实情,因地制宜,用更多的专业数据来进行分析。“不能在绿色生态城市中丢了城市本身的特色。”他表示,成都与西方在很多方面都不同,成都可以在具体分析自身情况下有选择地利用国外的先进技术和经验。例如,成都日照时间短太阳能不足,但雨水丰富,在道路建设时就应该借鉴西方铺设透水地面,以利于排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