深圳大力增加城市绿量建设公园之城

深圳坚持构筑“林在城中、城在景中”的幸福人居。 深圳特区报记者 李伟文 摄
深圳坚持构筑“林在城中、城在景中”的幸福人居。 深圳特区报记者 李伟文 摄
  刚刚过去的国庆长假,400万深圳市民走进21个公园,对对联、赏插花、看电影,乐享第六届公园文化节盛宴。

  这个全国首创的活动,成功举行要有两个必要条件:足够数量的公园和高水平的园林。以生态优先、文化立市的深圳,无疑具有得天独厚的优势。据统计,目前,深圳公园总数已达800多个,成为全国公园数量最多的城市。这些公园如一幅精美的城市“插图”,为深圳生态园林建设提供了强大的支撑和发展空间。

  生态园林城市建设是一个渐进、有序和完善过程。多年来,深圳明确生态园林城市建设的战略目标与发展方向,实行高标准建设,努力提升城市园林绿化的生态效益和文化内涵,构筑“林在城中、城在景中”的幸福人居。

  全方位多层次营造公园之城

  今年8月大运会开幕前夕,140多个新建公园同时开园迎客,360多个旧公园经景观和文化提升后,同日也以崭新面貌接受市民“检阅”。

  这是我市近几年努力建设“公园之城”的一个生动例证。2002年是深圳第一个公园建设年,当年新筹建市政公园10个,郊野公园6个。2004年,是深圳第二个公园建设年。之后,深圳市以社区公园、新市政公园和郊野公园建设为重点,将非建设用地都力争建成城市公园,公园建设和管理工作再上新台阶,取得了可喜进展,目前已形成“郊野和森林公园?D?D综合城市公园(市政公园)?D?D社区公园”三级公园建设体系。

  深圳寸土寸金。为保护城市有限的生态用地,为市民提供休息活动场所,近年来深圳市通过种种努力,竭力推动将非建设用地规划建设成公园。一方面结合生态空间资源的保护和居民长假期、每周出行的游憩康乐活动需求,将背景山林、近郊山体建成森林、郊野公园。另一方面结合居民日常游憩康乐活动的出行需求建设“社区公园”,同时继续加大市政公园的建设力度。在分布上,确保市民居住地在2公里范围内有园林小游园或社区公园;5公里范围内有休闲游览的大型综合城市公园;10公里范围内有供市民回归自然和登山锻炼的郊野公园;30-50公里内,有供市民度假休闲的大型风景区。

  在森林、郊野公园的建设中,深圳以生态优先为理念,坚持统一规划,合理布局,要求将一切具有良好自然环境与景观的海洋、浅滩、海岸、水体、特殊的地形地貌以及丛林草地划为郊野公园建设,统筹规划,合理布局,确保我市城市生态协调有序发展。同时,做到保护优先,分步实施,协调发展,最大限度尽量保持现在郊野公园原始地貌、地表植被的同时,铺设建设一些简单的园道、公共厕所等必要的基本设施。

  2004年起,我市全面启动社区公园建设。近几年,相关单位尽量保留建成区内部的各种非建设用地,如荔枝林、街头零星空地,并按合理的服务半径改装成为社区公园;城市各类旧村、旧城区和工业区改造,也优先满足社区公园的建设要求。同时,各类城市公共空间宜充分绿化,建设社区公园。目前,全市已建成社区公园594个,占深圳公园总数中绝大部分,社区公园成为深圳创建生态园林城市的有力抓手。

  据统计,从2004年深圳开展创建国家“生态园林城市”到2006年深圳获得创建国家“生态园林城市”示范市,两年间深圳新建各类公园263个。从2006年底到目前,深圳公园新增380多个,总数达到800多个。

  园林绿化由数量向“质量”转变

  位于深圳五洲宾馆附近的新洲立交桥,两侧匝道绿地密密麻麻栽种满的植物达100多种,更为可观的是,这些植物群落底层是绿草和部分藤本植物,再上一点是杜鹃等矮小灌木,再高一点是黄槐等植物,最高的则是大王椰等高大乔木。

