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态昆明

  昆明的城市环境定位是要建设成集湖光山色、滇池景观、昆城新姿,融人文景色和自然风光于一体的森林式、环保型、园林化、可持续发展的高原湖滨特色生态城市。“十一五”期间,市委、市政府强力推进以滇池治理为重点的水环境综合整治,认真贯彻“环保七优先”方针,实现了由“环境换取增长”向“环境优化增长”转变,走出了一条“低投入、低能耗、低污染、高产出”的可持续发展之路。

  过去5年,昆明市环保累计投资372.97亿元,年均增长33%。去年,全市环境保护投资117.47亿元,是2005年环保投入的4.2倍,增加额为89.62亿元。主要用于城市环境基础设施、湖泊综合整治、环境污染治理、工业污染防治、环境保护部门能力建设等。今年,昆明市发出号召:“牢固树立绿色发展理念,持续推进生态昆明建设,积极推动公众参与,努力建设生态昆明。”

  打响“蓝天攻坚战”

  2008年2月,一场“蓝天攻坚战”拉开序幕。通过将污染企业列入监控“黑名单”;与工业企业签订环保责任状;安排环保专项基金;加大全城禁煤力度,治理和淘汰污染企业;对机动车进行环保标志管理;加快城市生活垃圾和医疗废物处置项目建设等一系列举措,终于使纯净蓝天重返昆明。

  2010年,昆明主城区空气环境质量优级天数再次上升为116天,是2006年的6倍,实现了昆明2010年要保持主城区环境空气质量优良率100%,主城区环境空气质量全年优级天数突破100天的目标任务。如今,昆明建成区环境空气质量位居全国重点城市第4名、省会城市第2名、西部省会城市第1名,昆明成了内陆省会城市空气质量最好的城市。

  唤醒全民环保意识

  滇池遭到严重污染是昆明最大的痛,近30年来,滇池水质从III类下降到劣IV类。整治入滇河道是滇池治理的关键,要在唤醒全民环保意识的同时,大力灌输“36减1归0”的理念。36条出入湖河道中只要有任何一条整治不好,治污工作的所有努力就会归零。

  2008年1月,昆明提出“治湖先治水、治水先治河、治河先治污、治污先治人、治人先治官”的全新治水观。同年3月27日,昆明实施滇池流域主要入湖河道综合环境控制目标“河(段)长负责制”。由市级四套班子领导担任“河长”,从截污导流、河床清淤、生态修复、两岸禁养等方面,对36条出入湖河道及82条支流开展综合整治。

  市民不但是滇池治理的受益者,也是滇池污染的责任人。2009年11月,由本报组织的“市民河长”活动进行了第一次巡河。对于“河长制”被纳入昆明地方法规,市环保局政策法规处处长张永军说:“目的就是要让‘河长制’形成河道治理的长效机制,让各级领导干部都参与到河道治理中来。”

  2008年底,35条河道实现全线截污、全线禁养,15条河道水质污染程度显著减轻。主城区污水日处理规模已达120万吨,所有污水处理厂处理标准均由一级B标准升至一级A标准。

  与2005年相比,纳入滇池“十一五”规划考核的13条河流,其中有10条水污染程度明显减轻,水质平均达标率由2008年的56%提高到2010年的88%。2010年,在降雨量减少41.5%的情况下,滇池外海总体水质保持稳定,虽然距达到Ⅴ类水还有一定差距,主要污染物总氮超标0.31倍,但其余指标均达到Ⅴ类水或者好于Ⅴ类水;草海水质得到明显改善,综合营养状态指数较2005年下降4.68%,主要超标污染物氨氮、总氮、总磷的平均值均明显下降,2010年9月至12月连续4个月富营养状态由重度转变为中度。

  到2015年,滇池外海水质将明显改善,确保达到V类标准,力争达到IV类,滇池草海优于河流V类标准。记者张锦报道

文章来源:       发布日期:2011-06-07
 

CopyRight(C)2008 city-water.cn All Rights Reserved 豫ICP备15001236号-2

地址:中国河南省郑州市金水路109号 邮编:450003

主办:河南省城市水资源环境工程技术研究中心

承办:黄河勘测规划设计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