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力推进生态昆明建设

全力推进生态昆明建设


  本报讯 首席记者吴晓松 通讯员任碧成报道 “一湖两江”流域水环境综合治理,是区域性国际城市建设的关键环节和可持续发展的头等大事。市委、市政府昨日下午召开全市会议,专题研究、安排部署全市“一湖两江”流域水环境综合治理、滇池流域“十个禁止”、雨水污水和城乡垃圾资源化利用、园林绿化、森林城市建设及市域生态修复工作。会议要求,强化举措、狠抓落实,迅速掀起生态文明建设新热潮,全力推进生态昆明建设。

  近年来,市委、市政府在加快经济社会发展的同时,始终坚持经济建设与生态建设一起推进,物质文明与生态文明一起发展,生产方式与生活方式一起变革,人文环境与生态环境一起营造,狠抓生态建设和环境保护,全市主要污染物排放得到遏制,空气质量优级天数明显增加;入滇池河道综合整治力度加大,滇池水质稳步好转,生物多样性有所增强;城乡园林绿化扎实推进,主城、县城的绿地率和绿化覆盖率稳步提升,人居环境有所改善,生态建设成效明显,荣获“国家园林城市”、“全国绿化模范城市”等称号。

  会议明确,“十二五”时期我市生态建设主要目标任务是:全面实施滇池流域水污染防治“十二五”规划,深入推进“一湖两江”流域水环境综合整治“四全”工作,有效控制流域污染物排放总量,完成入湖河道整治工程,实现滇池湖体水质稳定达到Ⅴ类,力争Ⅳ类;河道水质确保达到Ⅳ类,力争Ⅲ类;化学需氧量、氨氮、总氮、总磷等达到国家要求。提升城乡园林绿化水平,“一主四辅”及石林、寻甸、晋宁、东川、禄劝等主要城镇绿地率均达到40%以上,绿化覆盖率45%以上,人均公共绿地13平方米以上,全市森林覆盖率47%以上,实现“国家森林城市”创建目标。建筑垃圾、工业垃圾、农业垃圾、生活垃圾和污水、再生水、雨水、泔水等资源化利用得到加强,主城污水再生利用率达到80%以上。

  “生态修复和环境保护事关民生、事关全局、事关未来。”省委常委、市委书记仇和指出,爱护环境,就是珍爱我们的美好家园;保护环境,就是巩固我们的发展根基;建设环境,就是造福我们的子孙后代。要坚定不移推进水利改革发展、水环境综合治理、资源循环利用、森林城市建设、体制机制创新、市域生态修复。全市各级党委、政府必须以对子孙后代负责、对历史发展负责的精神,责无旁贷地抓好“一湖两江”流域水环境综合治理、滇池流域“十个禁止”、雨水污水和城乡垃圾资源化利用、园林绿化、森林城市建设、市域生态修复及水利建设等各项工作,为早日展现高原湖滨生态城市的秀美景观,把昆明建成中国面向西南开放的区域性国际城市而努力奋斗。

  市委副书记、市长张祖林强调,强化举措、狠抓落实,全力推进生态昆明建设。要明确目标任务,强化生态建设工作责任;突出滇池治理,强力改善市域水环境;全面实施“十个禁止”,着力扩大滇池治理成果;加强资源化利用,提升生态环境治理效益;深入推进绿化工作,加快创建森林城市步伐;进一步加强水利工作,使春城的天更蓝、地更绿、山更秀、水更清,实现城乡生态环境大改善,为提升昆明城市品质作出新的更大贡献。

  省、市滇池治理专家督导组领导牛绍尧、高晓宇、程政宁、李培山到会指导。牛绍尧谈到,近年来昆明市委、市政府团结带领全市干部群众,解放思想、创造性地开展工作,措施有力、行动迅速,狠抓落实,滇池水质逐渐变好,滇池治理成绩令人瞩目。希望“十二五”期间进一步做好“一湖两江”流域水环境综合治理各项工作,努力取得更大、更新的成就。他表示,相信再过5年滇池一定会让世人刮目相看。

  市委副书记、政法委书记李邑飞主持会议。杨远翔、田云翔等市领导出席会议。会上,副市长王道兴、陈勇、李喜分别就分管工作提出了具体要求,并与相关单位签订目标责任书。度假区、官渡区、滇管局等6家单位做了表态发言。

