编者按
上海世博会按照“城市,让生活更美好”的主题,在上海世博园区建设的各个环节围绕生态、环保、节能等主题大做文章。根据有关计划,上海世博园区内将建造世博公园、江南公园、白莲泾公园、后滩湿地公园、求新公园五大公园。这五大公园各具特色,或保留工业老厂房、或呈现湿地生态风景,尽显生态环保的魅力。目前,后滩湿地公园建设已见雏形,其结合黄浦江原有湿地滩涂而建,承担了为世博绿化浇灌、景观水系供水的任务。本文仅以后滩湿地公园为例,以展示生态湿地为上海世博会添彩的独特作用。
“以‘滩’的回归、五谷禾田、工业遗存、后工业生态文化为规划构想的后滩湿地公园,虽然还处于施工状态,但是已经掩饰不住其美丽的面容,开始流露出健康而美丽的身姿。水流清澈,植被生长旺盛,公园雏形开始显现。”后滩湿地公园的主设计者、北京土人景观与建筑规划设计研究院、北京大学景观设计学研究院院长俞孔坚博士,最近来到公园施工现场,查看公园建设情况。看到公园正按照规划设计师的理念顺利建设,他的言谈中充满信心。
属于世博园区的后滩公园地处浦东原后滩地区,滨临黄浦江,是上海世博园区的核心绿地之一,规划范围西起倪家浜、东至打浦桥隧道的浦明路沿黄浦江一侧所有用地。在这里,规划设计师不仅将梯地禾田视为景观,充分还原农耕文明的自然面貌,同时也满足防洪标准,满足内河净化湿地的需求。
双滩谐生,重现黄浦江湿地景观,追寻文明记忆
后滩湿地公园规划总面积约14.2公顷,基地范围内当时主要是工业和仓储用地。依据上海总体规划,上海绿地发展的主要内容为绿地、林地和湿地。因地制宜地保护、利用世博会会址内后滩处因黄浦江潮汐影响形成的一片天然湿地,是探索上海市中心城市发展与自然和谐共存的重要课题。
但是上海多年来的工业发展使得后滩的原生湿地生境受到严重干扰。目前黄浦江水质污染严重,水质在Ⅴ类左右。如何保护、恢复、重建湿地生境,充分发挥湿地的自然生产力,实现净化和调节水体等的生态功能,提高生物多样性水平,实现湿地景观的自然化,重现城市湿地公园景观?俞孔坚介绍说,后滩湿地公园规划设计伊始,他们就遇到了六大问题和挑战。
经过多方调查和全面分析之后,规划设计师希望能以“双滩谐生”的结构特征,通过湿地、土壤和动植物群落等的保护与恢复,重现有浓郁地域特色的城市湿地公园景观。
俞孔坚介绍说,“双滩”为外水滩地和内水滩地的简称。外水滩地主要是指原生湿地和与黄浦江直接相邻场地的恢复湿地通过改造,将形成抵御风暴潮的天然屏障,降低洪水风险,强化湿地的生物净化功能,缓解黄浦江的水质污染。内水滩地主要是指场地中部的人工湿地,将突出自然栖息地、水生系统净化、湿地生态的审美启智和科普教育等功能。
规划设计师还采用立体分层布局的方式,以场地发展的时间脉络、空间背景和场地禀赋作为线索,将湿地公园分为湿地生态景观层、农耕文明景观层、工业文明遗存层和后工业文明体验层4个层次,并由它们叠加形成总体功能布局。
俞孔坚还告诉记者,后滩湿地公园结合黄浦江原有湿地滩涂而建,原为钢铁厂所在地,污染严重。在进行场地自身生态恢复的同时,公园承担了为世博绿化浇灌、景观水系供水的任务。施工人员在源头倪家浜从黄浦江取水,通过梯田、藻类植物、水生植物等的层层过滤,将劣Ⅴ类水过滤为水质较好的Ⅲ类水,可为相邻的世博公园提供灌溉用水。目前,湿地公园每天水净化能力可以达到2000立方米。引水过滤成为后滩湿地公园的特色之一。
弹性设计满足双重需求
与一般城市湿地公园不同的是,后滩湿地公园在世博会期间和会后场地的功能定位将发生变化:会时的功能定位偏向于安全疏散、游憩等候等功能的世博绿地,会后则突出审美启智和科普教育等功能的城市湿地公园性质。如何在设计时考虑相关弹性措施使其既能满足会时世博绿地的要求,又能方便、经济地转化为会后的城市湿地公园?
俞孔坚介绍说,这一问题成为设计中面临的又一大难题。本着节约资源、会后尽量少改动的原则,后滩湿地公园在设计时充分考虑了会后的利用,在功能建筑体和公共服务设施、铺装场地等相关方面进行了会时与会后的弹性设计:即一方面采用可拆卸、可回收的材料,另一方面进行详细设计方便其功能转化定位。
以铺装场地的设计为例,规划设计师结合场地现状,选择了那些可用于场地铺装的材料,如砖、石废料和乡土材料,像竹材等。俞孔坚说,砖、石废弃物等被粉碎后,在世博会期间可被作为场地铺装材料使用,会后则可转变为绿地的透水垫层等;竹材在会时可作为临时铺装材料,会后则可拆除、粉碎,自然降解为有机肥料。
设计理念充分体现世博会主题
景观应该给世人展示什么?后滩公园的设计要告诉人们什么?在采访中,俞孔坚如是说:客观上讲,2010世博会无疑将展现中国经过几十年快速发展所带来的巨大财富和强大的综合实力。但是,回应中国巨大的人口压力、严峻的能源和环境危机,以及和平发展的承诺,世博园核心景观要展示的不应是中国如何具有威慑力,也不应该是炫耀财富,而应是国人环境危机意识的流露,以及表达如何通过技术和文化的发展来解决问题的信心。
他说,世博后滩公园的景观设计便是这样一种尝试。上海世博会在世博会历史上第一次提出了“城市,让生活更美好”的主题,在后滩地区发现了黄浦江城区段罕见的天然湿地,如何保护、开发及利用天然湿地景观将成为世博会环境设计的亮点,它是展示世博会主题,体现和谐城市的最佳载体。
延续俞孔坚和其团队以往的设计理念,后滩湿地公园尤其推崇田园风光的绿化布置,关注对人的关怀和对足下文化的珍惜。它通过一条内河、两岸农作物、一个峡谷、一条红色座椅带来展示公园的生态面貌,种植了许多野趣横生的水生植物,为田园风光增加野趣。另外,人们还可以通过在内河沿岸布置的大大小小的观景平台,与内河亲密接触。
俞孔坚说,当我们高呼“城市,让生活更美好”的世博口号时,我们应该清醒地认识到城市是有历史的,这些历史在每一方土地上,在每一条河流中,在每一栋厂房中,珍惜和善待它们的存在,方可使城市和生活充满意义。
记者在采访中了解到,世博园区后滩公园将在明年建成向公众开放,届时,上海将向世界展示黄浦江畔的这一湿地景观,让人们在这里寻找城市的记忆,享受生活的美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