湖州:创模,我们走向环境友好

 

  2001年,湖州市拉开了创模的序幕;2003年,湖州擂响了四城联创的战鼓;今天,湖州的天更蓝、地更绿、水更清,人与生态环境更加友好。

  创模,是一项造福当代、惠及子孙的系统工程。工作量大、涉及面广、任务繁重。市委、市政府始终把创模与解决人民群众日益关心的环境问题相结合、与缓解环境要素制约相结合、与提高城市品位和增强城市魅力相结合,以十大工程为抓手,上下同欲、全面推进。


 


  水是生命之源。在实施水环境综合整治中,湖州市积极推进污水处理厂和配套截污管网建设,中心城市先后建成3座污水处理厂,生活污水处理率比创模前提高了4476%。强化工业污水防治,仅中心城区就关停、搬迁50多家污染企业。严格按照管理总量指标,对全市831家污染企业实施排污许可证制度。加大市河整治力度,开展河道五清大行动,对城西、城北自来水厂上游1000、下游500的船舶进行全面清理,确保饮用水源水质。目前,全市四大水系基本达到III类水标准,城市集中式饮用水源地水质达标率为96.18%,成为太湖流域水质最好的区域之一。

  空气是生命之本。在实施大气污染防治中,湖州市在城区范围内积极实行联片供热,加快淘汰落后燃煤锅炉,新建项目一律集中供热。加快实施城市气化工程,投资1.77亿元,铺设天然气管道74.2公里,城市气化率达到99%以上。同时,对电厂燃煤禁用高硫、高灰煤炭,机动车推广无铅汽油,建筑工程采用商品混凝土全面取代自拌混凝土,矿山采用先进开采方式降低爆破扬尘,确保城市天蓝气净,大气环境质量达到国家二级标准。

  噪声污染是无形杀手。在实施城市噪声达标中,湖州市以创建噪声达标区为抓手,巩固城区机动车禁鸣成果,扩大禁航范围,降低城市交通噪声,强化夜间施工审批制度,在中考、高考等重要时段执行严厉的噪声管理制度。加强对餐饮、娱乐、装修等社会噪声的管理,目前中心城区噪声达标区总面积达到25.84平方公里。 

  没有投入,就没有发展。在实施环保基础工程中,湖州市加大了环保基础设施投入和建设力度,规划建设了城市污水处理工程、集中式饮用水源地工程、垃圾集中焚烧处置工程、危险固体废物处置工程、环城河治理工程、天然气一期工程、废弃矿山治理工程等40个环保重点建设项目,取得了良好的社会效益。

  生态产业发展工程的实施,推动了湖州市产业布局的合理调整和经济增长方式的根本转变,循环经济逐渐成为发展主流,形成了浙江欧美环境工程公司等一批环保产业龙头企业。全市已有14家企业通过清洁生产审计,46家通过IS014000环境管理体系认证,18家跨入市级绿色企业行列,生态工业、生态农业、生态旅游已构筑成湖州的生态浪潮。

  城市生态景观工程的实施,使湖州市城市人文景观品位陡升。借创模之机,湖州市开发了长兜港和旄儿港沿岸风景线,滨河公园、湖州历史文化名人园等一大批自然风光与人文景观相辉映的生态景观工程。建设了苕溪大桥、南太湖大桥等各具特色的城市标志性建筑,并以四铁精神关闭矿山、修复生态,使一批复绿后的矿山成为城市景观。 

  城市形象美化工程的实施,使城市更加亮丽。近年来,湖州市结合旧城改造拆房增绿、新区开发地建绿、小区建设以楼促绿、道路建设以路带绿、河道整治以水引绿,多管齐下抓绿化,城区平均每年新增绿地100公顷以上。高起点组织实施城市亮化工程,丰富了城市夜景,整体水平得到国内专家肯定.并被建设部编入《中国夜间照明集锦》。通过绿化、亮化,美化了环境,提高了城市的品位和魅力,大大改善了市民的生活质量。

  城市综合整治工程的实施,使城市管理水平明显提高。在创模工作中,湖州市相继推出了环境建设年建设环境大整治百日环境大整治等集中整治行动,大力整治城郊结合部、城市道路、社区环境卫生,全面清理卫生死角,建立健全了保洁长效管理机制。整治占道经营,确保道路整洁畅通。中心城市除元旦、春节外全面实行禁放。建立了一支608人的市容群众监督总队,对市容市貌进行监督,形成了行政执法管理与群众义务监督相结合的新机制,使城市管理水平不断提高。

  环保能力建设工程的实施,使环保监测现代化水平迈出了一大步。近年来,湖州市环保应急能力建设不断健全,先后投入280万元,设立了73个水质监测点、4个大气和水质检测站。全市已安装44套在线监测设施,对污水处理厂和重点污染企业进行实时监控,使处置环境突发事件的能力显著提高。

  生态文化培育工程的实施,使以人为本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城市环境保护理念勋口深入人心。结合创模工作,湖州市广泛开展建我绿色家园系列活动,大力推进绿色社区绿色学校绿色企业绿色家庭创建活动,大力倡导绿色文明的生活方式、消费习惯和环境价值观,树立环境保护从我做起,从身边做起的社会道德风尚,形成了人人参与创模、为创模作贡献的良好氛围。

  上有天堂,下有苏杭,天堂中央,湖州风光。创模,是一场全民参与的绿色革命。创模,使湖州人与自然环境更加和谐友好、山水更加清丽、城市更具魅力。

 

 

文章来源:       发布日期:2008-05-17
 

CopyRight(C)2008 city-water.cn All Rights Reserved 豫ICP备15001236号-2

地址:中国河南省郑州市金水路109号 邮编:450003

主办:河南省城市水资源环境工程技术研究中心

承办:黄河勘测规划设计有限公司