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市规划审批时间压缩一半
“为了加快我市保障住房的建设,对相关项目的审批时间由25天压缩到9天。”昨日,市国土规划局局长张文彤在本报接听读者来电时说,为提高效率,对全市规划项目审批实行“三压缩”,审批时间缩短一半。
首先是压缩审批事项。严格依据法律法规规定,对规划行政审批事项进行清理,现有行政审批事项为15项,比原来少了12项。
其次是压缩审批环节。按照“各阶段不重复提交相同资料、上一阶段的审批结果不在下一阶段重复提交的”原则,充分利用电子信息平台进行档案、审批结果的流转,15项审批事项原需提交报建资料159件,经过清理,保留97件,压缩61件,后置1件。
压缩审批时限,较原有审批流程时间压缩近50%。在审批中,进一步优化项目审批流程,将办理流程划分为4个阶段,涉及农用地转用和土地征收阶段的建设用地审批阶段、国有建设用地审批阶段、国有建设用地公开出让阶段、建设项目审批阶段。其中,涉及农用地转用和土地征收阶段的建设用地审批阶段,审批时限由原来的103个工作日压缩至49个工作日;国有建设用地审批阶段,审批时限由原来的85个工作日压缩至39个工作日;国有建设用地公开出让阶段,审批时限由原来的46个工作日压缩至26个工作日;建设项目审批阶段,审批时限由原来的84个工作日压缩至35个工作日。
2015年:我市交通将实现大提速
每个远城区都有轨道交通
“十二五”是武汉交通建设大发展的五年,根据我市规划,将重点发展轨道交通、快速路、公共停车位等与交通相关项目,到2015年,这些项目交付使用后,城市交通将能大提速。
加快城区快速路骨架道路建设。在抓紧二环线汉口段、武昌段、武咸公路快速化、武汉大道等项目建设的同时,尽快推进和加快二环线全线建设,贯通二环线;建设鹦鹉洲大桥,提升建成内环线;建设江北快速路、中北路延长线、长丰大道、拦江堤路、雄楚大街等城市快速路放射线;改造提升武珞路、中南-中北路等快速联络线;至2015年,主城区“三环六联十三射”总里程达353公里的快速路网络格局。
加快推进轨道交通建设,在2012年建成70公里“工”字型3条轨道线路、2015年在160公里5条轨道线路基础上,积极启动主城区至远城区轨道交通建设,确保“十二五”末期每个远城区至少通车一条轨道线路。
在城市主次干道建设上,到2015年,将新、改建主干道29条、145公里;次干道66条,187公里;结合重点区域建设和项目开发积极推进微循环道路建设,规划每年将新建支路约75公里,至2015年形成支路总里程约936公里。
在“十二五“期间,全市建设8.5万个公共停车泊位,近期正在开展前期准备工作或已经启动建设的有游艺路、二七路、青少年宫、铜人像、大兴路、省博物馆、洪山公园南坡、二曜路等10余个公共停车场。
“十二五”期间,我市将进一步优化和完善慢行交通系统,至2015年,设置公共自行车租赁点1620个、人行立体过街设施213座,达到自行车出行方式比例不低于18%,步行出行方式比例不低于35%的规划目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