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秋时节,笔者走进黑龙江省东宁县,放眼望去,一片片“绿树村边合,青山郭外斜”的景象让人赏心悦目。做为森林覆盖率高达88%的东宁县,坐拥万顷碧波仍播绿不止,走出了一条人与自然和谐相处之路。
树立“未雨绸缪”的生态观
东宁县狠抓生态建设,源于一种强烈的生态危机意识。东宁县主抓生态建设的陈重告诉笔者:“东宁县素有黑龙江‘塞北小江南’的美誉,但由于历史上的毁林开荒,近年来造成耕地水土流失上万亩。我们不能等到生态恶化、农民无地可种的地步再去搞治理。”
自2003年起,东宁县把生态建设作为“天字号”工程,采取“政府主导、重点突破、整体联动”的方针,全力推进以退耕还林、治理侵蚀沟、插柳护岸、禁牧圈养为内容的生态建设。2006年,他们与境内的绥阳林业局签订了《县局共建合作协议》,在生态建设和环境保护上合作共建,绥阳林业局决定以后每年退耕1万亩,5年之内将超坡耕地全部退下来,仅此一项林业局每年损失土地租金上千万元。
在东宁县大肚川镇李家趟子,笔者看到4条长达1000多米的侵蚀沟。大肚川副镇长李志明指着大沟说:“过去种地上山,泥石流冲走了七、八百亩耕地,泥沙甚至冲进了老百姓的住房。如今我们一方面坚决退耕还林,一方面在沟内压谷坊、砌塘坝和栽种紫穗槐、杨树,用不了5年侵蚀沟就会彻底添平。”据统计,5年来东宁县共治理危害严重的侵蚀沟200多条,初步实现了“小雨不下山、中雨泥沙不出沟、大雨不成灾”的治理目标。
2006年,国家不再兑现退耕还林政策,东宁县采取县财政继续补贴的方式,“自费”进行生态建设。东宁县县委书记孙永先说:“上级没有逼着我们干,也没有考核,但作为县官、镇官和村官理应想当前、谋长远,建立健康有序的生态机制,实现经济、社会、自然环境的可持续发展。”
今年6月,东宁县又出台了新的5年生态建设规划:所有的15度以上的超坡地全部退耕还林;所有的大小河流、包括干沟子两岸都要郁闭成林;所有的侵蚀沟都要封闭稳定;所有的宜林宜草荒地都要种草种树。
走“鱼与熊掌兼得”的生态路
在生态建设中,东宁县坚持生态效益和经济效益一起抓,提出“既要金山银山,更要绿水青山。”
为调动全民参与生态建设的积极性,东宁县规定“谁承包、谁治理、谁受益”,个人植树造林,当年根据成活率由县里办林权证,承包期50年,同时提供每亩50元的苗木款。于是,多年沉寂的荒山、荒沟和荒滩一下热了起来,过去废弃的河滩甚至出现了由于竞争激烈,竞拍底价由100元涨至2.9万元的“新闻”。 东宁镇北河沿村村民臧福军总爱到村边的小河边去转转,原来,近几年他先后投入30多万元,购买了三块近千亩河滩地和超坡耕地。眼看着亲手栽种的小白杨一天天长高,老臧打心眼里高兴:“十七、八年这些树成材后至少价值600万。真是当之无愧的绿色银行啊。”
在植树的同时,东宁县还引导农民在荒山、退耕地和侵蚀沟里引种平欧大果榛等经济树种,试种沙棘、榛子、五味子、刺老芽等经济林木,并计划发展仁用杏。今年春天,东宁镇在侵蚀沟两侧,超坡地块栽植刺老芽150亩,仅此一项就为农民带来经济收入12万元。据统计,目前东宁县拥有林地农户达4000多户。
说到生态建设,不能不提东宁县“生态明星” ――绥阳镇蔬菜村农民吴晓森。自1994年起,他买下了炮弹沟小流域1200亩荒山,带领全家开发治理。如今,这里已实现了“山顶绿树戴帽子,山坡果园穿裙子,山脚良田系带子”,彻底改变了昔日洪水泥沙窜山沟的旧貌。
“清凌凌的水 蓝莹莹的天”
绥阳镇小绥芬河两岸,一排排近10万株、占地长达6公里的小白杨整齐挺拔、蔚为壮观,成为当地的自然景观。绥阳镇林业站站长熊义宝弯下身子,撩着河水说:“插柳护岸不仅起到固定河岸、美化环境的作用,而且还让浑浊的河水变得清澈见底了。”
山更青了,水更绿了,目前东宁县的森林覆盖率达到了88%,居黑龙江省第一,但他们仍在努力营造一个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环境:区域内全面实行禁牧圈养,对农民建青储饲料库给予补贴;禁止以所谓的养林蛙为名破坏生态,坚决打击卖林蛙、非法捕鱼、打猎、下套子等行为;在辟建4个县级自然保护区的基础上,又辟建了省级鸟青山自然保护区,目前正在申报国家级;每年定期向绥芬河内投放大马哈鱼苗和滩头鱼苗,成为全国唯一一个连续20年不间断放流稀有鱼苗的县。
随着生态环境的改善,东宁县梅花鹿、野猪、棕熊、狍子渐渐多了,就连多年不见的野生东北虎也濒现踪迹。东宁县林业局副局长周垂宝告诉笔者,由于野猪增多,对农民的庄稼造成一定危害,上级林业部门去年批给东宁县11头野猪捕杀指标,但东宁县却主动放弃了这一指标,农民损失全部由政府“埋单”。久而久之,农民们保护环境的意识也大为增强。今年开春儿,东宁镇到三岔口镇之间庄稼地里飞来许多大雁,啄食不少麦苗,可村民们没有伤害一只,主动找到林业部门说明情况把大雁驱赶走了。
如今,一幅“有山皆绿、有水皆清、兽走森林、鱼游浅底、鸟翔长空,万物和谐生长”的生态画卷正在东宁大地上铺展。今年年初,中央电视台播出的环保主题电视剧《清凌凌的水 蓝莹莹的天》,让全国观众一览东宁县的生态成果。日前,电视剧《清凌凌的水 蓝莹莹的天》续集又在东宁县开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