根据《规划》,本市将以示范小城镇建设为载体,高标准创建一批生态宜居的农民居住社区。小城镇在基础设施、公建配套、生态环境、社区管理、医疗卫生、文化体育、社会保障和农民就业方面做出示范。
其中,在基础设施建设方面,本市将新修、拓宽镇区道路,满足小城镇和文明生态村经济发展和居民生产生活需要;修建排水管道、小城镇污水处理厂(站),提高小城镇生活污水处理水平;推进燃气向城镇和农村覆盖;加强电力设施建设,在各区县内形成多个220kV电源点,建立电网结构合理、功能完善的现代化供电网络系统;加强邮政及电信设施建设,建成有线广播电视传输专用网,实现有线电视村村通,无线广播电视覆盖率达到100%。
本市还将推动城乡公共服务均等化。“十二五”期间,30%农村乡(镇)中心幼儿园达到市一级园水平,启动农村标准化幼儿园建设工程;在文化体育方面,全面实现“新城三馆一院(文化馆、图书馆展览馆和影剧院)”、“中心镇两馆”(文化馆、图书馆)、“一般镇一站”(综合文化站)、“一村一室”(多功能文化活动室),全面实现“新城两馆六场”(体育馆、游泳馆、体育场,射击场、篮球场、足球场、乒乓球场、羽毛球场),“一镇(包括中心镇和一般镇)一馆四场”(游泳馆、篮球场、足球场、乒乓球场,羽毛球场)、“一村两场”(篮球场、乒乓球场)。
到2015年,将有100万农民从分散村庄迁入示范小城镇,全市人口城市化率达到90%,滨海新区、环城四区将基本实现农村城镇化。(记者孙毅孔令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