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4月14日,广州市市长张广宁从环境保护部副部长张力军手中接过了“国家环保模范城市”的牌匾。从1998年到
然而,对于成功创模,广州市却有着更为深刻的认识。
“把持续创模作为推动科学发展、构建和谐广州的重大战略举措,作为实现人民群众根本利益的民心工程,作为造福子孙后代的千秋大业,从零开始,目标不移、决心不改、力度不减、工作不松,努力走出一条效益优先、富民优先、生态优先、节约优先的发展新路。”广东省委常委、广州市委书记朱小丹在授牌大会上提出了新的奋斗目标。
“要突出抓好空气污染综合整治,努力实现大气环境质量的根本好转,从现在起到
在授牌大会结束后,广州市环保局立即召开了以“解放思想,推进环保工作新一轮大发展”为主题的会议,研究、部署落实环境保护部和省、市关于加强环保工作的各项要求,以解放思想为主线、以推进解决市民关心的环境问题为根本、以成功创模为基点,结合当前环保工作实际,进一步推动各项工作的落实。
以绿色加减法突破环保拐点
荣膺国家环保模范城,对于广州这样一座正处于工业化中后期的特大城市来说,不仅是环境治理的成功,更是产业结构调整提升的成功。
创模过程中,广州的轻重工业比重发生逆转,汽车产业、石化产业等高技术含量的重工业从无到有,逐步成长为广州的支柱产业,而广州的单位能耗和污染物排放量却双双掉头向下――与1998年相比,
在适度重型化和高级化的过程中如何避免污染升级、突破环保拐点?广州市用“绿色加减法”作了解答。
通过“退二进三”战略,广州在创模过程中将147家外环线以内的工业企业搬迁或者关停。广州水泥厂、广州造纸厂等老厂通过搬迁,实现了升级换代,环保指标均达到国际一流水准。新城区引入汽车产业、电子信息业、电器机械制造业等高级化产业时,也都把“环保优先”奉为准入条件。而到
近年来,广州共关闭小水泥企业19家,淘汰落后产能533万吨,166户不符合国家产业政策导向的高耗低效企业被分批限电。对于尚有潜力的小企业,广州则通过建设绿色工业园集中治污、集中供热,实现资源循环利用。以前在增城遍地开花的漂染企业,如今已有30家迁入环保工业园,年节约标煤5万吨。
利用工厂搬迁关闭腾挪出来的发展空间,广州设计港、广州设计创意中心等创意产业集聚区如雨后春笋般发展起来;外商投资企业在穗设立总部的超过60家――现代服务业和总部经济获得了蓬勃发展。
赢得荣誉更赢得民心
环境的嬗变,擦亮了广州的名片。联合国改善人居环境最佳范例奖、中国人居环境范例奖、国际花园城市、全国森林城市、全国卫生城市、国家环保模范城市……一串响当当的“牌子”纷至沓来。
已经在水泥厂外干了两年店铺租赁工作的梁伯告诉记者,在广州水泥厂搬走以前,由于他的工作地点正对着水泥厂的正门,因此深受其害。他说,过去水泥厂的烟囱经常大冒黑烟,从厂里散发出来的气味非常呛人。他的办公桌刚擦过不久,很快又会积一层灰;外套放进洗衣机之后,会“马上将水染黑”。
而最让梁伯高兴的是,水泥厂搬走之后,他的租赁生意好了很多。同时,好环境也让他的心情变得舒畅,因此“一年来什么病都没生过”。
身为广州人的
在车陂涌旁开店的
让我们再来看看另外一些市民对广州环境变化的评语:
“我有些朋友出国了,说外国的环境比中国好。我觉得,只要大家都来努力,就像广州创模一样,中国的环境也一定能够治理好!珠江不是可以游泳了吗?”一位中学教师这样说。
“创模,本来就是为了市民的福祉。我住五羊新城沙河涌边,现在终于可以开窗了,这扇窗已经关了10年啦!”一位住五羊新城的居民说。
而对于政府来说,市民口碑的变化更加难得,也更显珍贵,创模之前,广州市民对环境的满意度仅为44%,如今则上升到95%以上。
“我们要以创模为契机,突出解决人民群众最关心、最直接、最现实的环境问题。”这是市长张广宁的承诺,也是广州创模的行动指南。就在半月前,广州市新出台了7个方面50项措施,下大力气在
创模只有起点没有终点
面对未来的广州环保工作和持续创模工作,广州市环保局局长丁红都透露,广州市确定了三步走总体部署,力争在
第一步是在实施“蓝天碧水、青山绿地”二期工程中完善深化创模。目前“蓝天碧水、青山绿地”二期工程已全面启动。主要包括加快城区绿化建设、推进林区林带建设、调整优化产业结构、减少污染源等5方面。
第二步是在实现今年创建全国文明城市目标中持续推进创模。根据市委、市政府印发的《广州市创建全国文明城市工作规划》,“绿色家园”正是10项工程之一。
第三步是在实现
对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