  会议要求,确立水资源开发利用控制、用水效率控制、水功能区限制纳污3条“红线”,构建水法规体系,毫不动摇抓好“一湖两江”流域昆明境内“四全”工程、滇池治理“六大工程”、出入滇池河道综合整治“158”工程和滇池周围“四退三还一护”工程;实现滇池流域工业污水、生活污水和农业面源污水全收集处理、全达标排放。构建滇池流域产业结构调整减排、滇池污染源工程治理、滇池流域低污染水净化与处理、入湖河流水污染治理与清水产流机制修复、滇池生态修复与水质改善、滇池流域管理与生态文明建设等六大体系。整体推进雨水、污水和城乡垃圾资源化利用工作,加快城乡园林绿化步伐,将5年绿地建设任务用3年时间完成,2013年实现森林城市创建目标。14个县(市)区、3个国家级开发(度假)区、阳宗海风景名胜区和倘甸产业园区各建1平方公里以上的“杨善洲林”;辖区内河道、水库等水质情况每月公布一次。

  市委、市政府要求,全面实施禁止挖砂、采石、取土、烧砖、毁林、开垦、放牧、填河、围湖、擅采地下水等“十个禁止”,严厉查处违反“十个禁止”的违法行为。县(市)区、乡镇所在地、交通沿线和面山荒山绿化率须达100%;面山“五采区”必须全部关停,全部进行植被修复。深入开展违法建设和临违建筑集中整治专项行动、城乡生态建设和环境综合整治“百日会战”。建立健全经济指标和环境指标“双重考核”机制,生态文明建设纳入各级党委、政府及领导干部的政绩考核内容,考核结果作为干部任免奖惩的重要依据。对工作失误的,按相关考核问责规定严肃问责。

  题图说明:昆明狠抓生态建设和环境保护,全市主要污染物排放得到遏制,入滇池河道综合整治力度加大,滇池水质稳步好转,生物多样性有所增强。图为滇池草海湿地。记者陈昱洲摄

  主流

  声音

  打一场

  “百日会战”漂亮仗

  全市“一湖两江”流域水环境综合治理暨滇池流域“十个禁止”工作会议明确指出,“十二五”时期昆明全面实施滇池流域水污染防治“十二五”规划,深入推进“一湖两江”流域水环境综合整治“四全”工作,有效控制流域污染物排放总量,完成入湖河道整治工程,实现滇池湖体水质稳定达到Ⅴ类,力争Ⅳ类;河道水质确保达到Ⅳ类,力争Ⅲ类;化学需氧量、氨氮、总氮、总磷等达到国家要求。目标令人振奋,前景令人憧憬。生态建设,任务紧迫,“十个禁止”,措施强硬。

  “一湖两江”流域水环境综合治理是昆明水利改革发展的重要环节。不久前召开的中央水利工作会议强调指出,加快水利改革发展,是事关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全局和中华民族长远发展重大而紧迫的战略任务,是保障国家粮食安全的迫切需要,是转变经济发展方式和建设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的迫切需要,是保障和改善民生、促进社会和谐稳定的迫切需要,是应对全球气候变化、增强抵御自然灾害综合能力的迫切需要。这也是昆明“一湖两江”流域水环境综合治理的重要指导思想。

  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各级党委、政府要把贯彻落实全市“一湖两江”流域水环境综合治理暨滇池流域“十个禁止”工作会议精神作为重点工作来抓,按照市委、市政府出台的一系列涉及环境保护和滇池治理、资源化利用、环境综合整治、园林绿化森林城市建设、生态修复等方面的制度、规章和规定,迅速掀起生态文明建设新热潮,建立健全经济指标和环境指标“双重考核”机制,把生态文明建设纳入各级党委、政府及领导干部的政绩考核内容,把考核结果作为干部任免奖惩的重要依据,要严格责任制和问责制,打一场城乡生态建设和环境综合整治“百日会战”的漂亮仗,把生态昆明建设提高到一个新水平。

  在“一湖两江”流域水环境综合治理中,必须遵循中央和国务院制定的科学规划、统筹安排、综合治理、节水优先、强化保护、量水而行的原则,通过全市干部群众的顽强拼搏,不懈努力,真正实现滇池水质稳步好转,生物多样性有所增强;城乡园林绿化扎实推进,主城、县城的绿地率和绿化覆盖率稳步提升,人居环境有所改善,生态建设成效明显的美好愿景。

文章来源:       发布日期:2011-07-18
 

CopyRight(C)2008 city-water.cn All Rights Reserved 豫ICP备15001236号-2

地址:中国河南省郑州市金水路109号 邮编:450003

主办:河南省城市水资源环境工程技术研究中心

承办:黄河勘测规划设计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