  新洲路这样的“森林岛”,在深圳还有20多个。园林专家评价说,这些森林岛的出现,折射出深圳市园林绿化工作近年的转变:从以前单纯的种树、种草的“绿化”,到绿树、花坛、草皮的“美化”,转变到现在更强调“尊重自然,天人合一”的生态型园林,是生态园林的有益实践,是“效益深圳”在园林规划上的具体体现。

  深圳土地面积是定量的,绿量不可能无限增加。近几年,深圳在绿地数量增加不易的情况下,将园林绿化的重点放在提高园林质量、生态效益上,努力使深圳“林在城中、城在景中”,形成一年四季鲜花盛开的城市景观。为使园林绿化与城市建筑自然结合,相互衬托,市城管部门采取措施,将城市公共绿地与道路绿化带建成开放式疏林草地,增植南方乡土树种为主,科学配置乔、灌、草,加密背景树,形成了多姿多彩、层次丰富具有亚热带风光特色的园林景观。据统计,目前我市公共绿地上种植的乔、灌木花卉品种达1000多种,比5年前增加了1/3,绿地系统的物种多样性初步显现。

  我市8处区域绿地、18条城市大型绿廊,将城市中逐渐岛状化的大型生物栖息地有机联系起来,形成连续的生态绿地网络系统。这些绿地系统,三大景观已经初步显现出来:宏观上以营造地带性的生态风景林为平台,不断扩大总体绿量;中观上以大尺度道路绿化景观为主,对城市主干道、国道、铁路、高速公路、河流的绿化带进行统一规划设计,增植地带性植物,营造色彩丰富,季相变化明显的乔、灌、草复层混交结构,突出各绿化带的主导树种和特色景观;三是微观上的特色园林景观,在城市园林绿化细部处理上,强化精品意识,形成一批富有岭南风格的特色现代园林景点,营造一路一景观、一街一景点的格局。

  近年来,深圳根据经济发展现状,借鉴国内外先进经验,首次提出在整个城市建设生态风景林的新思路,营造可持续发展的森林生态系统。目前,特区内所有背景山体、次级城市中心区主要山体、绿色通道两侧山体的森林改造都已完成。

  据统计,目前全市道路绿化推广率100%,林荫路覆盖率95%,本地木本植物指数0.9067。

  增加城市园林绿化文化内涵

  文化是景观的“灵魂”。在丰富城市景观的文化内涵上,深圳根据地理特点,借鉴西方园林的经验,以突出岭南特色为主,道路两侧的绿地园林造景以密林、生态、多层次风格为主,广植金山葵、鱼尾葵、美丽针叶葵等棕榈科植物,广种带气根的桑科植物,多植秋枫、土沉香、假苹婆等乡土树种,充分展现中国的文化传统与美学追求。

  全市各大公园力求发掘出与众不同的亮点,形成各自的特色,涌现出了一批具有地方文化特征的城市公园,增添了城市园林绿化休闲和生活情趣。莲花山公园每年举办市花展;人民公园举办月季花展;东湖公园举办菊花展;洪湖公园举办荷花展。各公园还定期不定期地举办书画展、科普展、设计展等公益性展览活动。目前,深圳国际园林花卉博览园、莲花山公园、仙湖植物园被评为国家重点公园,人民公园被评为世界月季名园,梧桐山风景区被国务院列为“国家级风景名胜区”。

  同时,深圳还积极推进公园的精细化管理,在全市开展了“星级公园”创建评比,制定并实施了《深圳市公园星级评定办法》,目前有9个公园成为五星级公园。

  经过多年发展,以华侨城景区“世界之窗”、“欢乐谷”等为代表的主题公园因其文化主题特征明显、服务质量高、娱乐项目丰富、园林景观优美,吸引大批中外游客。

  深圳通过国家“生态园林城市”的创建,使城市生态系统更加完善,市容环境更加优美,市民生活更加幸福。为巩固和发展创建成果,目前,我市已制定了《深圳市推进国际化城市建设行动纲要》,深圳正在由“深圳速度”向“深圳质量”转变的道路上全速前进!
文章来源:       发布日期:2011-10-21
 

CopyRight(C)2008 city-water.cn All Rights Reserved 豫ICP备15001236号-2

地址:中国河南省郑州市金水路109号 邮编:450003

主办:河南省城市水资源环境工程技术研究中心

承办:黄河勘测规划设计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